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失败,越苛责自我只会越差,厉害的人都是这样做的

李娜在一次法网比赛输球后的新闻发布会,面对记者不安好心的询问:“遭遇这么早的失利,你想对全国球迷说点什么呢?”李娜察觉到了记者的意思,记者认为李娜输球了要给中国的观众一个交代。


李娜很霸气的回复:我需要对他们说什么吗,我觉得很奇怪,只是输了一场比赛而已。三叩九拜向他们道歉吗?不就输了场球,这很正常。”

当听到他说出这番话的时候,我心里很是佩服她,内心如此强大,怪不得能拿到历史上亚洲首位大满贯单打冠军。


面对失败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下意识去找自己的问题,把矛头对准自己,而这样做的后果很容易形成惯性,遇到问题第一时间就是谴责自己,自我抨击,容易伤害到自尊心,失去信心。


越往后就会越糟糕,根据吸引力法则,相似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多的发生在我们身上。


一次次的责怪自己为什么自己不细心点,为什么自己总是犯同样的错误?把焦点都集中在过去的自己,最根本的问题却因为沉浸在情绪里面无法看到,更别谈改变。而随着时间事情逐渐淡忘之后,自己的行为跟思维还是一样的,下一次还是会经历同样的过程。

看看新加坡国父李光耀是怎么看待过往的。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在一次面对记者的提问,有什么你认为需要被原谅的吗?

记者企图让李光耀承认以往一些强硬政策的不良方面。然而李老并没有顺着记者暗示的意思去回答,他明白记者的用意。

他回复:“这是另一个功率增益的问题,考虑到当时的情况、我当时的知识以及我当时的压力,总算是完成了。

我往前走,你继续回溯,这只是在浪费时间。”


他回答的这段话给了我两个启示:

一:过去做的错误已无法改变,后悔再多也不会对未来有积极意义


二:有些错误限于当时的条件肯定要犯的,我们只能对当下的决定尽力做到最好。


都说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想的都是以往遗憾懊悔的事情,但我猜很少会有人去思索怎么样避免事情再发生,大多都是顺从大脑一遍遍反刍苦痛。

或者在受到上司批评之后,容易陷入难受的情绪里面,注意力全都用在怪自己上,很难跳出去思考以后要怎么改变。


而启示一就在于告诉我们:事后怪罪自己的行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真正有意义的是你对错误的反思。

反思意味着不带谴责心态站在上帝视角重新审查自我,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够的,未来可以做什么改变?角度要放在未来,下一次要怎么做?这样的思考才是有帮助的。

说的很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当被巨大的情绪裹挟的时候,相对于去思考怎么应变的问题,蜷缩起来顾影自怜耗能较少,所以哪怕是知道自我批评并不会带来好的结果,但是还是不愿去思考,去改变。


启示二:有些错误限于当时的条件肯定要犯的,我们只能对当下尽力做到最好。

人的发展是阶段性的,当下做的决定取决于当时的认知水平。而检验决策后的结果往往是过了一段时间,当出现不好的结果时,我们容易懊悔,后悔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选择。

长期以往,我们越来越固步自封,选择把决策交给别人,这样至少不好的结果发生时,我们可以责怪做选择的人,避免自己被责怪。

看似是一种非常自保安全的方式,但是人生只有一次,我们不可能一直都让别人替我们做选择。总要去试错,错了不要紧,更重要的是要鼓起勇气对错误进行反思,把失败的经验牢牢记住,重新出发。

该怎么做:

只会下意识苛责自我是一种固定成长模式,厉害的人拥有成长型模式。

面对错误,重要的是去思考化解,找到原因。

并且勇于并敢于承担后果,把错误当成是明日成功的养分,不断进取。

愿我们都能有成长型的心态,不断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自我   要犯   国父   新加坡   启示   以往   厉害   情绪   事情   错误   记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