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天下第一村”从人均别墅到负债400亿,它经历了什么?

在上个世纪,虽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在逐年提高,整体社会经济水平也是今非昔比,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国土面积辽阔,很多地方当时依旧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

所以就算是我国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已经明显达到较高阶层,但是从每一个家庭具体的生活水平观察来看,依旧还是会有一定的差距的。

可是有这么一个村子,就是位于江苏省江阴市的华西村,真正实现了家家户户都富裕的目标,甚至被誉为“天下第一村”,成为了人人都羡慕的村子。他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他们的鼎盛时期有多辉煌呢?

昔日的辉煌

早在1996年,华西村就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富有的村庄之一。

到了21世纪,华西村的年均收入,就已经超过了300亿元,而华西村平均每户的存款数量,更是达到了600万元以上。当时的华西村,可谓是风光无限,遍地富豪,“天下第一村”的称号,实至名归。

说到华西村的富裕和气派,那不可避免要提到的就是在2011年,华西村建成了全国闻名的高达六十层的龙希国际大酒店

整个酒店富丽堂皇,酒店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说是宫殿也不为过,据说酒店的总投资高达30亿元,最终建成后,高328米,共有60层,这几个数字让人看了都目瞪口呆。

可最让人瞠目结舌的是放在酒店顶楼的“吉祥物”。在2011年10月8日,为了庆祝华西村建成50周年一头重达一吨多、由纯金打造的金牛被安放在龙希国际大酒店的最高层。

可谁曾想,如此豪华的一个堪称宫殿的酒店,以及作为“吉祥物”的国家级的纯金金牛,竟然是全村每家出资1000万集资建设打造而成,通过这些数据,可想而知,华西村的村民过的是何等富裕的生活。

不仅如此,华西村还把全球各地的著名景点“搬”到了村子里,雄伟壮阔的万里长城、庄严的美国国会大厦、气势十足的凯旋门、优雅的悉尼歌剧院......华西村建造了数不胜数的景点。

华西村能有如此辉煌的成绩,离不开辛辛苦苦建设它的村民,更离不开一开始带领村民们发家致富的“领头羊”吴仁宝

“天下第一村”的兴起

华西村能有如此辉煌的成绩,离不开一个叫吴仁宝的男人,可以说,没有吴仁宝,就没有华西村未来的辉煌

吴仁宝在1954年参加工作,担任华士瓠岱乡人民政府财粮委员,成为了一名政府工作人员,在职期间,他兢兢业业,把属于自己的工作一五一十地完成好,当他本以为自己会长期做这个工作时,国家的政策发生了变化。

1957年,全国经济陷入了困难的局面,国家要求精兵简政,同时要下放干部,到基层去体察民情,吴仁宝也不例外。

当年11月,江阴县撤区并乡后现华西村地域由原属瓠岱乡改属华墅乡,取名华墅乡第23高级社,吴仁宝返回家乡,出任华墅乡第23高级社党支部书记

回到家乡后的吴仁宝发现,家乡经过这些年,不仅和富没什么关系,反而十分贫穷,许多老百姓家里甚至已经“揭不开锅了”。吴仁宝看着这样的景象,立志一定要带着村民们发家致富。

到了1961年,华墅的17个大队,分为华西、前进、向阳、立新4个新的大队,由吴仁宝担任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他刚上任时,集体资产1764元,欠债1.5万元,一台30马力的柴油机,就是华西大队成立时的全部家底。

吴仁宝很清楚,土地和粮食就是老百姓们的“命根子”,所以,他上任之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田里去丈量土地,考察农田,查看土地的基本情况。考察完后,吴仁宝的心都凉了一大截。

与其他地方的土地不同,华西村的土地可以说是坑坑洼洼的,不仅崎岖不平,还不利于种植庄稼,这时候,吴仁宝意识到,要想把地种好,首先要把水利工程做好,否则种地就无法正常进行。

他花了一段时间,把华西村周围的地形地势、气候特征等基本情况调查得清清楚楚,在了解了这些情况后,吴仁宝和村里的其他领导一起制定了华西村15年发展规划

规划制定完成后,吴仁宝就开始亲自带着村民们到地里平整土地、兴修水利,把种地问题踏踏实实地解决了。

“天下第一村”开始发力

解决了种地问题后,村民们也看到了盼头,都拼着劲地下地干活,加上水利工程的助力,很快华西村的农业产量就遥遥领先,在吴仁宝的带领下,华西大队年缴粮食96万公斤,一跃成为了样板大队。

在村民们种地的时候,吴仁宝又有了新的想法,他认为,哪怕现在粮食产量提了上去,但是这也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并没有让村民们真正富裕起来,要想真的发家致富,还得走别的路子。

吴仁宝说:“发展农业也就是填饱肚子,老百姓手里没钱。”所以,在那个“以粮为纲”的年代,吴仁宝就开始寻找其他的致富之道,很快,吴仁宝就注意到了工业领域,并决定要带领村民们开村里的第一家五金厂

决定带着村民们搞重工业的吴仁宝一开始心里也没底,因为种种原因,这个厂子很有可能开不了多长时间,可是吴仁宝觉得,既然要开,就敢于承担后果,他说:“别人不敢干的我来干。”

吴仁宝把华西村里机灵的年轻人派出去学习这方面的技术,学成归来之后就在村里偏僻的泥泞小路上,开起了华西村的第一个五金加工工厂,这样没人会注意到那么一个破烂的地方竟然隐藏着一个小工厂。

一开始吴仁宝也不敢保证这个厂子一定就能带来财富,可后来的事实证明,吴仁宝一开始的决定是对的,截止到1978年,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五金厂,收益已突破了30万元

在那个年代的30万元可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了,在这之前,村子里的村民可能一辈子都赚不了这么多钱,可是短短几年间,这个厂子就带来了这么大的收益,这也意味着华西村要开始发力了。

