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刚的清醒,让多少心高气傲眼高于顶的演员脸红?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个“关注”,听故事品百味人生的同时,还能获取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什么才算是真正的艺术家?德艺双馨,一定是其中一个标准。

然而,在过度娱乐化的今天,艺术家这个称谓的界限已经被模糊。

很多人顶着“艺术家”的头衔,却表里不一。

但也有人,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艺术家”的意义,王心刚就是其中之一。

荣誉加身却低调踏实

说起王心刚这个名字,很多年轻人都不太了解。

但是,王心刚在中国演艺界可是十分有影响力,且十分受尊重的存在。

作为一名演员,王心刚曾经被选为“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还曾获得过“第五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

不仅如此,在2005年的时候,还被国家人事部和广播电视总局颁发了“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的称号。

2012年,王心刚更是获得了“中国电影终身成就大奖”。

2014年,再获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

这些奖项,每一个都是沉甸甸且含金量十足的。

而这也足以证明,王心刚在中国演艺界的地位。

除了专业能力过硬之外,王心刚在为人处世上,更是让人令人敬佩。

作为影视界响当当的人物,王心刚的晚年却并没有任何“特权”。

甚至在有人认出他,愿意为他开“特权通道”的时候,他也会明确拒绝。

那时因为儿子孙子在国外,王心刚想去看看他们,便订好了机票。

虽然年事已高,但王心刚还是买了经济舱,不愿意浪费。

而当机场工作人员看到王心刚的名字时,主动打来电话,要求给王心刚从经济舱升成商务舱,并派专人来接送王心刚。

但王心刚却一口回绝,他表示:自己从不喜欢“搞特殊”。

事实上,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而这种低调和踏实,从王心刚年轻时就可见一斑。

1932年,王心刚出生在大连。

他的家庭条件还算不错。父亲是会计,母亲则是大家闺秀。

得益于家庭条件的优渥,王心刚从小就接触了各式各样的艺术。

小时候的王心刚,十分喜爱戏曲。他不仅喜欢看剧里的故事,更喜欢戏曲的唱腔。

因为兴趣,王心刚对戏曲的了解和研究越来越深入,每当有闲暇时间,王心刚就会去听戏,甚至还会把自己对戏曲的理解写在笔记上。

而这些,都为王心刚未来的演员之路,奠定了基础。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

一切都是方兴未艾,新中国的影视更是处于空白的状态。

那时,国家大力发展东北,东北的文娱也迅速发展起来。

当时沈阳正在招聘话剧男演员。

听说了这个消息的王心刚,决定到沈阳去碰碰运气。

因为王心刚一直以来都有一个梦想,希望能在舞台上发光发热,希望能让大家看到他的表演。

就这样,怀揣着一腔希望的王心刚去了沈阳。

只是,到了沈阳后,情况和王心刚想的不太一样。

虽说在大连,王心刚自认为对戏曲的研究很深。

但到了训练班之后,王心刚发现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身边的很多同学,不仅专业能力过硬,而且长相也非常出色。

这让当时的王心刚有些自卑,觉得自己不够好。

为了能够弥补不足,王心刚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自己一个人再回到台上,不断练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心刚的演技越来越出色,同学和领导对他也越来越认可。

很快,王心刚就从训练班毕业了,并且成为了沈阳东北文工团的一员,开始表演话剧。

将兴趣,变为事业,王心刚的话剧之路,从此开启。

阴差阳错成为演员

开始出演话剧之后,王心刚十分努力。

因为不断精进自己,不断打磨演技,王心刚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在军工局中,王心刚受欢迎的程度,不亚于现在的“顶流明星”。

因为演技出色,很多人对王心刚赞赏有加,喜欢他的人也越来越多。

很多人在有了名气和财富后,就会忘记初心,甚至会变得失去“自知之明”,但王心刚却一直保持着“赤子之心”。

虽然获得了很多的赞美,他却从来没有迷失在鲜花和掌声里。

对于观众的喜爱,他曾对一起表演的同事这样说:

