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经济动向:六大行集体下调存款利率,该如何解读和分析影响?

#5月财经新势力#


头条独家文章,抄袭搬运必究!

(有看到抄袭搬运的读者朋友也请帮忙举报一下,原创标签只有在头条平台。感激不尽!)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778篇原创文章


2023年,中国货币管理和金融领域,出现了值得关注的一幕。

越来越多的银行,正在把手里的存款往外赶,深刻诠释了什么叫钱拿着烫手。

这一次银行是真的着急了。

进入6月份还没有几天,年内第三轮降息潮,正式到来:

图片来源:见图

动向来源信息可溯,利率调整动向可证,连国有大行都正式加入存款利率下调的队伍了。

利率调整,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经济体而言,在经济时代,都是一件值得重视的大事。

那么问题就来了,明显的经济环境规则变化,将会给中国国内的现实经济,带来哪些影响?

从普通个体和家庭的角度,又该如何看待和面对这样经济关键规则调整,所带来的影响和趋势力量呢?

这篇文章,和大家聊个关乎绝大多数,身处中国经济环境的普通人的经济话题。

本文将基于对最新利率动向,有依有据的复盘和梳理,结合当下中国经济环境现实,分析利率变化背后的因果逻辑和国家诉求,并对货币政策变化所带来的可能影响进行研究。

最后回归到普通经济个体和家庭的角度,聊一聊基于现实和当下,一些行动层面的优势策略和观点。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正式告别“3时代”!六大行集体下调存款利率,是怎么一回事?


2023年6月8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分别发布公告,即日起下调存款挂牌利率。

其中,人民币活期存款利率调降5个基点至0.2%,定期存款整存整取产品中,3个月期、6个月期、1年期挂牌利率保持不变,分别为1.25%、1.45%和1.65%,2年期挂牌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2.05%,3年期和5年期挂牌利率均下调15个基点分别至2.45%和2.5%。

图片来源:见图

图片来源:见图

图片来源:见图

图片来源:见图

图片来源:见图

图片来源:见图

这已是今年以来的第3轮存款利率下调。为大家复盘一下:

今年银行定存利率第三轮“降息潮”。

4月初,河南、广东、湖北多家中小银行下调定期存款利率打响年内银行存款降息潮“第一枪”。

广东南粤银行4月4日起将个人存款中活期存款利率从0.385%下调至0.3%,整存整取定期存款三个月、半年、一年、两年、三年、五年期利率分别下调8.5个、10.5个、2.5个、2个、15个、10个基点。

彼时,部分村镇银行也有所动作,4月11日,广东省深圳坪山珠江村镇银行在其官网发布定期存款利率调整的公告显示,自当日起,该行将一年、二年、三年、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调整为2.15%、2.75%、3.4%、3.9%,相比之前均下调10个基点。

5月初,浙商银行、恒丰银行、渤海银行密集官宣存款降息,国有行、股份行定存挂牌利率基本告别“3”时代。

存款利率的调整范围覆盖到了通知存款和协定存款产品,大部分银行均对两类存款自律上限进行调整,桂林银行的通知存款各期限存款产品利率和单位协定存款利率较此前下调55个基点,多家银行还暂停了智能通知存款。

6月起,中小银行存款利率补降潮仍在持续,多地村镇银行加入调整队列。

不过,经过调降后,目前上述村镇银行存款利率相较头部大行仍具有一定优势。

国有大行、股份行此前已全面进入“2”时代,以工商银行为例,该行定期存款(整存整取)三年、五年期利率分别为2.6%、2.65%。而村镇银行目前5年期存款利率普遍仍在3%以上。

根据兴业研究统计:算上这一次,2021年以来,存款利率已经历5次调整。


虽然此次存款利率降幅空间不算很大,但却影响着不少储户的风险偏好与投资选择。经过了这一轮的调整,挂牌利率已经告别了“3时代”,通过存银行实现资产保值的效果也有所降低。

国有大行此轮存款利率的下降,对资金规模较小的储户,整体影响有限,他们所获得的利息收入不会出现较大的下降。但是,对资金量比较大的储户来说,国有大行存款利率的小幅下调,也会影响着最终的利息收入,且对资金规模越大的储户,他们所受到的影响更明显。

事情,就是这么一个事情,有依有据,来源可溯,信息可信。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从本质出发,结合现实:为什么中国选择这个时间,降低存款利率?


