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赋能激活力-探寻桑植交投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石春 钟川

5月16日,桑植县交通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桑植交投)升级为桑植县交投集团获得审批通过,由一家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成功地蝶变为集多板块、多领域的“投融建管运”业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国有企业。

回望发展之路,改革一直是桑植交投成长的最强音。作为县属国有重点骨干企业,桑植交投自成立起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系列部署要求,锚定目标任务、着力破解不同发展阶段形成和积累的结构性矛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一批新进展、新突破,经营业绩创历史新高,展现出新时代国有企业的活力之变、效率之变、气象之变。

密码一:融入“新战略” 打造“新引擎” 抢占“新赛道”

改革转型是解码国企发展的金钥匙。主动拥抱改革,催生出桑植交投高质量发展强大动力。

2017年8月18日,桑植交投成立。成立之初的桑植交投只是一家投融资平台公司,业务单一,盈利能力较弱,以被动接受政府长周期的公益项目为主,勉强能实现收支平衡。虽然生存不是问题,但过度依赖政府项目也导致桑植交投主营业务模式相对单一,经营模式与市场发展趋势脱节,盈利点不多,造血功能缺乏,2018年账面流动资金几乎为零。

2019年,市政府发布了《关于促进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改革创新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吹响了全市投融资平台公司转型改革的号角,提出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要按照“突出主业、转型做实、市场运作”的基本思路,建立“自主经营、自筹还贷、自负盈亏、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和适应市场化发展”的企业制度,向实体化企业改革发展。

面对上级改革要求和自身的发展瓶颈,桑植交投主动融入政府“新战略”,开始布局市场化经营项目。

“以提高经营效益为核心目标,从主营业务上寻找突破口。”2018年,国内脱贫攻坚行动棋至中盘,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市场需求巨大。瞄准这一市场机遇,桑植交投投资成立子公司湖南兴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从金融市场转进工程建设领域,2019年5月承接全县23个乡镇共计农村公路58条,合同金额1.2亿元。

初战告捷,给了桑植交投极大信心。紧接着,基于市场供需端的深度调研,他们谋划以“工程+产业”来布局公司业务版图,接连成立建材供应有限公司、置业有限公司、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子公司,不断延伸产业链触角。在业务逐渐壮大之时,桑植交投又着手接管桑植县建筑设计院,拓展造价、招标代理、测绘等业务,实现了工程领域产业链全覆盖,极大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业务占有率,成为公司盈利的“新引擎”。

工程建设领域的摸爬滚打,磨砺了桑植交投的创业热情,他们的市场嗅觉也越来越灵敏,“手法”越来越娴熟。很快,房产开发与销售、汽车运输、旅游、新能源、新物流等新板块、新业务体系被纳入桑植交投的业务范畴。

起步即起飞,起跑即冲刺。传统业务加速转型升级,优势产业加快布局,“新赛道”上的桑植交投以市场化实体化为方向,做精主营业务,探索多种经营,聚焦经营发展,延伸产业链,发挥产业投资的经济带动作用,先后成立10家全资子公司和2家合资公司,业务板块实现多元化、立体化营运,推动企业转型转实。

2022年,桑植交投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8亿元,同比增长39%;实现税收2033.91万元,同比增长127.6%。

密码二:风险做低 盘子做优 机制做活 队伍做强

改革难,难在调整利益,难在打破惯性。

2022年,桑植交投顺利完成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创建工作的验收,打通了城乡客运的“最后一公里”。但市场普遍认为,城乡客运体系人流少、资源少、矛盾多,很难做“大文章”。但桑植交投“不信邪”,投入资金约7000多万元,购置新能源电动车72台,燃油车68台,开建县域物流分拣中心,与县邮政公司合作,进军城乡农产品采购与配送市场,将现代物流体系运营开发和农产品在线配送业务相衔接,硬是在“这块贫瘠的市场”杀出一条新路。

但桑植交投的业务发展不是盲目出击,在风险防控上,公司有着一套严密的机制。围绕企业管理、质量安全、财务审计、招投标等重点环节,桑植交投严格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切实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重要作用,通过启动制度优化、流程完善等工作,深化推进国企“三项制度”改革,制定《桑植县交通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内务管理管理制度》,把投资风险控制最低程度。

在防范投资风险时,桑植交投还着力消解存量风险。2018年9月公司被录入地方债务监测平台金额8172万元政府债务,截至2020年12月已全部偿还完毕,债务余额清零,存量风险得到全部释放。

