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钉子户唐尚珺:复读14年4次拒读985,今年34岁再战只为上清华

文 | 林晓莹

编辑 | 张啊张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这几天想必大家都被高考给刷屏了,作为莘莘学子人生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高考所代表的并不只是一个进入大学的门槛,更是无数寒门子弟改变人生轨迹的一个机会。

但是高考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无数人为了梦中情校挤破脑袋,却无奈现实让他们的期望破碎。

为了追梦,不少落榜学子会选择复读,顶着难以想象压力从头来过,只为考上自己最向往的那一家大学。

但是重来一次也并不代表就一定会成功,有些过于偏执的复读生也会就因此陷入一个循环。

不知你听过高考钉子户唐尚珺吗?今年已经34岁的他在高考前一天发布动态,自己将冲击第15次高考,人们才惊呼,原来他还在高考。

关于这个复读了15年的男人,在他身上究竟有着怎样的经历呢?

1989年,唐尚珺出生在了广西一个名为公安村的偏僻小山村,村子是广西有名的贫困村,山路崎岖,出一趟门就要走上好远的山路。

在这样的环境下,唐尚珺的家庭生活自然算不上太好,家里世代务农,一家人主要靠父亲卖甘蔗等农作物来谋生。

作为家中最小的弟弟,唐尚珺的父母对这个小儿子尤为呵护,哥哥姐姐也极其疼爱这个弟弟。

因为家里条件有限,唐尚珺的父母无法供五个孩子读书,而唐尚珺的哥哥姐姐们也非常懂事。

他们知道家里的希望还是寄托在小弟弟身上,所以为了减轻父母的压力,他们早早就辍学出到社会打工补贴家用。

看到父母和姐姐哥哥们都在为了自己能好好读书出人头地而辛劳,唐尚珺从小就明白自己要想报答他们,就必须靠读书改变命运。

那时候他们县里有个男生考上了清华,市里还特意为他大摆筵席。

而这个男的后来读完书出来,大有成就,每年都会给县里捐钱,是县里的名人。

看到男人意气风发的样子,清华两个字开始在唐尚珺心里埋下了种子。

读小学的时候,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村子里是出了名的乖孩子。

中考的时候,也是一鼓作气考上了县里的高中。但是到了高中后,他明显有些跟不上别人的脚步。

他在思维上常常是跟不上老师教课的速度,加上周边的同学都是一点就通,不仅是成绩,就连见识都甩了他几百米的路。

在如此巨大的落差下,唐尚珺心里难免受到打击,他觉得自己与外界格格不入。

他十分焦虑,每天都是在紧张的手抖和冒汗,严重影响到了他的生活。因此他选择退学。

唐尚珺的父母虽然是不懂孩子上了中学后,怎么会变成那个样子,但他们还是尊重孩子的想法。

在休学一年后,唐尚珺重新中考,考回了原来的学校。

这一次他没有再退缩,而是硬着头皮重新学了起来,在老师看来他是一个努力上进的孩子,但是有些时候努力过头,却还是一无所获,只能说天赋还是落后于其他人。

2009年,在高中苦学三年的唐尚珺迎来了自己第一次高考,此时的他不会想到,这将会是自己高考之路的开场。

尽管唐尚珺备考地非常认真,但是无奈学习还是需要自己摸索方法的,更何况他的基础和学习天赋都跟不上,就需要加倍再加倍的努力。

虽然都是课本里的知识,但是灵活出题,还是需要考验学生的个人能力。

而唐尚珺虽然学的很投入,但是他那种死读书的方法显然不适用于高考。

所以他第一次高考只考了300多分,本科线都没有达到,只能够去读专科院校。

唐父唐母并没有感到失望,专科也是学校,只有读完书出来能掌握一门技术,去哪里都能找到一份工作养活自己,这不好吗?

作为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唐家还是很为唐尚珺骄傲的。

但是唐尚珺备受打击,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志存高远的唐尚珺不愿自己就此打住,他决定要复读。

但是看着为他考上大学而高兴的父母,他又不好意思说出口,怕他们会不同意。

不久后唐尚珺就被南京一所专科院校录取了,在临近开学前,他的父母满心欢喜地送他去车站,和他挥手道别。

却不曾想到唐尚珺居然拿着父母到处找人借来的学费,去高中报名复读。

他不敢让家里人知道他没有去上大学,而是在复读。

所以每一次父母想要和他打电话的时候,他都借口自己在忙,没时间接听。

在复读的这一年里, 唐尚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这种压力比他读高三的时候还要来的大,他知道自己这一次只有这一次机会了,如果再次失败了,他又该何去何处。

但是唐尚珺低估了现实的残酷,即便他已经是比寻常人还要努力了,他的成绩依旧不理想。

在复读的第一年里,他虽然是过了本科线,但是只能去读一个民办院校。

而民办的学费昂贵,他的家庭情况压根不足以支撑,况且他自己定下的目标一直都是清华

所以他再一次选择了复读。

为了攒够复读的费用,他暑假的两个月都花在了打工上,他不敢问家里人要钱,怕被他们知道自己的处境。

在复读的那几年里他心里的苦只有他自己知道。

但是他不会想到自己居然坚持复读了四年,四次的成绩虽然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却还是没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