说起存款利率,虽然和所有中国经济环境中的个体都有关系,但是这个东西的本质,以及这个东西上下调整对应的经济意义和影响,或许就是一个重要的认知盲区。

正好借这次降息潮,展开和大家聊一聊。

其实在讨论存款利率之前,大家得明白为啥存款要给利息。

本质上,存款利率就是对存款行为的一种奖励。也是对一个具有货币主权的经济环境里面,流通货币的流向管理。更是一个经济环境中,资金流动成本的重要锚定标准。

为什么要强调货币主权?

很现实,因为不同的国家和经济体之间的存款利率,有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甚至差距非常大。

只有具备货币主权,对货币进出具备管理能力的国家和经济体,才有讨论利率的意义。

存款利率,基本等同于一个经济环境中“无风险资产性收益率”。

这个东西,其实从宏观层面看,是受到汇率,以及和其他国家和经济体利率差的综合影响的。

以中国为例,如果没有货币管控的能力,那么在中美利率差的现实情况下,大量的“聪明钱”就会从中国跑到美国,享受利差的同时,还能通过汇率涨跌吃到资产性增长红利。

当下美联储还处于加息周期,美国现行的利率也高于中国,有明显的利率差,那么为什么中国会选择降低利率?

很现实,从经济可行性出发,那就是中国有信心不会出现国内资本外流的情况,或者说,对于这种必然的资本外流能够实现全面的管控。

但是从逻辑上,当下中国降低利率,或许更多的,是因为国内经济环境的现实需要。

银行降低存款利率,本质上是调整了存贷利差(贷款利息-存款利息=存贷利差),降低了银行的负债成本,减少了银行的系统风险,当然也提高了银行的营业利润。

2023年以来,负责创造经济增量的生产企业部门缺乏扩张意愿,担负消费和内循环任务的居民部门预期和信心低迷,综合下来就是:合格借款人的消失。

这就必然导致银行无法完成放贷任务,更无法获得超额的利息收入,然而却还要付给储户大量的利息,不得已开始降低存款利息。

所以,降低利率,就是保护银行的利润和运行顺畅,这并不是什么秘密,而在中国,银行是属于国家的。

降低存款利率,从经济逻辑的角度出发,给出的信号非常明确:

就和上面分析的一样,经济当下可能处于较为困难时期,所以市场不仅难有增量资金,甚至资金还在出逃。当然出逃逐利的资金管理不是问题,所以才能做出降息动作,但是真正决定降低存款利率这个动作发生的,还是经济环境下行,信用扩张受阻,合格借款人不足的现实,决定的。

更要命的,是居民和企业部门,在2023年当下,明显因为对经济增长缺乏信心,预期不足,而导致了防御性储蓄和主动优化负债表的趋势性行为。

当然角度不同,这没有对错,也没什么情绪好讨论,但是从国家宏观经济的角度来说,这就是复苏需求正面遭遇两大经济部门的主动紧缩。

大家都把钱往银行里面存,那么经济环境中的货币总量就必然紧缩,对应的需求就会下降,各行各业,整个商业环境和消费市场,就必然承压。

所以,就和文章开篇说的一样,降低存款利率,实际上就是国家意图将存款往经济环境中引导。

可能和绝大多数人直观认知不一样的是,一个准备金率,一个存款利率,实际上每一次动向变化,都对应了经济现实的需求和变化。

加息是指提高银行的存款、贷款利率,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社会中的流通货币,增加银行的储蓄,缓解通货膨胀,但是,也会因为银行提高存款利率,导致居民把大量的资金存入银行获取收益,这将会压制消费;银行的贷款利率提高,这意味着企业向银行贷款的费用增加,即融资成本提高,这样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降息是指银行存款、贷款利率下调,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社会上的流通货币,减少银行储蓄,刺激消费,带动内需,同时,因为贷款利率的下调,投资者的贷款成本会降低,推动企业的发展,但是,社会上的流通货币增加,有可能会导致社会通货膨胀。

准备金率,实际上也是一样的,只有影响,效率,威力的区别,本质上是一样的。

实际上,从中国国家顶着中美利差大背景下资金外流的压力和风险,选择在这个时间点进行降息操作,实际上是充分对应了当下中国经济环境紧缩的现实情况。

这就是通过货币政策,在国际金融环境和国内经济需要之间,寻找平衡点的关键时刻。

对于国内经济当下的紧缩压力,或许是降息这个动向,给出最大的信号。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趋势研判:降低资金成本,激发货币活力,将成为接下来中国经济管理的主线?