有了风险防范机制保障,桑植交投增量业务板块突飞猛进,在旅游、新能源、新物流、新银行、新矿山等新板块、新业务体系等方面均有建树,轻重资产配置的日趋平衡,公司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和功能稳步提高,经营范围越来越广,业务盘子越做越优,“造血”功能越来越强。总资产规模由组建之初的5亿元发展至今35.47亿元,增长率达343.38%。

为了驾驭新经济新行业,公司着力加大人才队伍培养。通过人才引进、公开招聘等市场化的招才引智和员工专业资格认证提升的“双轮驱动”。一方面,通过出台《桑植县交通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企业负责人薪酬实施方案》《员工薪酬管理办法》《年度绩效考核办法》等,建立完善“向一线倾斜、向骨干倾斜”的“两个倾斜”,以及“干好干坏、干多干少、干与不干”的“三个不一样”的薪酬分配机制,基本实现“岗位能上下、人员能进出、收入能增减”的改革目标,有效提升了公司对社会人才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公司通过鼓励员工参加资格认证培训与考试加大内部员工的素质培养。此外,公司还为劳务派遣人员每年提供一到两个考试转正指标,充分发挥人才机制的灵活性。公司从起初的3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380余人规模,员工平均年龄不到35周岁,管理人员平均年龄不到40周岁,人才数量、质量上都有较大的提升,呈现出年轻化、专业化的趋势,打造了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质“交投铁军”。

密码三:在国企改革中“立标杆” 在交通建设中“打头阵” 在服务民生中“挑大梁”

“党建工作抓强了就是竞争力、抓细了就是凝聚力”,在深化国企改革的过程中,桑植交投公司始终坚持“国企姓党”的政治站位,不断将党的建设融入企业发展全过程。

成立以来,桑植交投开展“党建领航·交投担当”系列品牌创建,一大批党建品牌和项目应运而生:打造党员先锋号,通过党员司机做表率,引领全县城乡公交车开展“四心”公交服务,增强群众幸福感;打造“红心护航”先锋队,结合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等方式,组织党员开展跟车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彰显国企担当;聚焦社会民生服务,实施“先锋”工程,党员干部参与防汛抗旱、森林救火、疫情防控等工作,开展清扫街道、慰问老人、教育助学、无偿献血等公益活动,特别是2021年疫情防控期间,桑植交投成立抗疫交通保障临时党支部,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筑在“战疫”最前沿,共投入客车292辆、驾驶员302名,累计完成人员转运6万人,实现“全闭环、零差错、零感染”,让“党建领航·交投担当”党建品牌深入人心,党组织坚强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

作为桑植县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之一,桑植交投牢牢扛起保通保畅责任,勇担“主力军”重任,主动“打头阵”,推进一个个交通工程项目建成——连接湘西北湘鄂两省的重要纽带长潭坪大桥于2022年10月建成通车、石溪景观公路有序推进、瑞中公路完成主体工程……在桑植交投年复一年的努力下,桑植县红色、民俗景区等旅游线路变得快捷便利,旅游景区道路设施提质升级,城乡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城市品位逐步提高。

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桑植交投始终将主业发展与民生需求紧密捆绑。在2022年桑植县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革工作中,桑植交投主动竞标承接改革任务,挑起大梁,开通农村客运班线36条,城乡公交线5条,村村通线路31条,覆盖全县23个乡镇298个建制村,使全县城乡客运平均票价逐步下调到原票价的30%,让全县所有乘客都享受到改革红利。

为解决群众停车难的问题,桑植交投投资5710万元,规划建设澧源镇二小停车场、新一中生态停车场、御水大厦路侧停车场等三处停车场,新增374个停车位,兑现了“我为群众办实事”解决城区“停车难”问题承诺。

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激活力。短短几年,主动拥抱改革的桑植交投从1.0版本进化到了3.0版本,实现了由公益型到市场经营型的跨越式转变,蹚出了一条推动国资和国企做强做优做大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了张家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模范生”。

“改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国企的进步与发展永远在路上。”桑植交投主要负责人表示,桑植交投将继续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优化现代企业治理,完善市场化机制,积极培育新业态,做强全产业链条,真正实现从投融资平台到产业链运营平台的华丽转型,为推进张家界市国有企业改革提供鲜活“样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桑植   桑植县   公司   全县   国企   客运   城乡   密码   业务   市场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