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人见人爱的绿纸片,带你了解鲜为人知的美元历史

今天来点干货,光是为了找这期里涉及的珍贵图片,就花了一周时间,各位如果觉得还不错,欢迎点个赞哦。

二战后,美元做为国际硬通货,曾经是人见人爱,流通于全球各地。其实你可能并不知道,从1776年美国成立至今,美元并不是今天这个样子,现在的美元准确来说叫联邦储备券,于1914年才发行,那么在这之前美元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今天来看看。

北美银行时代(Bank of North America)

1781~1791

北美银行留存不多的影像

美国成立后,第一任财政部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试图成立一个全国性的中央银行,不过这个提议遭到了强烈的反对。原因很简单,美国从成立之初就是一个独立各州以联邦形式组成的松散组织,初期州的权力要远大于联邦政府。中央银行这种由联邦政府控制的中央机构,会削弱州的权力,同时形成垄断,影响各州私营银行的业务。

不过在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偿还战争债务、处理财政部的财务,确实需要这样的机构,于是互相妥协后,在1781年,费城的北美银行获得发钞特许权,但是他并不能履行中央银行功能,是一个过渡方案。

1789年北美银行3便士,这时候美国发行的是英镑,并不是美元

在一开始,北美银行发行的纸币还是以英镑为货币单位,这时候美国还没有自己的货币。到了1785年,美国国会正式通过法案,将美元(Dollar)作为法定货币单位,从此美元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美国第一银行时代(First 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

1791~1811

北美银行并不是中央银行,而且给予其的特许权也遭到了各州的质疑,这时候汉密尔顿再次站了出来,他力排众议,终于在1791年于费城建立了他理想中的中央银行,美国第一银行,不过为了消除各州的担心和反对,这个银行只能经营20年,20年后,必须获得国会批准,第一银行才能继续存在。

位于美国费城的美国第一银行旧址

美国第一银行,本质还是私人的商业银行,其得以建立并履行中央银行的重要因素就是战争的需要,平衡美国独立战争后的金融秩序和战争债务,使得其获得了20年的营业执照。

美国第一银行支票

美国第一银行并没有发行纸币,他主要的业务还是依靠支票,这时候美国市场上流通的货币还主要是硬通货币~银币和金币。

不过美国第一银行的股东却不是美国人,而是欧洲人,再加上各州始终对联邦政府扩张权力存有戒心,于是在1811年,美国第一银行20年经营期满后,国会没有批准它继续存在,第一银行被迫关闭。

美国第二银行时代(Second 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

1816~1836

1812年,美英战争爆发,这是美国成立之后第一次对外战争,挑起战争的是美国人,他们希望占领当时还是英国殖民地的加拿大,扩张自己的领土,战争的结局是各有胜负,最终恢复了战前的边界,美国入侵加拿大失败,加拿大称这场战争为美加战争。

美国第二银行旧址

战争的需要,迫使美国人再次考虑成立一个类似第一银行的中央银行,于是1816年美国第二银行成立,同样国会只给颁发了20年的营业执照。

1840年第二美国银行1000美元本票

美国第二银行仍然是签发银行票据,不过银行签发的本票,出票人就是银行,只能是即期本票,所以银行承担付款责任,基本上和纸币差不多了,就是面额都大了点。

不过1815年战争已经结束了,银行秩序渐渐恢复、战争债务也处理的差不多了,这时美国第二银行与各州自己的银行,产生了激烈的竞争冲突,遭到了各州的抵制。毫无意外,20年后的1836年,美国第二银行重蹈第一银行覆辙,被迫关闭。

自由银行时代(Free Banking Era)

1837~1862

之后的一段时间,相对的和平和经济发展,使美国联邦政府没有再尝试建立一个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美国经历了放任自流式的金融发展时期。

美国各州的特许银行,其实从1781年北美银行时期开始就存在了,他们与美国第一、第二银行平行,互相竞争。到了1837年后的自由银行时期,美国就只存在州特许银行了,他们可以发行钞票,不受国家联邦政府的监管,任意发展,数量24家猛增到712家。

1863年美国迪索托地方银行1美元

不受监管的自由式发展,弊端就是金融危机的爆发,这为后来美联储的出现埋下了种子。

国家银行法案时代(National Banking Act)

1862~1913

1861年,美国南北内战爆发,为了筹措战争费用,国会立法授权财政部直接发行一种叫做即期票据(Demand Note)的钞票。为了防伪,这种钞票使用了难于复印的绿色油墨,所以被称为绿背票,从此绿钞就成为了美元的代名词,这也是现代美元的始祖雏形。

