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卫东:“陈云完全否定晚年毛泽东及其时代”谣言略考

不知从何时开始有一种说法,说陈云曾经全盘否定晚年时期的毛主席以及那个年代,这个说法从学术研究领域逐步扩展到宣传领域,从学术圈延伸到普通大众。

第十四届陈云与当代中国的学术研讨会上,学者黄卫东对该谣言进行辩证并发文反驳,对这种打着“还原历史”“重新评价”的幌子进行污蔑、恶搞甚至否定英雄人物的行为给以强有力回击。

谣言来源于“著作”

毛主席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走过弯路,但究其一生来看,他为中国革命做出的功绩远远大于他所走的那些弯路,毛主席的功绩永远是第一位。

否定说法的起源到底是哪里,成为困扰黄卫东的一个疑点,中国只有少数正式出版物中记载着陈云的讲话,但是在那些出版作品上都没有找到。

黄卫东先找谣言的原话,也就是最重要的那句“第三阶段的1957年到1961年,应予以基本否定,第四阶段从1966年到毛主席逝世,期间的行为毛主席是主要负责者,应该予以全面否定。”

这段话会成为某些有心人士恶意抹黑毛主席的重要依据,黄卫东翻遍各种资料,终于在一本书上面找到,这本书就是1989年3月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美国杰斯布莱恩所写的《胡耀邦传》。

书中写到邓小平于1978年十一月的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中,请陈云领头讲话。

陈云在会上首先攻击凡是派全盘肯定毛主席路线的理论,陈云说自己是共产党员,讲究实事求是,对于大家评价毛主席的功与过不管是“二八开”,“三七开”还是“四六开”都是敷衍的行为。

陈云认为毛主席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遵义会议到全国解放,当时毛主席领导是正确地应予以全面肯定。

第二阶段是从建国后到1957年,当时在毛主席领导下的治国行动虽有些偏差,但是成绩大于错误,应该予以基本肯定。

第三第四阶段上文已经写到便不再做过多叙述,然而这段话真的是出自陈云之口吗?

很显然不是,一个美国人怎么知道得那么清楚,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段话就是借陈云之口完全否定晚年的毛主席。

《胡耀邦传》是一本很薄的小册子,全篇不足5万字,没有交代英文原书的任何信息,不管是英文书名,作者名字或者国外出版社等信息都没有。

此时该书的影响还不是特别大,直到1989年6月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出版的《胡耀邦传》,该书里针对当时会议内容进行全面抄写,不做一字更改。

中央党史资料出版社后来改名叫中共党史出版社,它直属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领导,称得上是非常权威的党史出版机构,这也导致不少人对文章内容没有产生丝毫质疑。

那么陈云对毛主席的真实印象是怎么样,历史中陈云到底是如何评价毛主席的,有不少资料书籍进行过介绍。

陈云对毛主席的逐步认识

1934年陈云在红五军团任职中央代表,受中央指挥负责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的转移工作,转移过程中陈云配合红军突破转移工作。

在陈云的指挥和领导协助下,中央红军连续三次成功冲破敌人设置的封锁,极大地鼓舞了红军士气。

与此同时陈云逐步了解了毛主席及其思想,其实早在中央苏区时陈云和毛主席就已经认识,只是当时毛主席还不是中央苏区红军领导成员,两个人相交甚浅。

长征途中陈云坦率且尖锐地提出当时中央发展路线的错误,在苏区党政、舆论界引起一片哗然,充分表现了陈云的马克思主义的卓识和胆魄。

陈云谈论毛主席时,强调红军受重创过程中对现实条件调查不够,没有了解红军的现状,毛主席的很多建议都是正确的,非常适合当时情况却没有被采纳。

为了总结经验教训,1935年陈云等人积极倡议召开遵义会议,会议上博古和李德认为红军受到重创来源于帝国主义的强大。

而毛主席不这么认为,他认为损失是源自“左倾主义”的错误军事路线,对于博古一直回避自己的错误,把问题归根于外因上的观点嗤之以鼻。

此时陈云已经对毛主席的思想和精神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他对毛主席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费尽心血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精神非常佩服,认为毛主席不仅聪敏而且很有才能,是中国共产党领袖级的人才。

在陈云和周总理等人的支持下,遵义会议肯定了毛主席在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但当时毛主席的核心领导地位还不稳固,陈云积极编纂遵义会议传达提纲,传达遵义会议精神,扩大毛主席在党内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到了延安陈云在毛主席领导下工作,他和毛主席共事时间越长,对毛主席的思想和工作方法的理解就越准确深刻,深深被毛主席身上焕发出的那种探索和奋斗精神所鼓舞。

陈云非常重视研读毛主席的著作,他把毛主席的主要著作认真读了一遍,自感收益很大,对他以后的工作很有影响。

1941年陈云在中央书记处工作会议中发言,谈到自己对毛主席的认识过程。

过去陈云对毛主席的概念只是军事上很行,因为长征中遵义会议后红军的行动方针都是毛主席的主意。

直到《论持久战》这篇著作诞生后,陈云才发现原来毛主席政治、军事都很好。

陈云认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的小规模,发展到抗日战争极具活力的形态,中间经历了各种严峻考验,有成功、有失败。

