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才为何流失?北大教授赴美前的三句话,撕开了精英的遮羞布

文|芝士派讲解员

编辑|芝士派讲解员

近些年来教育成为了热点话题,国家将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就是为了培养出更多能够报效祖国的人才。

教育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不少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国留学,接触不同的教育方式与内容,他们有些学成回国,有些则留在了国外,这两种不同的选择也成为了热议中被敬仰与唾弃的两种极端。

但北大有一个教授却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他一腔热血回国报效,几年之后又辞职前往美国,走起前留下了三句话,揭露了中国人才流失现状。

拒绝高薪回国任教却又转身离开,是诱惑太大还是本心不诚?他留下的三句话又是什么呢?

●○再度赴美○●

2004年,北京大学数学系的研究生许晨阳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在直接参加工作与继续学习中,他选择了出国深造。

恰好此时北大有资助项目,于是许晨阳就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继续博士学业,2008年进入了麻省理工。

许晨阳的数学天赋本就惊人,再加上这么多年的努力,他的能力让美国的学校非常欣赏,开出了高薪希望他能够留下。

许晨阳在美国深造期间就已经有了任教的经验,再加上美国高校开出的条件确实诱人,当时他很纠结到底是留下还是回国。

许晨阳完成学业的消息传回了国内,他的研究生导师专门打电话邀请他回到北大任教。

许晨阳静下心来思考了一番,原本他出国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后更好的报效国家。

如今学成,导师也亲自邀约,自己就更没有理由再留在美国了,因此毅然拒绝高薪回到了母校任教。

成为母校教师的同时,许晨阳还加入了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继续着自己的科研事业。

此后的6年里,许晨阳一边教书育人,看着一个个心怀梦想的少年成为祖国的栋梁,一边努力搞科研提升自己。

然而2018年,许晨阳作出了一个转变巨大的决定,那就是再次赴美,并且要留在美国任职。

此言一出,许晨阳顿时被顶上了风口浪尖,不论是网络上还是现实里都是骂声一片。

虽然许晨阳的行为让人难以接受,甚至有人骂他是“叛国贼”,但曾经的许晨阳的确将报效祖国当成自己毕生的梦想。

许晨阳的出身非常普通,家中更没有在数学领域有造诣的长辈,工薪阶层的父母与大多数普通人一样只想让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但是许晨阳的数学天赋随着他一天天长大越来越出众,在老师们的建议之下,父母才开始有意培养他。

高中时期的许晨阳就已经获奖无数,此时的许晨阳还仅仅将数学当成是自己的爱好,直到他进入了国家数学集训队。

这里的所有成员都是数学天才,也是在这里,他终于找到了自己学数学的意义,心里的梦想也在渐渐萌芽。

学习越深入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就越强烈,非凡的天赋和过人的努力让他在人才济济的北大也如一颗璀璨的明星。

从他拒绝美国的高薪回国,一边任教一边搞科研也能够看出他并不像是崇洋媚外或者利益至上的人。

可他在国内任教仅仅6年时间,难道这6年就能将他多年的梦想还有对数学的激情消耗殆尽吗?

