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预言,中国若迁都到这三座城,则有望称霸亚洲,是哪三座?

有这样一位伟大的英雄人物,他是带领着我国各民族革命,重振国家复兴的先行者;同时也是一名极具先瞻性的爱国人士;而今年2023年,还是他的诞辰157周年。他的一生波澜壮阔,他坠入过低谷,却也从深渊中重生。他就是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创始者:孙中山先生。

我们都知道,在1912年的1月至三月期间,孙中山先生一共做出了三个历史性的创举:第一个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孙中山先生宣布就职;第二个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

而这第三件创举,就是我们今天将要讲的这个故事最重要的一个关键点:中华民国定都南京。

这是一件众所周知的事情的事情,国民政府的根据地与首都最后是落座在了南京。但针对这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策,孙中山先生也不是没有犹豫纠结过。

根据孙中山先生的想法与长久的战略眼光来看,他认为除了南京之外,还有两座城池最为适合成为首都。

其中一座城池孙中山先生还笃定地认为:一旦迁都这里,将会有望称霸全整个亚洲!甚至在最后决定迁都南京,各方稳定之后,孙中山先生仍多次对迁都起意。

但碍于各方掣肘,迁都一直没有办法顺利进行,最后直到孙中山先生离世,迁都问题都仍然搁置在了那里,成为了他毕生最大的遗憾。

先生心怀鸿鹄之志,他坚定地认为南京只能偏安一隅。要是迁都,则进能强攻,退也可以防守。

那么孙中山先生想要迁都的两座城池,究竟是哪两座呢?一直桎梏着孙中山先生的,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直至他的离世,迁都都无法完成呢?

所有问题的答案,都要先从定都问题开始说起。

纠结万分的定都

1911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之下,辛亥革命正式打响了第一枪。

与1033年前的黄巢起义一样,此时所有的中国人民都已清醒地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它黑暗的统治让中国这一个古老与强大的国家逐渐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那怎么办呢?黄天已死,苍天当立,唯有拼尽全力,才能击败敌人!辛亥革命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的原因就在于:这是一场全中国人民的觉醒之战,它彻底地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溥仪被迫退位。

跨时代的中华民国成立了。因为革命的胜利,苦难的人民脸上终于挂上了喜气洋洋的笑容,但此时有一个重大的问题困扰着每一个人。

那就是,该将首都定在哪里呢?这是个关乎国运与发展的问题,在那个没有人知道未来走向的时候,定都问题可以说是直接关乎到了中华民国未来整体的政治走向。

因此,所有人都在关心。他们针对着定都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北京怎么样?明清两朝的都城,相当于国门一样的存在呢!

但孙中山先生并未被外界的声音所影响,作为一位伟大的军事家与政治家,对于定都,孙中山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孙中山先生的心里,早已有了三个他认为最为合适的人选。不是北京,分别是南京、兰州与远在新疆的伊犁。

南京的大名,想必大家早就已经如雷贯耳。但针对孙中山先生另外两个都城的候选,很多人都感到百思不得其解:兰州与伊犁为什么也会上榜呢?

这个问题得站在孙中山先生的角度上,分别从三座城池的战略地位与历史沿革进行分析。

定都南京?偏安一隅

南京的定都,明面上大家都皆大欢喜,但其实是一种无奈之举。在我国泱泱五千年的历史上,所有想要高枕无忧的南方政权几乎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南京作为国家的首都。

原因十分简单,南京不仅周围高山环绕,易守难攻。更为重要的是,它处在了一直以来有着鱼米之乡美名的江苏。

但鱼米之乡这个荣誉,究竟是江苏的福还是祸呢?在古代的时候,因中原历经战火的洗礼与朝代的更替,再加上黄河连年的自然灾害,资源已经十分枯竭,堪当不起一个王朝的税收重任。

那既然中原已经资源告急,国家的收入又该从哪里来呢?全体的目光向富饶的南方看齐。

其中税收最重的两个省份,当属土地肥沃,经商群体庞大的浙江与江苏。

税收重在说明老百姓压力的同时,也是江苏是富庶之地的最为有利的证明。

因此历史上南京理所应当地有着六朝古都的身份。而这六个朝代,无一例外都是想着偏安一隅,高枕无忧。

考虑周全如孙中山先生,他肯定明白定都南京,实际能够控制与管理的范畴因为地理位置的局限只有汉地18省。

但此时的中华民国刚刚成立,根基不稳,各路军阀仍虎视眈眈,其中就有着想要吸劳动人民血窃取革命果实的袁世凯。

而江苏的背后则都是十分富足的省份,例如安徽与浙江。一旦真的开战,南京还能扼守长江,以背后十分稳固的后勤作为保证,再度北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也不是不可能。

除了军事上的考量之外,民心也是一大强有力的定都因素。至少得先稳固住中华民国对于最为富饶的省份的话语权,在战争开始后才能团结一心,没有后顾之忧。

从各个方面来看,南京无疑都是当时的中华民国最好,也是最后的选择。那么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还会想要将都城定在兰州或者伊犁呢?

