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成都一保安正在大学网站看新闻,当即报警:歼10资料泄露了

各位朋友们麻烦您用发财的小手,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文|渊溪的竹简

编辑|渊溪的竹简

1999年5月的时候,我国成都一所大学的保安闲来无事翻看大学网站。

他看到一篇关于歼10的文章,瞬间把他吸引住了,但他越看越不对劲。

他发现文章里的内容竟然是歼10的各种详细数据,于是他二话不说就选择了报警。

经过警察和国安局的调查后确认:“歼10机密竟然真的遭到了泄露。”

众所周知,军事科技上的创新,关系着一个国家军事力量的强盛,也关系着一个国家未来的前景。

因此,对于军事科技上的保密是每个国家国防事业的重中之重。


那么,究竟是谁泄露了歼10的机密呢?

军事机密为什么会出现在大学的网站上?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歼十”遭泄密,彻夜调查

时间要回到1999年的5月19日。

这天,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保安老李像往常一样正常上班。

空闲的时候,老李便打开了电脑刷起了论坛,毕竟这是老李在闲暇时间最喜欢做的事情了。

没过多久,他就刷到了一篇有关”歼十”的文章,一开始,老李并没有过多在意。

毕竟在那时,“歼十”是我国著名的开发项目,网民对于他的热切关注属于十分常见的事情。

可刷着刷着,老李就发现了不对劲。

这篇有关“歼十”的文章可不是普通的宣传文,其中包括了详细的数据,甚至还包含了“歼十”开发的具体进展。

预感到大事不妙,老李立刻拨通了110。

警方和国际安全局得知后,对此事非常重视,马不停蹄地赶往了学校了解具体情况。

见到公安后,老李便将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说了一遍,并再一次打开了那篇文章的具体网址。

警方了解到,老李看到这篇文章的网址,正是学校的校园网。

可警察也十分疑惑不解,一名大学在读学生怎么可能知道“歼十”的具体信息,而且还在校园网上公布呢?

来不及多想,警方一边布置校园网的管理员将这篇文章下载,然后删掉原文网址。

随后,警方根据这篇文章的ip地址,在校园里精确定位,最后定位到了学校电脑房的一台共用电脑上。

可问题是,公用电脑是面向全校师生开放的,也就是说,校内的同学或者老师都有机会能用到这台电脑。

要在一座几万人的大学里找出一位潜在的“间谍”,这无异于大海捞针。

这时,老李想到了根据原文的发布时间,然后调取监控来一一核对。

最终,在大量的筛查之后,警方终于确定了一位大三的赵同学。

为了不打草惊蛇,警方先是调查了赵同学的家庭背景,然后对赵同学熟悉的老师和同学进行盘问。

不过,赵同学的老师和同学都表示,平日里赵同学十分乐观开朗,不像是会出卖国家机密的“间谍”。

于是,警方决定安排赵同学和他的辅导员一起,接受警方的盘问。

另外,为了不吓到赵同学,警方还特意穿上了便装,并假装是来参观学习的学校领导。

一开始的时候,辅导员只是问赵同学,平时喜欢什么,有什么兴趣爱好之类的。

赵同学很爽快地就表示,平时很喜欢军事,喜欢上论坛看看飞机、大炮的帖子,有时还会和网友讨论相关的内容。

然后,警方接着问,你喜欢“歼十”?

赵同学当即表示,我最喜欢的飞机就是“歼十”了,他代表的是我国战斗机的最高水平。

警方听到这话,基本确定无疑了,随机话锋一转,便质问到:“那网上那篇“歼十”的文章是你写的吗?”