●○三句话○●

他的梦想的确已经被消磨,但罪魁祸首却并不是时间,离开北大之前,许晨阳留下了三句话,既交代了自己为什么来而复返,也揭露了中国人才流失的真相。

许晨阳留下的第一句话就是学术界的风气已经歪了,大部分人搞研究只是为了追名逐利。

这些人对成就的追逐实在是太迫切了,根本就没有几个人能够静下心来,全身心的投入到某个研究项目当中。

现阶段的大部分研究者手中的项目,要么就是领导安排不得不干的,要么就是项目奖金丰厚的。

基本就没有一个人会主动的对某个项目进行深层的钻研,当然,这种情况也不能只怪科研人员,学术圈的环境已然是这样了。

此前有一位南师大的教授曝光了自己的工资,他与学校签署了长达8年的劳动合同,但是他每个月的薪资却只有6000块。

这样的薪资水平对于一个寒窗苦读十几年,又用了十几年评上职称的教授来说未免有些太低了。

可若是离职就面临着巨额的违约金,不论是高校还是社会,对于人才的不重视也是科研人员追名逐利的重要原因。

许晨阳留下的第二句话就是在学术以及科研行业中,论资排辈的现象实在是太严重,几乎已经只看阶级不看能力了。

古人云:“学无前后,达者为师。”但是在学术界却并不是这样,几乎没有人会主动向自己的后辈或者是学生请教问题。

学者们大多以资历排先后,谁的年龄大学历高谁就值得尊重,谁先进单位工作时间长谁就是前辈。

而那些资历浅、学历低、年龄小的学者自然而然就成为了被使唤、被教导、甚至是被指责的对象。

年龄小的学者指出了长辈的错误,得到的不仅不是领导以及前辈对他学术精神的赞赏,而是“不懂事”的指责。

在这样的环境中,科研进步真的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并且学历和资历几乎已经成为了科研人员唯一的话语权。

获得了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因学历与“资历”不够的原因没有获得院士称号的事情当时还引起了广泛的热议。

屠呦呦被外媒评价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是一个能够与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齐名的伟大科学家,却连院士称号都没有资格获得。

许晨阳也曾多次申请院士称号,被拒绝的理由也非常统一,资历不够,他认为自己明明已经达到了成为院士的要求,却因为可笑的资历屡次被拒,这种形式主义让他难以接受。

这种论资排辈的现象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弊端,那就是年轻但有实力的科研人员很难能够拿到应有的科研经费。

这种情况让年富力强的科研人员无法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被限制的同时,是中国科研的停滞不前。

许晨阳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学术造假,这并不是短期内才出现的问题,长期以来花钱买论文甚至从学生手里抢论文的现象并不少见。

最广为热议,也是影响最大的的学术造假事件就是2019年,演员翟天临的那句“知网是什么东西啊?”

就因为这句话,此后所有毕业生的论文查重率大幅下降,直到如今他的微博下面还有无数被论文折磨的大学生在留言谴责。

很多所谓的高学历高知识分子都和他一样,表面上光鲜亮丽,享受着高学历的红利,背地里却连知网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

像这样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却评上了高级职称并不是罕见案例,高校的导师与学生之间还有一个被调侃已久的称呼:老板与免费工。

高校的导师因长期压榨学生,导致学生不堪重负自杀身亡案件也不是一两起了。

从2002年到2018年的十几年间就有11起严重的导师欺压学生事件,并且这其中有五位学生被逼身亡。

除了压榨学生替自己做各种工作,最常见的就是让学生帮自己写论文,用最低的付出换来的论文却能在外面得到不菲的科研报酬以及好名声,自然有无数人趋之若鹜。

还有就是有的毕业生在写论文的时候,直接就找到一篇相似研究方向的论文,洗来洗去就成为了自己的。

不论是买论文,洗论文还是恶劣的抢论文都是学术造假,这些只会歪门邪道的人却和有真才实学的人有着一样的薪资待遇,怎么能不让人心寒。

许晨阳的这3句话的确揭露了一些学术圈存在的现状,但这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圈子,也不是所有的学者都在祸害学术圈。

追名逐利的人确实存在,毕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但不能就此抹杀真正潜心搞科研的人存在的痕迹。

论资排辈的现象自古时就有,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虽然会造成一些打压年轻人的现象,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年轻人的冲动。

现象已然存在,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整改以及避免,想办法留住人才,什么都能缺但人才不行,什么都能不争,人才不能不争。

面对人才流失的现象,国家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例如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避免人才的后顾之忧。

还有就是加强科研团队的建设,从环境、投资等各个方面改善科研人员的工作环境以此来吸引人才。

●○结尾○●

许晨阳所提到的学术界诟病的确存在,并且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些问题在不断阻挡着中国的发展。

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国家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我们要做的就是坚持自己的初心,并坚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留下来,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摒弃陋习,中国的学术界一定会越来越好。

如果你喜欢我的写的文章,麻烦请点个“关注”,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一同探讨,愿世界和平。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论资排辈   追名逐利   遮羞布   学术界   资历   美国   院士   中国   北大   科研   教授   现象   学术   精英   数学   国家   人才   论文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