越是被喜欢,就代表着肩上的责任越大,越是要做好自己的事,给观众出色的表演,才能对得起观众的喜欢。

从当前的娱乐环境回看王心刚曾经的这番话,不由得让人感慨万分。

如今的娱乐圈里,很多明星手握巨大流量,却违法乱纪。

不仅触犯了法律底线,更带坏了社会风气。

反观王心刚,不仅能在赞美声中保持清醒,还能一如既往的输出好作品,的确让人钦佩。

那时的王心刚也下定决心,要在话剧上一直走下去。

不过,就在王心刚话剧事业的巅峰期,人生出现了转折。

1956年,新中国的电影事业正在蓬勃发展。

当时,长春制片厂想拍摄一部反特剧情片《寂静的山林》,但男主角却迟迟没有选定。

为了能够找到最合适的人选,当时的导演便决定从各地的文工团入手选拔。

这时,长相正派,演技出众的王心刚就进入了导演组的视线。

导演对王心刚更是“一见倾心”,认定了这就是《寂静的山林》的男主角,便邀请王心刚到长春来试镜。

对于演员而言,这个机会可是千载难逢的。

同事们在听到这个消息后,也都为王心刚感到高兴。

不过,在当时的王心刚看来,自己只是一个话剧演员。

虽然电影也是表演,但和话剧还有区别。

所以,当时的王心刚不认为自己能被选中。

可多年来,王心刚话剧上的扎实功底却打动了导演。

因为形象贴合、演技也过关,导演很快就确定要王心刚来出演男主角。

对于演员来说,能在更大的荧幕上被看到,无疑会让事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但是,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王心刚竟然拒绝了。

他告诉导演组:自己只是演话剧的,担心无法胜任角色,不想给文工团丢人。

王心刚用这个理由,回绝了导演组。

不过,因为导演组认定了王心刚,便将此事和王心刚的领导说明。

领导也出面劝说王心刚,王心刚最终才决定出演。并且表示:一定会下功夫好好努力,演好这部电影。

他不仅没日没夜的研究剧本,还抽时间了解电影的制作流程,努力掌握电影相关的一切,让自己能够更快的融入,更好的表现。

正是靠着这种信念,王心刚在电影中的表现十分出彩,也打开了王心刚的“电影之门”。

清醒睿智,拒绝诱惑

在《寂静的山林》播出后,大家对王心刚的表演交口称赞,王心刚的名字也开始被观众所熟知。

大家认为,既然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王心刚未来一定会在电影行业继续发展。

可这时候,王心刚又做出了一个让大家想不到的决定,他再次回到了文工团,继续出演话剧。

似乎演电影,只是一个任务,任务完成,还要继续回到自己本来的位置。

但长春电影厂显然看到了王心刚的潜力,在《寂静的山林》播出大获成功后,长春电影厂又邀请王心刚出演了《牧人之子》。

这部电影播出后,观众反响比《寂静的山林》还要热烈。

王心刚的知名度,也是更上一层楼。

各大电影制片厂开始争抢王心刚这名优秀的演员,还给他开出了比文工团高几倍的工资。

但面对高薪的诱惑,王心刚还是拒绝了。

王心刚告诉他们:人不能忘本,更不能“散德行”。

就这样,王心刚拍完戏又回到了文工团。

后来的王心刚,又被邀请出演了电影中的几个角色,但因为没有签约,所以只能演一些配角,甚至是反派角色。

王心刚文工团的领导看在眼里,便找到王心刚让他到更大的舞台上去发光发热。

最终,在领导的劝说下,王心刚才终于和八一电影厂签了合同,成为了一名有编制的演员。

正式签约之后,王心刚出演了很多部作品。

作品中的表演,更是给一代人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1989年,他更是被评为了“建国四十年十大影星”之一,殊荣满满。

有了这些奖项,王心刚的事业可以再上一层楼。

但就在辉煌之际,王心刚选择了息影。

在被问起原因的时候,他说:自己要给年轻人一些机会。

就这样,王心刚暂时退出了演艺界。

直到2006年,他在《我的长征》中客串出演,大家才在一起看到了他的身影。

结语

如今,王心刚已经91岁高龄。

虽然荣誉满身,但却从不炫耀,更不会用这些荣誉来“搞特殊”。

王心刚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演员的使命,也诠释了“艺术家”的定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演员   文工团   心高气傲   高于   戏曲   话剧   山林   演技   艺术家   清醒   导演   喜欢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