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就不配生娃?#X569

中国男人很聪明,几千年的传统与历史教训,让他们明白一件事,始终保持选择收益最大的事。

在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盛行的今天,商家只需要做对一件事:即模糊你对于消费与投资的认知,就能达到自己赚钱的目的。

只有最纯粹的、回归本质的少数人,才能戳破商家的谎言。抛开一切虚假,才能获得真实的收益。

这个世界不仅货币在膨胀,词语也在跟着膨胀。就好比“投资”这个词,到底什么才算真正的投资,也许你对投资一无所知。


一、周家村。


晓凤是从周家村出来的农村姑娘,进了城里后她当然不喜欢村里的很多人与事。毕竟,城市已经与乡村完全脱节,这种脱节不是指生活水平,而是指观念。

周家村简直可以说是生育狂魔村,家家户户都生两娃。注意:是条件好点的生两娃,条件不好的反而生三娃。


周家村地处四川西南的一座名山——峨眉山附近。祖上是一位姓周的人迁徙到此,发枝散叶,形成了今天的村落。全村70%的人口都可以追溯到同一个祖先。

整个周家村全是汉人,说着川普,生活习性方面和广州人、湖南人没啥两样。一旦你来到周家村,特别是春节期间,山间小道都是孩子,场面特别壮观。

周家村也不穷,靠近旅游区,一半人留在本地做游客的生意,另外一半外出打工也能挣到钱。

冥冥之中,可能是上天给周家村家加了buff。村里的年轻人都加入生育军备竞赛。他家比我穷,居然敢生二胎,那我也生。除了极个别讨不到老婆的,几乎都是二孩家庭。

更神奇的是,作为本地妹的晓凤,以及从小一起长大的姐妹们,他们是瞧不起本地男的,大多都嫁到了外地,或者更大的城里。

周家村的男性青年们只能去外地打工,认识了外地妹,然后带回来,成家立业。之前写过《你对婚恋市场一无所知》子宫不值钱,关键是找对人。这里就不赘述了。

周家村的外地媳妇遍及全国各地,包括但不限于:厦门、湖南、重庆、达州、苏北、安徽、山东、资阳、陕西、乐山……

姑娘们来了以后结婚生娃,可是周家村确实没什么产业,也留不住人,很多姑娘生了娃又走了。

不过没关系,男性们继续出去打工,继续找老婆。回来以后,继续生。

整个周家村目前还有不少三娃家庭。其中,有三户比较特殊,孩子们的亲生父母都不在老家,只能爷爷奶奶带。当然,这三户家庭也是全村最穷的家庭之一。

周家村以及附近许多乡镇组成了小县城,我老家也在其中。这个小县城名叫洪雅县,去年的常住人口是30万。然而,20年前顶峰时期常住人口也才31万。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为何近20年来整个周家村所处的县城,人口没有崩溃呢?而且很多人已经去了成都、上海、苏州、深圳打工,他们多大已经迁徙户口到当地定居了。毕竟是西南小县城,外出打工是主流。

正是因为疯狂的生育率,支撑着整个人口结构。无论你成都、上海、苏州(苏州有个区全是老家人在那边卖蔬菜)再怎么抢我们的人,我们的人口结构就是纹丝不动。

妥妥的人口弹药呀,源源不断地供应。


二、晓凤的嫌弃。


晓凤最最嫌弃的男人莫过于上文提到的村里三位多娃的男人。因为她进城以后接受的教育与引导不允许她理解,更别说喜欢。

三个男人的孩子各有各的惨,其中a男第一任老婆生了一个,第二任老婆生了两个。两位前妻都把孩子扔给了a男跑了。现在a男单身在外地打工,孩子只能父母带。a男会按时寄生活费回来。

b男结了两次婚,两任老婆也跑了,生了两个女儿。b男家里条件稍好,但是他赌博,赌博的家庭古代就是卖老婆,现代就是跑路。

b男的爸妈一直照顾两个孩子,也不寄生活费回来。去年消失很久的他带着女朋友回来过年了,又找到女朋友啦。截至目前已经变成老婆并怀上了孩子。

c男家最惨,三任老婆都跑了,每任老婆给他留了一个孩子。c男也跑出去,出去以后便杳无音讯。三个孩子的奶奶已经去世,只能由爷爷照顾,爷爷只能做点简单的手工活去卖来糊口,政府有一点补助。三个孩子只能在温饱线挣扎,几乎没有任何生活品质可言。

好了,基本情况我介绍完了,大家思考一下。

至少晓凤每次回村看到几个孩子的惨状都痛心疾首。毕竟是为人父母,可能产生了共情。

然而,我看问题的角度向来和大众有些出入。

晓凤及大多数中产,他们如何看待问题呢?既然没有经济实力就不要生孩子啦,为什么要让孩子生来世界受罪呢?

