黄山市域边界行新安源头绘新景


夏日右龙,满目青翠。在休宁西南边陲,五股尖山麓下,一条青石板砌成的山路曲折蜿蜒,穿村而过通向绿荫深处。


这里便是休宁县鹤城乡右龙村,地处休宁县与江西省婺源县、浮梁县两省三县交界处,也是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三江源头汇聚之处,因位于当地龙岭山脉右侧,故名“右龙”。


樊成柱 摄


这里青山环抱,翠竹拥簇,小桥流水,古树弥盖,古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与巍巍青山交相辉映,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历史环境,是新安源有机茶的核心产区之一,被誉为“中国有机茶第一村”,同时也是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扩展项目名录的徽州板凳龙发源地之一。良好的生态环境,传承千年的徽州民俗,还有那保存完好的古道、古桥、古树、古民居,成为乡村休闲旅游的好地方、好去处。




01


漫步村中,那错落有致的民居、洁净美丽的村貌映入眼帘,淳朴热情的民风扑面而来,使人恍若置身于世外桃源。走进古树林,清风拂面,绿浪翻腾。一棵棵枝繁叶茂、葱茏劲秀的古树,树冠相叠、巍峨挺拔。村口的一块古石碑上写着:“误砍荫木 勒石示众”,意思是谁砍了古树,名字就要刻在石碑上示众。在严格的约束下,全村留存至今的古树有2000多棵,树龄都在500年以上。这些古银杏、古香榧和古红豆杉树虽历经千百年沧桑,仍生机盎然,随风摇曳的枝头,仿佛正诉说着这座千年古村对“绿水青山”的守护。


王婧 摄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千年古村和古树,为右龙村带来了“金山银山”。一方面,右龙人充分发挥丰富的资源优势,大打生态牌,做活有机食品文章,形成了以有机茶、有机香榧、有机茶油等绿色食品为主的特色产业;另一方面,保存完好的古道、古桥、古树、古民居成为右龙村极佳的文旅资源,吸引天南海北的游客前来打卡。


江永言 摄

“天天在村里工作,还真说不上右龙从哪一天火起来的。”看着节假日络绎不绝的游客,右龙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光武发出这样的感叹。


“右龙古村很有玩头,春天采茶赏花,夏天避暑纳凉,秋天捡拾香榧,冬天欣赏冰瀑……”来自江西景德镇的游客胡女士笑言,自己和家人已经来过20余次,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


盛红兵 摄


“今天中午光是预订的就有4桌,还有一些游客打算逛完了再回来吃。人多的时候,翻台都来不及!”说话间,“满店香”农家乐的主人张金龙麻利地倒水泡茶,招待刚入座的客人。2005年,在外打拼多年的张金龙选择回到家乡,开起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招待远道而来的茶商、游客等,闲暇时售卖茶叶和当地的土特产,收入十分可观。随着右龙村的名气越来越大,慕名前来收茶的客商和观光旅游的游客日渐增多。去年,尽管受疫情影响,他家的农家乐营业额还是达到30万元。目前,在张金龙的示范带领下,村里已经陆续开办了9家农家乐,为该村乡村旅游发展做好了准备。




02


立夏刚过,忙完茶季的右龙人,在稍作休息后,又重新背起茶篓,向着茶园走去。“春茶采完了,还有夏茶呢!”“只要有人收茶,我们就一直采。”“我们的茶都是有机的,什么时候都好卖。”一路上,背着茶篓采茶归来的村民们有说有笑,个个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盛红兵 摄


作为“中国有机茶第一村”,右龙村的茶自然是不愁卖的。“我们的有机茶无化肥、无农药、纯天然,品质有欧盟官方认证作保障,价格自然也卖得高。”张光武表示,今年茶叶市场“供不应求”,销售异常火爆。“最紧俏的时候,采摘下来的鲜叶还在锅里,就已经被茶商上门预订了。”


江永言 摄


右龙村的有机茶能够发展壮大,离不开当地的龙头茶企——黄山市新安源有机茶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方国强。2004年,方国强在行业内第一个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黄山市新安源茶叶农民合作社,以严格的标准管理茶园,打破了西方各国对中国茶叶进口的“绿色壁垒”,成功获得欧盟EOS、美国NOP和中国国家有机产品颁证,成为中国有机绿茶在欧盟茶叶市场最大的供货商之一,也是“唯一一家基地茶农受到德国客户数十万欧元年馈赠的产品信得过企业”。


王婧 摄


在发展壮大自身的同时,方国强还带领公司积极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管理经营模式,立足新安江源头山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茶叶资源,大力发展有机茶产业,带领当地村民放弃农药化肥,坚持人工除草,研制有机堆肥,为当地茶农免费开设学习班,免费发放有机肥……通过有机茶产业带动山区茶农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致富同步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03


如果说,生态有机茶是右龙村一张亮丽的名片,那红烛映照下的板凳龙,则是右龙出圈当之无愧的“流量密码”。


今年春节期间,右龙的村头巷尾舞起板凳龙,场面浩大,蔚为壮观,不仅吸引了附近的村民和游客,更是在各大主流媒体纷纷刷屏,让小小的右龙村,因为这一传统民俗走向了更大的舞台。


樊成柱 摄


板凳龙又称“板龙”,因龙身为特制的板凳首尾相连而得名。据右龙张氏族谱记载,右龙村板凳龙表演传承至今已有500多年,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稍有中断。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当地村干部承担起板凳龙的传承工作,至今已有四代传承人,或为舞板凳龙的牵头组织者,或为舞龙时的掌灯人,或为制作板凳龙龙头龙尾的手艺人。


樊成柱 摄


“舞板凳龙是我们村的传统,不仅要传承好,更要走出去。”第四代非遗传承人张光武说道。在他的带领下,除每年组织村里的舞龙表演外,他还积极向外推介、宣传徽州板凳龙。“今年,我们的板凳龙民俗表演太火了,各地媒体和网红博主都来了,村里的路都堵了。”回想起春节期间的火爆场面,张光武仍然兴奋不已,他坚信,用好板凳龙这张文化IP,右龙村会吸引更多的人流客流,让村里的美景、好茶、农特产品被更多人知晓,让右龙的乡村旅游迈向更大的舞台。



樊成柱 摄


这段时间,张光武正在谋划一件“大事”:他和村“两委”打算修缮村里废弃的老茶厂,引进客商与村集体合作,高效利用有机夏茶发展“红茶”系列,延长右龙有机茶产业链。“如果项目推动顺利,明年最少可增收30万吨的夏茶,为村集体增收400万元。”张光武盘算着,有了这笔收益,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再提升一下,板凳龙民俗活动也有了更多经费……



鹤城乡地处黄山市西南部,西北与祁门县祁红乡搭界,西、西南与江西婺源、浮梁两县相邻,东接流口镇、汪村镇。境内属新安江水系,新安江源头就位于鹤城乡新安源村六股尖。


近年来,该乡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紧扣打造新安江源头生态文明核心展示区目标,做好“青山文章”“绿水文章”和“村落文章”,全乡香榧面积近3000亩,香榧鲜果年产量50吨,产值300万元;油茶林总面积9000余亩,产值500万元。目前鹤城乡正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实力,努力在产业体系升级、乡村品质提升、基层基础强化、民生福祉增进等方面更加出新出彩。


作者:朱西敏、祁俊
新闻投稿邮箱:hszxbjb@163.com
编辑:程子洋 二审:程红妹 终审:徐海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休宁县   江永   新安江   安源   源头   徽州   黄山市   新安   香榧   青山   茶农   板凳   边界   村里   中国   茶叶   乡村   游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