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所有泸州人,周六晚8:00,集体收看CCTV-1


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月10日)

央视 《非遗里的中国》四川篇

(实景拍摄地泸州合江)

即将播出

本周六20:00档

请锁定CCTV-1


5月14日至19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文化和旅游部录制的大型文化季播节目《非遗里的中国》节目组走进四川,在泸州市合江县尧坝古镇开展《非遗里的中国》四川篇节目现场录制



此次《非遗里的中国》节目组在泸州市合江县尧坝古镇完成全部录制工作。我省41个非遗代表性项目,236位非遗传承人全程参与街区节目、主舞台表演和开场仪式录制。



此次《非遗里的中国》(四川篇)选中了人杰地灵的尧坝古镇,“一座活着的古镇”。这里有先市酱油酿制技艺、合江传统酒令习俗、红汤羊肉传统制作技艺等40余项非遗与尧坝古街融合相生。

节目还将亮相“先市酱油”“合江豆花烤鱼”“合江早豆花”“尧坝红汤羊肉”“任幺婆红豆腐”“尧坝黄粑”“尧坝萝卜干”“合江昝记火锅”“福宝豆腐干”等9个合江本土非遗项目,节目精彩纷呈,敬请届时收看!

泸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中节目主会场尧坝古镇更是素有“川黔走廊”“茶盐古道”的美誉。被清华大学古建筑专家陈志华誉为“川南古民居的活化石”。古镇有尧坝红汤羊肉、尧坝黄粑等多项非遗美食、天府旅游美食。

目前,泸州市有国家级非遗项目6项(总量居全省第六、川南第一),省级以上74项(总量居全省第五,川南第一),市级以上205项(总量居全省第五,川南第一);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名,其中,白酒类非遗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数量(3人)居全国第一。


泸州精彩内容提前了解

↓↓↓

雨坛彩龙



泸县雨坛镇地处四川省隆昌市、泸县、重庆市荣昌区交界的龙洞山上,自古以来就有设坛耍龙祈福的传统,雨坛也因此而得名。



雨坛彩龙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浪漫的龙舞表演艺术被誉为“东方活龙”,雨坛彩龙的发展,从求雨道具到民间艺术经历了近100年的历史。



雨坛彩龙的龙头造型独特,主要依据泸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脑桥的龙头设计,额高,嘴短,双目突出可动,下颌开合自如,形象既威武有神,又憨愚可亲

龙身用竹篾扎制成骨架,分组分节,可长可短。整个龙身用竹篾扎成圈,相互串联,套上龙衣后灵活多变。龙尾也区别于一般的火炬尾、蛇形尾,呈鲢鱼状,极富情趣。

雨坛彩龙的制作可就地取材。其结构精巧细致,形态逼真。从色彩可分为黄龙、青龙、金龙、银龙等。制作完成一对彩龙大约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雨坛彩龙表演场地不限,可在街道间、广场里、舞台上表演,也可在农家院坝、田间地头进行表演。雨坛彩龙表演时,着眼于龙的艺术形态展现和人文情感传达,重在一个“活”字。



雨坛彩龙的表演以双龙同时出场表演为其个性特色。其表演基本技巧有“圆曲”“翻滚”“绞缠”“穿插”“窜跃”等数十个动作,表演程序一般为“请龙”“出龙”“舞龙”和“送龙”



油纸伞



泸州分水岭油纸伞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成品伞由伞托、伞骨、伞把构成。每把伞36根伞骨,伞骨选用蜀南竹海等地海拔800米以上的深山老楠竹,伞面选用特制手工棉纸,手工精绘彩图,刷上特制熟桐油。一把油纸伞,要经过90多道工序,锯托、穿纹、网边、糊纸、扎工、幌油、箍烤……缺一不可。分水油纸伞是中国仅存唯一保持桐油、石印传统工艺,纯手工制作,被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被评为天府旅游名品。



先市酱油



先市酱油遵守古法酿造流程,采用赤水河底岩层下的深井水和本地山区的优质黄豆精心酿制而成,酱香浓郁、味道鲜美。先市酱油天然晒露发酵场和酿造作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市酱油酿造技艺”于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国酱油行业唯一拥有“双国宝”的企业。在合江,先市酱油“调和五味,口福万家”,是“中国酱油传统酿造的活化石,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曾获得四川省特色旅游商品大赛荣获地方特产类金奖、四川省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铜奖。



泸州老窖



泸州老窖1573国宝窖池群始建于明朝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连续不间断使用至今已440余年,是中国现存建造最早、连续使用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原生古窖池群。1996年被国务院颁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因对人类文明的特殊贡献,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作为酿酒“活文物”,被誉为“中国第一窖”与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并称为泸州老窖“活态双国宝”



自公元1324年,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第一代传承人郭怀玉创制甘醇曲开始,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传承至今已有近700年,24代传承人“口传心悟”,严守工匠精神,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2006年,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作为浓香型白酒唯一代表,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享有独立“非遗”项目编号,2008年,又作为中国蒸馏酒酿制技艺入选“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泸州河"川剧


在川剧各流派中,“泸州河”川剧高腔最具特色,因此泸州被誉为川剧高腔的发祥地。2007年3月1日,“泸州河”川剧艺术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泸州河”川剧艺术历史悠久,最早可上溯到汉代巫师们的唱唱跳跳,唐代以后“信者众多”,巫师开始装扮百神,其表演接近戏剧。再后来由于春节娱乐活动的兴盛,逐渐形成“古蔺花灯、合江下河灯、扭扭灯、车车灯”等地方小剧种,逐渐演进为“泸州河”川剧雏形。


本周六(6月10日)20:00

锁定CCTV-1

我们不见不散

END

#文旅泸州# #泸州头条# #泸州旅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泸州   合江   泸州市   泸县   老窖   川剧   活化石   酱油   技艺   古镇   文化遗产   中国   集体   传统   节目   通知   项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