苦苦挣扎了四年,却只能达到了别人的起点,当初和他一起参加第一次高考的同学都毕业了,只有他止步在前。

在2014年春节期间,唐尚珺回了一次老家看望父母。

为了不让父母看出自己的窘迫,他特意买了许多年货回去。

因为害怕被别人发现自己压根不是从南京回来的,他还专门将写上了梧州地址的购物袋换成了最普通的红色塑料袋。

提着大包小袋的东西,唐尚珺坐着巴士一路颠簸地回到了他久违的家乡。

看着出人头地的儿子回来,唐家父母别提有多高兴,当晚就加餐请亲戚朋友来吃饭。

看着满头白发的父母来为自己操劳,靠着卖农作物一点点给自己攒生活费,唐尚珺羞愧地不敢出声。

在那顿晚饭里,他一直不敢和别人交流,生怕会被人问起自己的情况。

在老家的那几天里,唐尚珺出门的时候,总会碰上自己的小学同学,他们或多或少都成家立业了。

看着在“大城市站稳脚跟”的唐尚珺,他们眼里满是羡慕,并向唐尚珺诉苦。

自己当初要是像他一样多读点书就好,也不至于现在在为生活发愁。

只是唐尚珺听到后,也只是低下头沉默不语。

年初七那天唐尚珺就以自己要上班为由告别了父母,但其实他是回学校复读。

这一次回家,让他想要出人头地的心愿愈发强烈。

回到学校后,他调整好状态,再次进入了紧张的备考状态。

这一年他成功考到了一本线,但是离清华还是有差距。

因为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他随便填报了几个目标院校后,就跑去工厂里打工了。

在此期间,他得知了自己被西南政法大学录取了,这也是一所不错的学校,出来以后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只是唐尚珺心里还是觉得有些许落差。

而这一年,和他一起复读的同学有一个考上了清华的消息在全省盛传。

看到那个参加了十次高考才圆梦清华的同学,唐尚珺摇摆不定的心被说服了,同样是复读,为什么别人可以做到的,自己却做不到。

所以他放弃了西南政法大学,转身投入了自己的又一次复读之旅。

2015年他被吉林大学录取了,但是他认为那个被调剂的专业不是自己的喜欢的,所以他放弃了去报到。

2016年,他的高考成绩斐然,他考上了中国政法大学,和清华同处一座城市,也算是半个圆梦,他也因此登上了学校的光荣榜。

但是他还是不满意,了解过他的经历的人为了不让他浪费这次机会,纷纷来到他身边劝他不要冲动,能够去北京上大学这是多好的机会,没理由再次放弃啊。

唐尚珺看到身边的人的劝服,他有些动摇了,但是就在他做出打算的时候,他家里却出了大事。

他的父亲被检查出了肺癌晚期。

听到这个消息,唐尚珺连忙带上录取通知书来到了医院,看着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父亲,唐尚珺开始自责了起来。

他后悔了自己坚持要复读的行为,如果当初自己选择去上大学,出来后找份体面的工作,父母就能过上好日子,也不用一直吃苦。

他当着众人的面,拿出了录取通知书,向家里人坦白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所做所为。

家里人在听到他复读了这么多年,心疼起来了他,但是在看到他带来的录取通知书后,又觉得欣慰,为他感到骄傲。

看到父母的笑容,唐尚珺突然觉得自己在做的事是有意义的,他也下定了决心去上大学了。

在上大学之前,他特意带上父母去了一次北京,让从未走出过大山里的父母,看看外面的壮丽,并带他们去了中国政法大学,在校门口留下了珍贵的合照。

就在大家以为唐尚珺这次要安心去上学的时候,他却在开学前几天,再次选择了复读,众人着实不解,他这个人怎么就这么固执呢?

原来在回来的路上,唐尚珺看到了一则某高中招生广告,上面写着如果复读生能够有超六百分的成绩,就会给他们两万块的奖励。

唐尚珺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有了这笔钱,父亲是不是就有希望了。

所以他放弃了去北京读书的机会,再次回到中学。

只是这一次命运之神显然没有光顾他,他在这一年里发挥失常,没有考到六百分,也拿不到那笔钱。

只是他不甘心,他不愿意接受失败,他选择继续考试。

2018年,这已经是他的第九次高考了,这一年他考到了600分,也拿到了广西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是学校却没有如约给他奖金,他的父亲也还是在这一年去世了。

父亲走后,唐尚珺好像魔怔了一样,他不甘心现状,他一定要考上清华,他这么多年都扛了过来,却没想到连自己的父亲都救不了。

他对自己太失望了,父亲生前就希望自己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光宗耀祖。

所以唐尚珺不想放弃,他相信只要自己一直考一直学,自己一定可能考上北京,考上清华。

尽管家里人和身边人都在劝他,叫他别消耗下去了,再这样下去,考清华都成了心病了。

可是唐尚珺听不进去,考清华成了他的心魔。

在他父亲走后的这几年里,他依靠着各种奖金支撑着自己的复读生活,他的成绩一直稳定在600区间,但是这依旧不是他的理想成绩。

在去年的高考中,唐尚珺被985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录取了,大家都觉得他也应该收手了,毕竟都已经33岁,就算上了大学,也很难再融入群体中。

只是当大家得知唐尚珺因为专业是护理专业而再次放弃的时候,也只能是叹了一口气,他们实在看不懂他在想什么。

今年唐尚珺也已经34岁了,距离2009年那个第一次参加高考的意气风发的少年,也已经过去了15年,今年的他还能否圆梦清华,我们也只能是观望。

但其实像唐尚珺这样的情况,当他进入大学后,他也容易因为落差以及和身边的人的代沟而感到受挫.

他这个年纪是一个尴尬的年纪,同龄人早已结婚生子,而他读完书出来,就算有着一份清华的高学历,但是现实里也是很难获得机会。

因为同样的学历,没有人会不想要一个年轻有发展潜力的人。

所以复读虽然是重来的机会,但也要考虑一下未来发展,不能让自己最后得不偿失。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原创首发,抄袭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清华   县里   出人头地   落差   钉子户   北京   家里人   家里   父亲   父母   成绩   同学   高中   机会   学校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