警察这一问,吓得赵同学顿时就不敢再说话了,支支吾吾了好半晌。

在经过辅导员和老师一段时间的安抚后,男孩终于承认是自己发的那篇文章,但自己也只是转载,并非原创。

原来,有一天早上,赵同学在刷论坛时,无意间发现了这篇关于“歼十”的文章,点进去仔细查看后才发现,这篇文章居然把战机性能、数据都仔仔细细地罗列了出来。

作为军事迷的赵同学欣喜若狂,于是便想都没想就把这篇文章转载到了校内网,却没想到把警察给引来的。

再三调查之后,警方终于确认,赵同学并非间谍,而是缺乏基本的国防和国家机密保密意识,出于分享的心理,最终才作出了转载的行为。

可这时问题却又来了,赵同学只是转载者,这就意味着警方还没有找到真正发文章的人。

这时,赵同学想起了这篇文章的原网址,并且连忙告诉了警察。

经过专家的再三调查,最终发现,即使是赵同学提供的原网址,也只是一篇转载文。

这篇文章已经在互联网上传播了很长一段时间,原始出处已经很难再找到。

就这样,警方调动了大量的警力,从所有转载网址处一一溯源,最终定位到了成都市内的一个网络论坛。

警方连忙赶往该论坛所属企业,并且最终将嫌疑人控制住。

然而,经过一番调查后发现,嫌疑人竟然是一名叫做郭建的科研人员。

警方甚至还发现,他曾经参加过“歼十”的研发工作、并且还曾被人称为“天才”。

郭建是谁?他身为歼10的研发者之一,为何会在网络上散播机密呢?

科研天才,意气风发

1972年,郭建出生于四川省昌隆县的一个科研世家里。

他的父母从小就对他寄予厚望,付出所有对他精心栽培。

而郭建也不负众望,从小就展露出了超高的学习天分。

三岁的时候,郭建就已经能够准确地辨别飞机型号。

别人学不会的知识,他一遍就能熟识,别人背不下来的书,他读一遍就能默写下来。

正因为这样,郭建也被县里人称为“天才儿童”。

进入了读书的年龄,郭建的成绩一直在学校名列前茅。

最后,通过高考,他考上了国内知名的国防科技大学。

读大学期间,一到课余时间,他就泡在图书馆读军事书籍、研究军事理论。

郭建读大学的时候正是我国大力发展国防事业的时候。

凭借着出色的能力和过人的天份,郭建很快就被大学的教授看中,推荐到了一所军工研究所实习,毕业后还顺利地留在了这所研究院工作。

刚开始工作时,郭建就表现出了与常人不一样的刻苦和热情。

当同事早上8点上班时,他就已经埋头在了研究当中;同事晚上6点要下班时,郭建还聚精会神地投入在工作中。

也正因为他的这份努力,他很快就取得了优异的工作成绩,做出的成绩甚至超过了一些资深的科学家。

工作不久后,有一天,领导突然把郭建叫到了办公室,并告诉他:”小郭啊,你想不想参与到歼十的开发中?”

郭建一听,顿时有点受宠若惊。

要知道,20世纪年代,彼时的我国正处于严重的内忧外患中。

从亚洲金融风暴、国内大洪水到美国轰炸南斯拉夫大使馆,我国周边形势十分严峻。

这个时候开发“歼十”,不仅能够提升我国国防实力,还能极大提高国民士气,帮助我国渡过难关。

被分配到这样的工作,可以说是极大的荣誉了。

郭建当即表示:“我十分荣幸能够加入歼十的开发,我一定努力工作,保证不辜负组织的期望。”

就这样,郭建被分配到了歼十工作组,并且在其中担任助理工程师,参与了设备研制工作中,并且很快取得了成绩。

那么,这样一位被称为“天才”的科研人员,与我们的歼十遭到泄密有什么关联呢?