在她们眼里:精养孩子才是世界的主流。

包括但不限于:每周要有新鲜的水果、食材、牛奶;夏天的短袖和短裤价格不能低于100块每件;其他孩子上补习班她也要跟上;每年至少带孩子出去旅游两次;无论多少分也要送孩子上大学……

中产那一套我太了解啦,无知到离谱。

其实在她们内心深处,隐藏了不为人知的秘密,她们始终认为:孩子要精养才能成才。

狗屁!孩子将来成才与否跟精养穷养没有半毛钱关系。

我们再回到周家村,那9个穷苦孩子,将来他们是a5、a7还是a9,没有任何人能够下判断。

原生家庭会影响孩子都是屁话。

聂小雨看过吧,她就是实实在在甘肃穷山沟里出来的,没什么文化。作者已经明确说了她会成为a10。

你可能说聂小雨是编的小说,然而现实中,确实很多亿万富翁,他们有初中毕业,也有大学毕业。他们的家庭有的差、有的好。

孩子将来有没有成就全看他先天的天赋以及后天的努力,跟中产父母的溺爱没有半毛钱关系。

你可以选择不生,但是你没有任何指责他人多生的权力,哪怕是最最底层。

生命的厚重就在于未来是不可计算的,奇迹每一天都在发生。

中产教唆他人不生、少生,才是世界上最大的邪恶。


三、投资还是消费?


周家村三位三娃男人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在自己经济范围以内,养育最多的孩子。哪怕你啃老、哪怕你把养孩子的费用降低到极限。

中国男人其实挺惨的,狗都不如。没办法,环境要求你想要有自己后代,就别把自己当人。

大多数男人都保持着沉默。假如生活强奸了你,那么,请你“汪汪汪”地回应几声。


中国男人挣了钱以后绝对的大头都用来消费了,自己却不能有一点消费,不能比狗的消费多,但是他们依然任劳任怨。

不过,最近一些年。95后、00后们看穿了,他们看穿了一切虚伪,然后决定只谈恋爱,不结婚,不生娃啦。

为啥说主流人群的钱都用来消费呢?你不是说娃和房都是投资吗?

生娃的确算投资,但也得有个限度。中国已经进入现代社会,所谓现代社会就是政府为你承担了大部分本来属于自己的责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公共配套。

比如那个周家村c男的孩子,学费那些都是免费的,相当于全社会帮他抚养孩子。再加上政府补助,几个孩子最多捡点邻居的衣服穿。供养他们到18岁可能只要一万块。

这就是现代社会的好处嘛,你不得不承认。除了吃饭以外,上学、交通、医疗卫生,其实都包含了各种公共性补贴。你不会真以为你交的一点学费能够养活那么多老师、以及学校的各种配套吧?

有这种社会配套,生育只是观念问题,而不是经济问题。

一个孩子的基础投资仅限于出生到18岁的基础费用,顶破天也就10万块。

10万块以内叫做投资,10万以外都叫做消费。

欧教授曾经带着他女儿去吃日本神户和牛,被粉丝一顿臭骂。欧教授的女儿吃了神户和牛能考上清华北大吗?鸡蛋和猪皮才是营养界的扛把子。

殴教授花500万养大一个娃,本质上也是一种消费。周家村c男10万块也能养大一个娃。你敢说欧教授女儿一定比c男孩子有出息吗?

每个人根据自身情况来嘛,聂小雨也没吃过和牛呀,更不要说鱼子酱。未来,机会是均等的。


同样的,很多中产妈妈把孩子送去培训班,培训班的营销员一顿吹嘘,你家孩子简直是个天才,太棒了,将来定成大器。

家长一高兴,再续费5000。这也是一种消费,人都喜欢被捧嘛。

你把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是为了让你赏心悦目。买一千、两千的羽绒服,是你的消费,别把孩子搭进去。

还有不少人,买那种很贵的房子,万年不涨,也属于消费;有些人装修花30万、40万、50万,也是一种消费。

你不能说只要买了房子就是投资吧?

大部分人,尤其是女人,她们一辈子都在做着消费的事情,还美其名曰是为了孩子好,为了家庭好,恶心。

有能力你就去消费,没人管,但请不要把你的过度消费与投资混为一谈。

消费自由嘛,只要你老公愿意为你做牛做马,只要你男朋友愿意为你买单,又或者是你自己挣的钱。只要你减少孩子的数量、房子的数量,你可以不断消费,没人拦着你。

同样也有很多人,比如我老家那三位男性,选择不消费、少消费。孩子数量自然提高了。

更可恶的,还有人鼓励大家不生孩子,还说什么孩子不能抗通胀,将来让国外劳动力填补。他还不停鼓吹大家多消费,内心险恶。

劝人不生娃会不会天打雷劈呢?

晓凤及其背后亿万中产们不就是被商家、以及自媒体人们给灌输坏了脑袋嘛?


四、结语。


何谓: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正因为3000年来大家都在拼命生,所以才没有息。

上海2000多万人口,去年生了10万人,出生率千分之五。上海已然成为一座完全没有希望的城市。

不过不用担心,因为有无数个周家村为它提供人口。

真正让我担心的是有哪一天周家村也不生了,上海就只能引进国外人口,正应了阿古的话。

很多人觉得黑的、白的、棕色的都无所谓啦。

但我不这样认为。

人是守不住财富的,人在时间面前渺小得像条刍狗。生存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生育的竞争。

不管是上海的房子、还是成都的资产、抑或是苏州的园林,我还是希望是周家村这样的汉人后代继承,而不是其他肤色或者非洲的某个部落去继承。

先辈们拼了命积累的土地、财富,就这么拱手送人,未免有点可惜?


回到文章开头的音乐,无法隐藏这段爱,(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是我深情深似海,一生一世难分开也难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神户   中产   苏州   上海   中国   穷人   人口   老婆   孩子   家庭   男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