2023年以来,银行存款结构中,定期化、长期化特征持续。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个人存款中的定期及其他存款占比升至71%,较2022年末提升近3个百分点;企业存款中的定期及其他存款占比升近68%,较2022年末提升近2个百分点。

国有大行的下调存款利率行为,短暂影响会存在,但关键取决于存款利率下调的持续性。

换言之,如果国有大行的存款利率持续下降,那么将会深刻影响着资金的具体流向,高企的储蓄率也可能加快向投资转化或者向消费转向。

那么,接下来,中国的存款利率可能走向,怎么看?

先看张统计图:过去三十年,中国的存款利率一路向下的趋势,非常明显。

图片来源:网络

再结合疫情防控放开以后整个中国国内经济环境中的现实情况:

股市楼市双双低迷,关联地方债务的银行理财屡屡“破净”,人民币汇率持续走贬……

别说收益率,仅仅从安全保值的角度,对于绝大多数没有门路,没有渠道的民间资金,能去哪里?

还是银行。

最后就是当下中国经济环境中预期和信心特征,是什么?

说句不好听的,即便零利率,也不会阻碍大部分人存钱的热情,毕竟国有大行,国家信用背书,预期和信心不足的情况下,还有利息收,是不是?

那么银行有什么理由还提供高利率?


综合以上,无论从趋势,现实,还是心态层面,后续中国的银行存款利率,明显还有进一步向下调整的理由和动力存在。

当然,这也符合中国产业升级,经济持续发展,发展内循环,打通国内大市场等等的经济规划。

如果民间资金都躺在银行吃利息,那么内需如何拉动,消费马车怎么动起来?

所以,接下来,中国国家继续引导资金流向,降低资金成本,激发货币活力,是一个可见的中长期货币政策趋势。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从普通个体和家庭的角度出发,如何顺应趋势,结合自身,指导行动?


文章最后,站在老百姓和普通经济家庭角度来看,和大家聊一聊:中长期持续降息的大概率趋势方向之下,会带来哪些必然的影响,又应该如何适应和行动?

首先,降息动向导致的几个短期影响,要看得准。

银行降息,导致存钱利息减少,必然会导致人民币承压贬值,考虑到中国的货币管制,优势策略当然是置换强势货币和转存更高利率的国家和经济体,但是这在中国行不通。

降息以后,存款搬家,会有一个博弈过程,考虑到当下中国国内经济环境没有明确具备赚钱效应的主线,所以对于这一轮降息的短期效应和市场影响,实际上没有多少值得过分关注的成分。

其次,在资金流向上,跟随主流,不一定有获利想象力,但是一定有安全保障。

看个人选择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据央行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测算,截至4月末,个人存款中的定期及其他存款占比升至71.22%,较2022年末提升3.12个百分点;企业存款中的定期及其他存款占比升至67.71%,较2022年末提升1.88个百分点。

图片来源:网络

然后,降低存款利息这个事情,对于普通民众和老百姓群体,不管短期和长期的影响去看,实际上没有多少,对于老百姓而言,劳动性收入还是个人和家庭财富增长的主要渠道,100万存款利率3%满打满算3万元出头利息,降1个点也就变成2万。

为了1万元的收益去折腾100万的存款,还不如在经济环境和现实中去想办法多赚1万回来更靠谱。

在安全性面前,利用金融利率贩卖焦虑,都是盯着你们的本金的,没有例外。

最后,大家可以关注到从2023年以来,很多互联网网贷的利率,还有保险的理财产品,回报率都在下行,整体社会的资金持续下行的趋势非常明显。

那是不是意味着经济环境中有更多的机会了呢?

并不是,如果只是个普通人,没有任何特殊渠道和资源,奉劝还是老老实实存银行吧。

放在手里,现金贬值的更快;

买房子,有政策红线在那儿摆着呢;

买股票,10年了都还在3000点;

美元走强,黄金现在也在高位,去创业,更是九死一生。

如今几乎所有的金融资产都处在震荡期,普通人就别想着怎么去抄底了,度过寒冬比什么都重要。


2023年,实际上要看中国经济真正的转折信号,看国内,就看什么时候加息。

更重要的,还是要看美国那边的货币政策,什么时候转向,从紧缩转向开闸放水。

大道至简,不绕圈子,直击本质。


以上,就是对2023年6月份最新的存款利率下调动向,进行的一次专题复盘和深入讨论内容,和各位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交流和分享。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动向   经济   中国经济   利息   中国   利率   存款   货币   集体   现实   趋势   来源   资金   环境   银行   图片   最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