自甘堕落,终受惩罚

原来,在参与“歼十”工作之后,出色的表现让领导多次在会议上对郭建进行表彰。

可以说,那段时间就是郭建最意气风发的时候。

作为我国科研领域冉冉升起的“新星”,郭建如果沿着科研的道路继续努力,以后必定能有一番不小的成就。

后来,研究院将一次公派出国学习的机会给了郭建,正是这次出国,改变了郭建的整个人生轨迹。

虽然从小衣食无忧,但第一次出国的郭建,还是被外国灯红酒绿的生活给震撼到了。

在90年代,看电影、看戏剧、喝酒这些休闲项目在国内可见不到,在国外却是再正常不过的娱乐项目。

或许是虚荣心作崇,郭建很快就和当地人“鬼混”在一起。

一个青年才俊就此沉迷在吃喝玩乐的生活中。

毕竟,在国外的那段时间,身边没有父母,没有同事,还没有科研压力。

郭建拿着研究所给的资金,成天混在酒吧这些娱乐场所。

慢慢地,他就把出国学习这个任务给忘得一干二净了。

更离谱的是,没钱的时候,他就打电话向科研所要。

科研所不了解他的生活,还以为是科研的学习花销十分大,所以一直源源不断地将研究经费寄给郭建。

直到半年之后公派任务结束,郭建还想找借口在外国多待一会。

俗话说:“身在曹营心在汉”。

回国之后,郭建还是对外国的灯红酒绿念念不忘。

不仅如此,他还将那些恶习也带回了国内。

工作时间,郭建仗着自己“见过世面”,处处贬低研究所的不是,对于同事的研究成果,他常常表示不屑,还说:“这个东西在国外满大街都是。”

工作上,郭建没有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一回事,天天不是迟到就是早退。

一项要在三天内完成的任务,常常拖到五天才开始;项目组同事让他测量数据,他就借口设备往后拖慢进度…..

领导询问起他的学习情况时,他就支支吾吾,甚至一问三不知。

很快,领导就看出了郭建的异常。

一个天才少年出了一趟国回来,怎么就跟变了一个人一样?

不过,当时研究所的重心还是放在“歼十”的研究中,并没有太过在意郭建的异常。

过了一段时间,研究所便有了第二次出国的机会。

想来想去,领导还是将机会给了郭建,希望他这一次出国能“重新做人,调整自己。”

可没想到,郭建压根就没有悔改的心思。

这一次出国,他仍然沉浸在奢侈享乐当中,每天不是出入高档酒店,就是喝红酒、吃牛扒、逛商场。

就在与他同行的同事埋头学习时,郭建已经把研究经费给挥霍掉了。

这一次出国,郭建还以为像上次那样没人管着他,天天游手好闲地过日子。

可没想到,同事一回国就将郭建的所作所为举报给了领导。

领导最终也是忍无可忍,在几次劝说和沟通无果后,领导最终下定决心,将这个成天在办公室睡大觉的“懒人”开除了。

开除之后,郭建一脸茫然,这些年来,他除了做研究就是做研究,根本没有一点其他的技能。

这下,就算他还想过上那种奢靡的生活,也再没有任何可能了。

被开除后的郭建甚至连养活自己都十分困难。

郭建只能往各个企业投简历,希望能找一份工作。

不久后,成都四方信息开发公司就看中了郭建的科研背景,将他招进公司,担任“威震四方”论坛的版主。

虽然郭建重新有了工作,但无奈他懒散惯了,对待工作仍然十分不上心,论坛的热度也一直上不去。

领导最终忍无可忍,对他说:“如果你再写不出爆款文章,就给我收拾东西滚蛋!”

走投无路之下,郭建最终想起了曾经参与过的歼十战斗机项目。

于是,郭建在鬼使神差下撰写了那篇泄密文章。

不出所料,这篇文章后来大火,论坛也得到了点击率和热度。

但也就在这时,警察和国安局终于溯源成功,找到了郭建,将他逮捕归案。

后来,郭建更是因为泄露机密罪,被判处了八个月的刑期。

可以说,郭建这样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最终走到这般田地,完全是咎由自取的。

泄露国家机密是十分恶劣的行为,不可原谅。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一定要提高保护国家机密的意识,不做泄露机密的人,不让坏人有机可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年成   成都   机密   警方   保安   同事   科研   警察   同学   领导   发现   我国   网址   工作   大学   资料   文章   新闻   论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