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将军衔相当于地方什么级别?待遇如何?

上将军衔在地方相当于什么级别,各级军衔又分别对应什么级别,待遇如何?

和平时期我军最高军衔就是上将,也就意味着在军队体系中,肩膀扛上三颗“金星”就算是达到天花板了,不过同样是上将,相互之间的级别却并不完全对等。

这是因为我军虽然基本按照职务和军衔对等的模式,但并不是完全一一对应,同一级军衔还是会对应多个级别的职务。

就拿军衔等级的“天花板”上将来说,军改之后从战区级开始,也就是之前的大军区级职务,往上到军委委员和军委副主席,都可以授予上将军衔。

比如近日在新加坡举办的香格里拉对话上,被美国防长“黑哥”奥斯汀,主动过来握手示好的国防部长李尚福就是上将军衔,而目前各大战区的司令员政委,在任职后也都会被授予上将军衔。

但是李部长除了任职国防部长以外,更重要的职务是军委委员,级别也明显在各大战区主官之上。

因为在军队职务与地方级别对等的关系上,军委副主席相当于副国级,而军委委员相当于政府层面的国务委员,理论上也是副国级。但是战区级的主官一般对应省部级正职,明显低一个层级,甚至有些战区司令员在任职之初,依然会挂着中将的军衔,等待接下来军委组织的授衔。

而这段时间并不会因为佩戴军衔的问题影响其级别,更多的时候级别的对应,还是根据在军队中的职务等级来判断。

军衔虽然能体现军人级别,但是并不够细致,并且更偏向于一种军人的荣誉体现。

不过总的来说,能够成为上将,无论担任何职,说话还是很有分量的,比如近日在日本访问的前联合参谋部副总参谋长海军上将孙建国,面对日本在召开G7峰会时用台湾问题说事,干涉中国内政。

便直接拿琉球和北海道独立问题举例,戳日本人的“肺管子”,结果直接让日本官员集体没了脾气,无法再傲娇。不过这样的说话“管用”,主要还是针对军事外交上的活动。

而日常的政府行政工作中,军队领导级别即使再高也不会干涉地方事务,并且根据军地分立的原则,地方反之也无法干涉军队事务,而军衔与军队职务,与地方对等关系其实是有另一重作用。

解放军各级军衔究竟与地方行政级别如何对应?少将以上军衔,为何反而并不太注重对应关系呢?

军队级别和地方行政级别间,之所以可以形成一一对等的关系,重点就涉及两大关键因素,职权和待遇。

首先从待遇来说,拥有什么样的级别享受什么样的待遇,是国家和军队的既定政策。

比如上将军衔,除了各大战区主官外,一般都是任职军委各部门,住军队大院和享受副国级待遇,拥有专属警卫和司机就不用说了。

而像战区级以下到正军职及以上的军队干部,通常都是挂少将及以上军衔,享受省部级正、副职的待遇,不仅会有国家直接分配的住房,还有相应的各项生活补贴,并且也会配备专车和司机。

比如已经退役的国防大学教授,海军少将张召忠将军,作为军事评论员经常在媒体出镜,他就曾谈到自己有使用专车的权利,不过他更喜欢坐地铁而已。

而与其类似的还有,军队医院、军事科研单位中的专家,甚至军队演员等也都会有专业技术将军的出现,他们也同样可以享受,至少等同地方省部级的待遇。

但是在行政级别的职权上却没有任何可比性,重点还是在福利待遇。

并且对于在军队中实际拥有职权的正军级和以上级别的军人,除了因工作关系产生的接待问题,可能要考虑与地方级别对等,实际上并不会过多强调级别与地方的对应。

因为即使这种对应关系在实际工作中是非常明确的,但是作用不大,而且基本上能够在“千军万马”的大校队伍中,荣升为将军,就意味着进入了军养干部的行列,即使是干到退休,退出现役,拿的退休金也是从军队军费中支出。

这就和军队干部中转业的人员有了区别,因为从副军职以下就有了到达年龄限制,需要“转业”到地方工作的规定,也就需要有明确的级别对应来安排工作和给予相应的待遇。

而对应级别分别是副军对正厅,正师对副厅,副师对县处,正团对副处,并以此类推,统统错位半级对应。

而且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对应等级是以职务为标准,而军衔恰恰是对职务高低的体现,并不能作为完全的对等标准,比如副军职和正师职里依然可能出现低职高配的少将军衔。

军队中已经有职务层级,为何还要设置对应军衔,究竟是多此一举还是另有作用?

对于历来讲究官兵平等的我军来说,军衔制度一度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军队“腐化”的标志,代表了军队中的不平等阶级。在民主革命的年代,面对我国前前后后诞生的各式军阀队伍,这一结论的确成立。

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军也于1955年至1965年实行了第一次的军衔制,这并非我军“腐化”了,而是因为军衔制拥有特殊的作用,是现代军队体系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别看军队中有相应的层级职务,各级指战员都听取上一级的命令,在日常管理训练中不会有多大问题。

但是一旦到了战场混乱的环境,特别是进入白热化的混战中,一定会出现部分队伍与上级无法联系,或手下没有对应的队伍可指挥的窘境,而此时军衔便发挥了作用,军衔高的统一指挥军衔低的军官和士兵,是全世界各国在战时混乱状态下的惯例。

即使是不属于同一番号下的部队,也能很快因为这种制度统合在一起形成战斗力。

所以在肩膀上扛着,或领章上别着军衔标志,并不是以炫耀为目的。

我们常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其中服从的命令除了来自直接上级,还有就是战时可能遇到的这种情况,我军当年在朝鲜战场上就遇到了相应的麻烦,所以才会在战争结束后借鉴苏联的经验设立了首次的军衔制。

另外朝鲜战场上遇到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双方对等,尽管我们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是血战的敌人,但是战争总要结束和谈判,双方谈判人员层级对等就是关乎国家尊严,很重要的外交问题。

而各国的职务体系又五花八门,很难做到准确对应,军衔则不同,虽然各国都有差别,但基本都是按照将军、校官、尉官的大致体系设立,很容易进行对应。

特别1979年以后新的国际形势以来,我军外事活动日益频繁,恢复军衔制除了满足对外交流活动需求,更代表中国的形象。

而像刘华清将军当年穿着65式军装参观美国航母的画面,虽然代表中国军人的铁骨铮铮,但是依然会显得与现代化军队格格不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军衔   上将   待遇   军职   级别   地方   战区   层级   少将   对等   军委   我军   职务   军队   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