定都兰州:统一全国

孙中山先生选择兰州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为了一统。历史已经明白地告诉了孙中山:历史上所有真正大一统开创盛世的王朝,从未将南京列入都城的考虑范围之内。

虽然他心里更愿意相信能够靠着北伐完成真正意义上统一的说法,但南宋等定都南方的政权已经向孙中山证明,这无疑只是一个美梦。

就在孙中山先生感觉到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个城市走进了他的视野之内,那就是兰州。

兰州地处我国西北地区,不仅是甘肃省的直辖市,同时也是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路。因此与汉人群居的南京不同,兰州因为多民族走动的原因,除了汉族之外,还生活着回族、蒙古族等多个少数民族。

如果定都兰州,不仅可以获得少数民族的支持,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还是绕不开的军事战略定位。

兰州自古以来就是重要交通枢纽与西北军事要塞。它四通八达的交通与直穿全城的黄河成为了孙中山先生重点考虑的两大都城因素。

若中原地区发生战争,兰州可以倚靠黄河;而兰州的连接四域,还可以加强对于新疆、西藏等地的政权控制。简直就是一举两得。

而只要成功拿下了中原与边疆地区的话语权,那么就代表着中华民国已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全国。

但比起兰州,不应该北京更为合适吗?毕竟明朝自朱棣迁都北京之后,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诗句不可不谓是荡气回肠,同时北京的战略地位也是十分重要的。

关于北京为什么不合适这一点,孙中山先生的心中自有他的考量。当时清朝统治政权刚刚宣告破灭,溥仪与一众宫女太监仍然居住在紫禁城。

一旦都城选定北京,那就只剩下两两相望,唯余失望的尴尬了。光这一个原因,北京就不在了孙中山先生的考虑范围之内。

这样一看,兰州在孙中山先生的眼里应该已经是十分合适的首都选择了,但是孙中山先生的勇气与魄力远远不止于此。

为了中华民国的长远发展,孙中山先生的心里,一座城市慢慢成为了他最理想的都城第一首选。

而孙中山先生犹豫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刻,都是因为,他始终不愿放弃这个走向世界的计划,不愿放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定都伊犁:称霸亚洲

那座让孙中山先生魂牵梦绕的城市,就是位于我国新疆的伊犁。大部分不具有孙中山先生战略目光的人,初闻他想要定都伊犁的想法,都觉得是个十分疯狂的臆想。

正因为如此,大部分人都只是普通人,而孙中山先生是眼光长远的军事家。

孙中山先生早早就已经认识到了边疆地区的重要与战略地位。伊犁也并非什么蛮荒之地,而是自古就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

从世界地图上,我们就可以发现,伊犁的位置处在了亚欧板块的中心地区。这里物产充沛,有着最能为部队提供能量的牛羊肉,同时矿产量也十分地惊人。

如果成功定都伊犁,单单中国统一已经无法满足孙中山先生的战略构想了。他想着眼全亚洲,因为伊犁直面的就是当时与我国北部直接接壤的沙俄帝国,也是十年之后的苏联。

很明显,孙中山先生对于沙俄不出动一兵一卒就夺走我国那么多土地的事情耿耿于怀,事实上任何一名中国人都无法忘记这份屈辱。

但历史已经成为了定局,任孙中山先生如何想力挽狂澜都没有用。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十分骨感。

孙中山先生连组织兵力与军阀对抗都已经是十分艰难,他又如何在无法抽身的情况下定都伊犁呢?国内此时暗流涌动的各方势力会让他安心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吗?

因此,孙中山先生的梦破碎了。一个理想主义者,最后却不得不屈服于现实定都南京。这不是他的可悲,而是那些自私的军阀势力的可悲。

结语

今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7周年。孙中山先生对于中华民国与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历史不会忘却,每个中国人民也无法忘却。

他所提出的三民主义:解放中国民族,各民族平等和谐相处的民族主义、主权在民的民权主义与关注民生的民生主义,具有相当大的革命指导意义。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充满遗憾的一生。他没能实现称霸亚洲的宏远计划,也没能亲眼看见自己鞠躬尽瘁的中华民族真正走向富强。

但孙中山先生的一生,也是极其具有意义的一生。他的遗志被每个中国同胞所继承,革命成功到现在,中国的地位在世界上已经不容任何国家的轻视与忽略。

先生已作古,遗风传千秋。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亚洲   沙俄   辛亥革命   中国   伊犁   都城   中原   黄河   兰州   南京   江苏   中华民国   北京   首都   我国   孙中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