最大的成绩就是中国共产党培养出一个领袖,他就是毛主席。

陈云的子女回忆跟父亲的相处时,谈起父亲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层的长期工作中对各个领导人产生的看法和评价,直言对他思想和工作方法影响最大的就是毛主席。

陈云对毛主席的真实评价

毛主席去世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中央决定起草一个历史决议,对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做一个基本总结。

中共中央书记处开会讨论时,陈云通过胡乔木转达了自己的意见。

陈云和胡乔木说在他们这代人还在的时候,一定要把毛主席的功过是非说清楚讲明白,每一点都要说透彻。

只有这样党内思想才能统一,人民的思想才会一致,如果他们还在的时候不做好这些事情,以后肯定会出现内部矛盾,那他们这些做含糊笼统决议的人就是新中国的罪人。

1981年3月,陈云就历史决议起草问题和邓力群进行四次谈话,对毛主席做出几点关键性的评价。

从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胜利,毛主席一个无可比拟的功绩就是培养了一代人,包括陈云在内的许多重要领导干部。

中国共产党用毛主席的思想教育了整整一代人,并赢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毛主席培养的一大批领导骨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的组织保证。

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写了许多重要著作,比如《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等,党里面没有第二个人能写出这么好的著作,这非常了不起。

毛主席在这一时期写出来的一系列政治、哲学、军事等著作,是毛主席思想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对中国革命的最大贡献。

毛主席正确处理西安事变,并制定了抗日战争期间党内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包括和国民党既联合又斗争,坚持独立自主立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毛主席的这套理论和政策,是总结了陈独秀、李立三、王明的错误教训得出来的,对中国革命起到决定性作用。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可以看出,毛主席集中全党智慧而制定的一整套路线、方针和政策,对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和作用。

毛主席在党内的威望,是通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建立起来的,不管遇到什么事情,老一代人都愿意真心诚意拥护毛主席,说明了毛主席是为大局着想的,有很强的人格魅力。

综上所述,陈云从几个方面对毛主席的评价和他历次对毛主席的看法一样,都是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

特别是第一个方面指出毛主席一个无与伦比的功绩是培养一代人,在当时和以后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陈云在会见来访的马来西亚共产党总书记陈平的谈话中,充分展示了他评价毛主席时的心态,陈云认为在评价毛主席这个问题上,要平心静气、掌握分寸、慎重考虑,不能感情用事,这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世界的问题。

警惕历史虚无主义

科学地评价毛主席和他的思想,是陈云对党的建设的重大贡献之一,历史和现实证明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政党,想要胜利地开辟未来,就必须正确总结历史。

正因为如此,陈云科学的评价毛主席及其思想的若干论述,显得极具深刻现实意义。

陈云能如此高度肯定新中国时代的毛主席,显然不可能在一次会议就来一个完全否定毛主席的评价,南辕北辙的事情陈云做不出来。

另一个在网上流传的类似谣言,说陈云总结毛主席革命有功,执政有错,国内学术出版物上完全找不到此类说法。

回归到那本美国人写的《胡耀邦传》,黄卫东根据国内翻译版本去美国和西方的各种出版物数据库中都找不到,和书中说的该书在美国出版后非常抢手截然不同。

从书的内容来看,这本书也不是一本严肃的学术性历史著作,上面写的历史可信度有多高是个很大问题。

黄卫东猜测所谓美国杰斯布莱恩写的《胡耀邦传》,恐怕是美国某些反华人士伪造出的英文出版物,却被中国的几个“精英”信以为真,从而翻译并在中国出版了此书。

少数人因为个人利益受到影响去反对毛主席抹黑他,这是非常恶劣的行为,并且还假借国家重要领导人陈云之口,更是罄竹难书。

美国反华人士借此造谣之话,意在否定抹黑中国和中国共产党,是不折不扣的历史虚无主义。

他们以所谓“人性化”的由头,用个体记忆、小众记忆,歪曲、解构和替代国家整体记忆、大众记忆,去否定中国的英雄人物。

英雄人物是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先进楷模,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是民族的脊梁。

历史虚无主义借学术研究的名义质疑英雄及其事迹的真实性,打着“还原历史”的幌子,进行翻案式的“重新评价”或“污名化”,对英雄人物进行质疑、否定和恶搞,在社会上形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这些人的目的就是质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推销西方政治制度,历史虚无主义言论通过夸大领袖和英雄人物的错点、错误,编造谣言,伪造档案及日记、口述历史等文献资料,否定中国历史、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瓦解中国人民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最终目的就是误导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搞西方的政治制度。

以苏联为例,本来是当时世界头号社会主义大国,却否定英雄人物、否定斯大林、列宁等领袖人物,否定苏联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就和贡献。

这些否定党的领袖的行动最终导致苏联亡党亡国,教训极其深刻,虽然当时动荡的历史条件不复存在,但是西方敌对势力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之心不死,中国和中国人民不管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警惕。

参考:

《胡耀邦传》田国良,孙大勋

《陈云论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张凤翱

《历史人物研究与历史虚无主义批判》周进

《陈云如何看待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江泰然

《解析陈云对毛泽东领袖地位确立的重要作用》王佳翠

《黄卫东:陈云完全否定晚年毛泽东及其时代谣言略考》黄卫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遵义会议   谣言   抗日战争   中国共产党   虚无主义   党史   美国   红军   晚年   中国   著作   评价   中央   思想   领导   时代   历史   毛泽东   陈云   黄卫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