1861年美国纽约银行发行的即期票据10美元,绿色油墨的美元从此诞生

1862年后,美国财政部依据这个法案,不断发行这种钞票,并命名为联邦政府券(United States Note),并加上了库印、库号、联邦财政部长亲笔签名等现代美元的基本元素,现代美元一点点的成型了。

1901年联邦政府券10美元

1863年,国家银行法案实施,其授权私人银行和各州立银行,可以在联邦政府的监管下发行钞票,这种钞票叫国家银行券(National Bank Note),其库印是棕色的。

1875年国家银行券~北达科他州

发行国家银行券,私人银行需要缴纳2%的税给联邦政府,后来涨到了10%、20%,这样一来,这些私人和州立银行就不能再像自由银行时代那样随意发行钞票了,一个国家银行体系被建立了起来,尽管这个体系还是上千家银行的集合,但至少已经被监管了起来。1935年,国家银行券的特许权被收回。

除了上面2种钞票,这段时期,美国政府还发行了很多其他的券种,例如:金元券(Gold Certificate)、银元券(Silver Certificate)、国库券(Treasury Note)、国家金币券(National Gold Bank Note)等等。

1870年,美国国家金币券5美元。

1890年,美国国库券1000美元。

1896年,美国银元券2美元。

1907年,美国金元券10美元。

联邦储备法案时代(Federal Reserve Act)

1913~今

由于在1861~1928年间,发行了各种钞票,票幅、尺寸、面额不一,十分混乱。而且即使成立了国家银行体系,但是对其银行的监管还是很弱,只是收税并无实际的控制。频繁爆发的金融危机依然无法应对,支持成立一个中央机构的呼声逐渐高起来。不过美国各州对这种中央机构的恐惧自1781年以来就从没有消失过,所以成立一个统一的中央银行,依然受到议会很多成员的强烈反对,美国需要一个平衡点。

这时候,威尔逊于1912年当选美国总统,基于对美国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考虑,他支持美国需要这样一个机构,终于在1913年各方达成了一致,联邦储备法案通过,美国进入了美联储时代。

1936年12家联邦储备银行

美联储巧妙的地方在于,其由在华盛顿的联邦储备局和分布在美国各州的12个联邦储备银行组成,这样就避免美国第一银行和第二银行失败的教训,照顾了各州的利益。然后在组织形式上,采用的是联邦政府机构加非营利性机构的双重组织结构,华盛顿的联邦储备局是联邦政府机构,而12个联邦储备银行则是私人组织,不属于联邦政府,这样就打消了各州对于权力集中在联邦政府手里但担忧。

1918年联邦储备银行券5美元

从1914年开始,美联储开始发行联邦储备银行券(Federal Reserve Bank Note),专门用以回收私人银行发行的国家银行券,1934年联邦储备银行券停止发行,到了1935年国家银行券停止发行,1945年联邦储备银行券停止使用,这时市场上混乱的各式钞票基本上处理掉了,你可以理解为联邦储备银行券是专门替换钞票用的过渡券种(目前还有不到1%仍然在使用,而且并没有作废)。

与此同时,也是在1914年,美联储还发行了另外一种钞票,用于日常使用,这就是联邦储备券(Federal Reserve Note),也就是现在的美元,其和上面的联邦储备银行券差了“银行”2个字,却是不同的2种美元纸币。

1914年联邦储备券5美元

大家可以仔细观察上面2张美元纸币,头像在左边的是联邦储备银行券,头像在中间的是联邦储备券。

联邦储备券分大、小票幅版(一个尺寸大,一个尺寸小),大票幅版有1914年、1918年两版,小票幅版有小头版(1928年版)、大头版(1996年版)、彩色版(2004年版)。

1918年联邦储备券10000美元

现在1、2美元主要是小头版,大头版和彩色版目前没有1、2美元,美国未来计划1美元硬币化,2美元取消,所以以后1、2美元的纸币是要消失掉的。5美元以上的纸币,现在去银行主要换到的是彩色版,偶尔能换到大头版,反正换到大头版就好好的留下不要花了。

1995年版2美元

2006年版5美元

美元的历史就是联邦集权,与各州自由之间的博弈,当美国面临战争或金融危机时,需要一个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来有效监管和统一金融市场,中央银行就会暂时出现,渡过难关之后就会重回自由金融,直到联邦储备体系建立,美国人终于找到了一种平衡点,就此美元奠定了未来成为稳定的国际硬通货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中央银行   银行券   美元   北美   联邦政府   纸片   美国   鲜为人知   钞票   联邦   战争   银行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