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台山到民权,出家的顺治与前来寻父的康熙相认了吗?

商丘民权的白云寺始建于唐朝,即使香火旺盛也但也谈不上多高的级别,但清康熙年间,白云山一跃而成为皇家寺院,定然有不寻常的事情发生。

现在的白云寺

央视《走遍中国》和江西卫视的《经典传奇》栏目曾专门做了两期节目,介绍了白云寺在清康熙年间因一个来自五台山的“醒迟”和尚,经多方推定,他极有可能是出家为僧的顺治皇帝。

总结一下,《经典传奇》认为醒迟和尚可能就是出家的顺治有以下几点:

第一,《清史稿》记载顺治病死后按女真传统火化了。问题也就在这里,他爷爷努尔哈赤和他父亲皇太极历史上也没明确是火化的。到顺治这里,已经更加“汉化”的顺治火化有点牵强了。似乎是要掩盖“死后无尸”囧像吗?

第二,醒迟和尚在康熙49年圆寂,终年73岁,与顺治年龄一致。醒迟长老圆寂之年后,康熙帝御赐其一块石碑,碑文为“当堂常赏”四个大字,上半部都是“尚”字,其意义应按“尊崇”之意理解。

尊崇什么呢?这就要从四个字的下半部来看了。四个字若按“赏当堂常”的顺序读取,其下半部就是“贝田土巾”,这就正是“顺治皇帝”四个字的字尾“贝口土巾”,(“当”的下部虽为“田”,但可以只取其“口”,“皇”的字尾虽为“王”,但也可以只取其为“土”),可用以表示顺治皇帝的“遗迹”或“遗踪”或“圣迹”。

总起来四个字的意义就是“尊崇顺治皇帝的圣迹”,这就应该是康熙帝将纪念其父皇顺治帝的意思,藏在了“赏当堂常”御碑之内,以解其不能不表又不能明表之难。

第三,醒迟长老有一张穿袈裟坐龙椅的画像。一个普通的和尚为什么能坐龙椅?就是亲王大臣有做龙椅的画像传出来,定然也被认为是造反之罪吧!另外,有研究者通过对比发现,这画像与康熙晚年的画像极其相似,若非亲父子,那就是太巧合了。

第四,康熙28年重建白云寺。用刻着龙纹的特殊黄色琉璃瓦,要不是皇帝御赐,再有威望的高僧大德也不敢用的。要不是醒迟长老的特殊身份,康熙没必要特赐这么高的礼遇吧!

第五,“醒迟”,江西卫视《经典传奇》上说与顺治皇帝未剃度前的法名“行痴”读音相近,推测这又绝非偶然。作为半个商丘人,我们都知道,在商丘,这两个词不是读音相近,而是就一个音。

根据考古遗存的清代黄琉璃瓦,可证实皇家寺院

第六,康熙不止一次来白云寺,民间传说康熙三下白云寺认亲。正史中也有两次康熙来这里的记载。康熙再喜欢私访,若无至亲牵挂,也没必要多次来这座寺庙吧!

综上所述,这“醒迟”和尚认不认康熙这个儿子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康熙已经把他认作亲爹了吧。(以上是结合节目加个人见解,如有不当请指出,本人会修改或删除)

(连续几天介绍了睢县、柘城与民权,接下来要还有永城、夏邑、宁陵和虞城,有这些地方的老乡可以给出个主题,您希望我介绍家乡的哪一点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顺治   民权   康熙   商丘   琉璃瓦   读音   画像   长老   和尚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