质的飞跃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展开,吴仁宝的“地下产业”五金厂也不用再遮遮掩掩了,工业兴村的路径选择终于正大光明地浮出水面,厚积薄发的华西村将其他的村子远远甩在了身后。

这一切都得益于吴仁宝那与众不同的眼光和异于常人的敏锐观察力,他自己曾经说过:“别人想的事情,我都不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事情,我才要去想,而且还要想得长远;别人没做过的事情我就要去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我才要做。”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全国的农村政策开始发生了变化,要求分田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可是吴仁宝很清楚华西村的情况,华西村的土地资源非常有限,实行起来很难致富。

因为即使是实现了“包产到户”的方针,这仅有的一点土地,根本不可能使得村民通过种田达到发家致富的水平。

于是,目光长远的吴仁宝这个时候又大胆地做了一个决定:他不仅没有选择包产到户,反而把村里的600亩良田集中给了30人。这30人是华西村的种田的佼佼者,把土地交到他们手里吴仁宝很放心。

他把其余条件适合的村民都放出去学习办工厂的技术,每个人以及每个家庭学习的内容都不一样,这样,最后这些带着技术回来的村民们就可以靠着自己的力量在华西村办工厂了,华西村的规模也就是从这些村办工厂开始的。

此后,吴仁宝把一门心思全都放在了工业致富上,这也成为了吴仁宝带领华西村发展的第一步。由此开始,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慢慢的在华西村中有了雏形,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对于吴仁宝来说,这只是一个开始。

稳步前进

不仅如此,吴仁宝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就是“开了个会就赚了一个亿”

1992年3月初的一天夜里,华西村全村的党员干部在凌晨两三点的时候收到了吴仁宝让去村委开会的电话,由于吴仁宝总是凌晨的时候才睡,偏偏在大晚上他的思维又很活跃,所以他突然有什么好的点子就会立刻召集大家过来商量。

因为他经常会在凌晨的时候召集大家开会,所以党员干部们早就习惯了他的行事风格,接到电话后很快就聚集在了村里的会议室。

来了以后,吴仁宝说他白天听了邓小平同志南巡的讲话,于是才有了大半夜召集大家过来传达会议精神的事情,当然,大半夜兴师动众,吴仁宝不可能只是传达邓小平同志讲话的精神,他更从中敏锐地洞察出了国家的政策。

吴仁宝察觉到,此次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精神一旦传遍全国,国家在建材方面的风向就会发生变化,于是他立即发动全村村民都出去购买建材的原材料

他意识到,当南巡讲话结束后,开始发展建设新工业的各大企业就会在短时间内急需建材,到时候建材的原材料一定会价格疯涨、供不应求的,这样一来,早有准备的华西村届时就可以从中获取利益。

果不其然,等到3月11号邓小平同志讲话的精神传到了全国基层的时候,建材原材料的价格已经翻了好几倍了,这时候吴仁宝瞅准时机,让村民们又把这些原材料给卖出,这样一来一回就让华西村大赚了一笔。

就这样,各方面发展的华西村逐渐做大做强,甚至在1996年华西村成为了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上市村”,一时间风光无限,村民们也都跟着过上了好日子。

名声大噪的华西村,也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一时之间华西村成为了全国热门的去处,吴仁宝看到这样的情形,他立刻意识到华西村可以成为一个旅游景点。

于是便有了文章开头提及的龙希国际大酒店,这里可供1000多人住宿,5000多人就餐,不管是吃喝玩乐、办公还是参观景点,这个大酒店可以满足游客们的一切需求。

站在这座由村民集资建造的龙希国际大酒店上,从酒店的玻璃向下望去,是这个小村子的全貌,看着一排一排整齐排列的别墅和洋气的小楼,简直可以说是“羡煞他人”。

漫步在华西村,抬头就能看到不远处人文景观随处可见,华西金塔,世界公园,沪宁中康山庄等近80个旅游景点,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熙熙攘攘的游客加满了这座江南小城。

繁华终将陨落

华西村的经营模式可能适用于上世纪那个贫苦年代,但确实不太适用于现如今这个时代。

为了能够大力的发展华西集团,华西村一直有着一套独特的华西法则:“少分配,多积累,少分现金,多记账入股。”也就是说,实际上分到村民手中的钱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

并且据说这些分红是建立在村民不离开华西村的基础上的,如果村民想要去外地发展,那么之前所有入的股份就会充公,所以这些东西就会拉扯着村民们,要他们必须留在华西生活。

可是要知道的是,华西村一整年只有过年的那几天可以休息,其余时间基本上都要工作,久而久之,村民们的不满就慢慢积攒起来了。

2010年之后传统行业早已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华西村曾经引以为傲的钢铁业和纺织业也已经负债累累,变成了拖油瓶,互联网行业迅速崛起,可沉浸在过去的辉煌里的华西村并没有抓住这个命运带来的机会。

2013年,吴仁宝因病逝世,华西村的掌舵人离开了,华西村就像是失去了主心骨一样,再也没有了当年老书记带着干事业的劲头了,从此,往日风光无比的华西村一下落入了尘埃里,再折腾也只是“近黄昏”了。

没有了新鲜活力的注入,华西村很快就一蹶不振了,走向没落似乎就是迟早的问题。

这些年积攒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慢慢浮现出来,此刻的华西村已经负债400个亿,从这个时候起,“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华西村就已经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当人们再想起它来的时候,也无非是感叹一下它过去的辉煌,就连很多华西人也都搬离了华西,“天下第一村”从此陨落,再不复往日盛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华西   发家致富   厂子   大酒店   村子   村里   大队   村民   别墅   辉煌   事情   工厂   讲话   土地   国家   全国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