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最嚣张高考生,扬言:高考太简单,耽误我打工,如今怎样?

文|笑史云烟

编辑|笑史云烟

«——【·前言·】——»

这一次的高考已经尘埃落定,谁该考多少分,考进怎样的高校,会有多少匹黑马从中脱颖而出,三年来,他们所有的努力也将得到验证......

当校门打开后,走出大门的,有欢呼雀跃的学子,垂头丧气的学渣,还有个别提前离开考场、胜券在握的学霸,他们满面春光,仿佛一切都自有定数。

谁的青春无锐气,谁的年少不狂狷!没办法,实力不允许低调!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2018年,我国曾出现了史上最嚣张的高考生”,当他率先从宁夏某考场走出后,面对镜头竟大放厥词

“考题太简单了!耽误我打工的时间了!”

此话一出,瞬间引起了家长和媒体的好奇,大家纷纷猜测,能“狂妄”的说出这种话,一定是恃才傲物,肯定是在场某个高知家庭的孩子。

可当他的父亲,拿着5角一瓶的矿泉水来接儿子时,大家见了他父亲的衣着打扮后,顿时有些哽咽,他们也猜错了。

那么这位学子是何许人也?大放厥词的他后来怎么样了?为何他的家人又有很长一段时间愁眉不展?

1.再穷也不能穷孩子

在我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中,有这么一个学生,18岁的他以676分的成绩被录取,令人羡慕不已。而令人们惊讶的是,同学们和他相处四年,他却连他们的微信好友都没有添加。原因是,他一直使用的,是父亲用过的老式按键手机。

父亲换了一部二手机,这部送给他,它也成了他在外和父亲联系的唯一纽带。

这个勤工俭学的少年便是:单小龙

虽然单小龙和许多00后一样,都生在了四位数以2开头的年代,但命运不能自己选择,有些人生来贫困,有些人生来富裕。这种距离,只能通过后天的劳动缩短。生在穷乡僻壤里的单小龙,他的童年,注定和城市里养尊处优的孩子们不同。

单小龙,出生于宁夏西吉县马嘴村,这村名听上去就十分偏僻,实际上它真的被一座小山包围着。单小龙说,他经常站在村外的高坡上,放眼望去就能看到一排整整齐齐的土胚房。

“那里面最破、最旧、摇摇欲坠的那间,是我家。”

“我和他妈妈,他爷爷奶奶,我们祖祖辈辈都没上过学。”单贵德,是单小龙的父亲,因为年轻时,干活不小心伤到了腰部,后来一家五口的生活,基本都靠家里的那亩地维持。

他们家是村里的低保户,单小龙母亲的眼睛也不太好,平时只能采青菜,挖蒜苗,哪点找零工母亲就过去了。一个月下来,两人加起来的收入也不过1千多一点。

他们有两儿一女,单小龙在家中排行最小,当时父母只供哥哥姐姐上学都已经很不容易,后来母亲又怀上了他,母亲经常在家中叹气,她在生和不生之间徘徊,没有哪个母亲不爱孩子,生了,又担心以后一家的日子更艰难,耽误了孩子。

单贵德明白妻子的想法,安慰道:“生,孩子必须生!穷水还能出真龙呢!

妻子听后也放心了,不久后,平安生下了一个白胖小子。

因为单贵德早年吃了没文化的亏,一辈子只能干出力不讨好的工作。所以他深知学习的重要性,即使家里再穷,也不能亏了孩子。三个孩子都必须去学校念书。

早年,单贵德便把单晓龙的哥哥,送到村里的小学念书,后来又让他在村里读初中,直到哥哥毕业,选择高中陷入困境后,单贵德朝着自己扇了两巴掌。这时他才意识到,村里学校的教育,远不如县里的好。

我,大字不识一个,那时候都不知道有英语课。”那时单贵德听了别人说才知道,原来县里的学校还还开设了一门课叫英语课,哥哥所在的学校,甚至连这门课都没有。

哥哥没有学习英语,已经不能再去上一所好的中学,但单贵德没有放弃,他和妻子哪怕靠喝凉水充饥,也要让哥哥上私立。可这时,一向懂事的哥哥心疼爸爸妈妈,他看着两人每日早出晚归的样子,宁可放弃学业。

不顾父母的阻拦,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哥哥也外出打苦工赚钱。

这件事仿佛成了单贵德心里的一个结,他永远不会忘,当他一次步行几十里地去给儿子送饭,见到的却是在建筑队里带着安全帽,搬砖头、抬钢筋累的背心湿透的儿子,他黝黑的皮肤差点让他认错了人的场面。

单贵德从工地离开后,是一父一子,各自心疼对方偷偷掉泪的场面......

