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4小时为半径,可达广州昆明桂林等地,铜仁旅游迎来“同城时代”

梵净山下,太平河畔,土家山寨星罗棋布。刚从山上下来的深圳游客谭丽不由感叹:“气势雄伟、神奇秀丽,简直是人间仙境,这次旅游不虚此行。”

“很早之前就听朋友说过铜仁的梵净山了,以前想来,但没有直达的车。现在从深圳到铜仁,7个小时的高铁就到了,以后还会约朋友一起来。”住在山下的土家族民宿,谭丽迫不及待地给好友分享她拍摄的蘑菇石和金顶的照片。

位于武陵山腹地的铜仁,依山傍水、植被茂密、文化多彩、景色宜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连接中南地区与西南边陲的纽带,享有“黔东门户”美誉。

但长期以来,复杂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导致铜仁的优势旅游资源“养在深闺无人识”。“山高鬼见愁,悬崖伴激流。行人攀石壁,走路栽跟头”的民谣,就是对之前铜仁交通发展窘态的形象总结。

发展才能解决问题。铜仁将交通运输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逐步建立起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大格局,实现群众便捷出行,引领经济持续发展,不断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活力。

特别是2015年沪昆高铁铜仁南站以及2018年铜仁站的开通运营,缩短了游客到铜仁的时间,扩大铜仁旅游的吸引力。铜仁以4小时为半径,可到达广州、昆明、桂林等地,使“桃源铜仁”迎来了巨大客流和旅游发展的“同城时代”。

高铁时代到来使铜仁旅游业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佛顶山连绵起伏、风景宜人;乌江山峡绝壁叠嶂、气势恢宏,百里锦江风光旖旎、景象万千;九龙洞五光十色、千姿百态,潜龙洞光怪陆离、盛景流芳……铜仁的美,渐为人知。

借势而为,铜仁旅游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该市充分发挥旅游业“藏富于民”独特优势、“旅游+”作用,持续释放绿水青山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让旅游产业的“致富花”四处绽放。

在优质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铜仁还突出民族与地域文化特色,以“体育赛事”“特色文化”“节庆活动”“文艺演出”为载体,整合利用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山地文化等资源,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将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和节庆活动融入旅游景区景点和乡村旅游村寨中,助推乡村旅游发展。

伴随着旅游产业的风生水起,铜仁农村旅游经济也迎来新的腾飞,从过去较为单一的观光游、农家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一家家民宿、农家乐应运而生,成为村民致富增收的新途径。

如今的铜仁,山水之美、人文之美、自然之美、资源之美、风光之美、交通之美、环境之美,美美与共,美不胜收,已成为多数旅客为之倾心的“诗和远方”。

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梵净山景区接待游客43200人次,朱砂古镇景区接待游客87078人次,中南门景区接待游客214500人次。线上住宿酒店平均出租率72.15%。铜仁全市对外营业的露营基地共18家,共接待游客38200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32.64万元。(铜仁市人民政府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铜仁   喀斯特   节庆   旅游   昆明   景区   半径   旅游资源   广州   宜人   游客   小时   交通   时代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