第一次为父他失败了,此后,单贵德改成了“从严管教”的方式,对于女儿的教育,他也不懈怠,有了上一次的教训,单贵德不敢掉以轻心,直到不负期望的二姐考上了银川医科大学,父亲稍松了口气。

而他还操心的就是家中的小儿子单小龙,虽然家庭条件艰苦,单小龙也在学校里学过“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他从小就很少让父母操心,还拿回了一堆大大小小的奖状。

每次亲戚邻居上门,都对着他们家的一堵墙赞不绝口:“你家这是又要出个高材生啊!”单富贵总是一脸的洋洋得意,对待儿子又十分严格。

单小龙的成绩十分优异,这不仅仅是他足够努力,是因为这孩子脑袋聪明,理解能力强。他的班主任考虑到,如果把他送到县里的中学读书,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听了班主任一番话,深深触动了单贵德,回去后他立马四处打听,关于县里学校的信息,打听后单贵德又犹豫了,因为他听说从村里到县里,再到那所小学,一趟来回加起来30多公里路。

以儿子的成绩办理转学没问题,但学校没有提供住宿条件。这意味着儿子上学时,他每天要两次来回接送儿子,一共60多公里,单贵德有些犹豫了,但为了儿子的将来,现在这一点苦又算什么,他一狠心为单小龙办了转学手续。

恰恰正是他父亲的这一举动,在某种程度上改写了他的命运。

2.知识改变命运

从这时起,单贵德每天都摸黑起床,上学时间是7点半,他5点就把早饭做好,儿子起床后他便风雨无阻的送儿子上学,不管是三伏天还是三九天,烈日还是下雪,他都骑着一辆旧摩托车,来回穿梭在家和学校之间。

家里的条件,不足再添辆新的,这辆摩托车也被单贵德来来回回修过几十次一直坚持到儿子中学毕业,它也彻底的“报废”

单小龙转到县里后,他第一次看到了村子以外的世界,县里的同学穿着新衣服,用着五颜六色的文具,就连好学生也不少,他的成绩在这里也只能排到中等,这让单小龙感到很自卑。从前他考第一名,老师、父母都以他为傲。

可来到这里,他成了一个小透明,他越来越自卑,成绩也一落千丈。

后来,老师将他的情况告知了家长。单贵德知道后,带着锄头就来到院子里,将正在帮着清理牛圈的单小龙拖到院子中间,他用锄头的棍子一侧,狠狠教育了儿子一顿。

那是单小龙第一次,见到父亲发火,还发了这么大的火。

那时单小龙说自己不想学了,想和哥哥一样早点去外面打工,刚说出口他就挨了单贵德一巴掌:“学都上不好!以后少不了你干的,学费都是大人的事,哪用得着你操心!

我是不是不该那么凶他?”晚上,单贵德茶不思饭不想,有些后悔的询问妻子,妻子说:“你教育你儿子没错,但是你急过了头,等会我去看看他。

来到儿子屋里,母亲温柔地安慰单小龙:“父亲也是为了你好,他自己一辈子没出息,不想让你以后重走他的后路。”母亲又给他讲了哥哥在工地的工作,听完后,单小龙才懵懂的点了点头。

此后,单小龙深深记住父母的教诲,他不再去考虑和城里孩子、衣着住食等和学习无关的事,而是如饥似渴的把所有心思都搁在了学习上,只用成绩来说话。

3.穷人不能穷“志”

2015年,单小龙以优异成绩,碾压数千莘莘学子,考上了宁夏省的重点高中银川一中

收到通知后,全家人都喜极而泣,全村里的乡亲们都羡慕坏了。

当时,时代进步,国家正在实施扶贫帮困和助学政策,当学校方面听说了单小龙的情况后,立即帮他申请了1万元的国家助学金和生活费,为他们家减轻了一些压力。

可即使有助学金,当时单小龙一家的生活,也并没有好到哪去。家里要供他和姐姐两人上学,随着年纪增长,父母的身体也越来越差,全家的重担几乎都落在了大哥的身上。

单小龙担心家里的经济情况,父亲却告诉他:“你只管好好念书就行了。”

单小龙听了父亲的话,带着行李箱,独自来到外面求学。

面对新的环境,单小龙又一次遭受打击,这里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人才济济,竞争力也十分大,更窒息的是,班上许多同学都来自大城市,他们享受着城市的便利,学习上也能通过多种途径弥补空缺,素养和眼界都比他开阔。

但这次,单小龙谨记父母对他的教诲,他没有任何的自卑心理,而是比其他同学更加倍的努力学习,他只穿梭于教室、餐厅、图书馆、宿舍之间,合理规划着自己的学习时间。

即使同学们嘲笑他是书呆子,他也只用期末成绩名次一次次证明自己。

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单小龙从来没去过学校餐厅的二楼,因为上面各种特色的饭菜价格也稍贵些,一碗米配两个菜能吃饱的事,他一般都会这么做。

在那个年代,智能手机也开始兴起,那段时间为了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和父母翻脸的学生也比比皆是,而为了能和孩子保持联系,单贵德也把自己用了多年的按键手机给了儿子。

唯一空闲的周末,他也跑到工地上找自己的大哥,帮他搬砖块,抬钢筋,赚取自己的生活费。

那么,经过多年努力,三年后的单小龙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呢?

2018年单小龙也如期奔赴高考考场。这对他来说,是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

考场上,他镇定自若的应对试卷上的题目,他十分惊讶,原本以为高考题目会非常复杂,却没想这些题他都见过,全部答案完后,他又反复检查了几遍卷纸,随后率先离开了考场。

出来考场以后,单小龙如释重负,接着就发生了开头那一幕。

“难者不会,会者不难。”这也就明白了单小龙为何会“狂妄”的说出那句话,因为他有足够的资本。而他那样说,也是因为他接下来真的要去工地打工。

回到家后,单小龙焦急的等待高考结果,父亲单贵德显然比儿子更焦急,他曾问单小龙:“你有没有把握?”单小龙的回答是:“爸爸,就算考不上清北,全国前十的大学我考得上。”单贵德的眼睛里,都是难以掩饰的笑容。

成绩出来后,单小龙找了一家网吧,登录上网站后他又有些紧张,担心会没有达到预想成绩,而当窗口弹出的那一瞬间,单小龙沸腾了,676分,比预想的还要高十几分。

周围的工作人员也被他的动静吸引,看到成绩后,对他连连称赞:“小伙子,你牛啊!”

后来,单小龙不出意料收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单贵德喜极而泣,哥哥姐姐们也都为弟弟感到骄傲。可没多久,为何一家人又陷入了愁眉不展?

按理说,大家应该感到喜悦才对,当看到上大学的学费后,手里的通知书也变成了千金重,这些钱他们该从哪里弄?

这时,单贵德又站了出来:“你尽管去学,你爸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上学!

听说村里出了名清华学生后,村民们也都深处了援助之手,亲戚们也都拿出红包帮忙,而单贵德却说,这些钱就当是他借的,以后会一份不差的全部还上

为了上大学,单小龙在暑假期间,也天天去工地里搬钢管凑学费,后来政府也得知他们一家的情况后,给予了相对得到补贴,为他们也申请了贷款。

在清华学习期间,单小龙始终没有忘本

但在学业结束后,他选择去当一名军人。

他说:因为有了国家和社会的帮助,他才有了今天,他要用力所能及的能力,为自己的国家尽一份力!

4.笔者观点

俗话说,人只要有了梦想,就有了方向和动力。虽然家里的条件刻苦,主人公单小龙却从未放弃学习和人生的希望,反而化贫穷和障碍、为动力和信心,为他自己的青春搏出了异彩、拼出了未来

而单小龙能顺利走向理想,也多亏了父亲单贵德为他打败了层层荆棘。种下怎样的果实,并不能决定能结出什么样的果,但只要悉心呵护与浇养,一定能开出最美丽的花。

父母的行为教育,其实比书本教育,更能影响孩子的一生。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这样的教育方式也是最直接有效的。——书中摘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银川   县里   宁夏   村里   考场   工地   嚣张   考生   家里   哥哥   父亲   儿子   母亲   父母   成绩   简单   孩子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