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这篇文章会给你答案

在黑天鹅频出的当下,很多人过着艰难的日子,尤其是那些身背房贷、车贷等的老百姓,简直可以用度日如年来形容。

可哲学家尼采说过:“苦难之人是没有悲观的权利,因为一旦你悲观了,你便丧失了与苦难抗争的勇气。”

从这个角度而言,大家活得着实不易,既要应对生活接踵而至的无常与苦难,又要不断调节自我的心态,努力乐观地活下去,才能迎来生活的一缕曙光。

而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我没法给到你物质上的帮助,却也许能通过分享自己的浅见,让你的认知更上一层楼,或许你会对未来的生活感到有希望。

01 心想事成

古人常说:“心想事成。”可许多人却以为这是一句鸡汤话,对之嗤之以鼻,我曾经也是一度如此。

“剽悍一只猫”在他的书籍《一年顶十年》中多次提到以下的场景:

我经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你是个干大事的人。

刚毕业时,我觉得自己的气度不够,容易跟人斤斤计较,于是找人写了“气度”两个字挂在墙上天天看。

2017年,我变得越来越焦虑,于是又请人写了“今天”两个字挂在墙上。

若你还没富,请先让自己像一个富人。用富人的思考方式、富人心态、富人思维武装自己,改变自己的气质,让自己看起来更具“富人气”......

作者的这些话语并非鸡汤文,也不是所谓的“阿Q精神”,而是触及了我们人类成长的终极力量——心理建设

什么是心理建设?简单而言,就是你想清楚做一件事的意义所在,你想得越彻底,执行力就越强。

这背后的原理,是源于《认知觉醒》书中提到:人类的大脑其实分为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相较于本能脑、情绪脑进化的时间而言,理智脑只能算是“小弟弟”。

所以如果你渴望过上想要的生活,单纯依靠意志力的努力往往是盲目的,所以人们会反反复复地起念,又反反复复地失败。

一个人只有彻底了解做成一件事的来龙去脉、看清事物本质后,才能彻底走出反复尝试却劳而无功的困境。

所以,当你相信“心想事成”这个成语之时,你就在建设自我的心理——你坚信梦想总归会实现,只要自己敢于想象。正如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曾说:

“任何事情都是两次创造而成的——先在脑中构思,然后付诸实践。”

当你彻底认可“心想事成”之后,你就是在做心理建设,而在那时,你的理智脑、本能脑、情绪脑就能“三脑”合一,形成一股合力,这时迸发的力量是相当惊人的。

朗达.拜恩在《秘密》一书中提到这个秘密就是“吸引力法则”,即你生命中所发生的一切,都是你吸引来的。不论你心中想什么,你都会把它们吸引过来。

乔.维泰利博士也说过:

“很多人觉得他们被当前的境况困住、限制或监禁。然而不论现在的境况如何,那都只是目前的‘现实’。当你开始去运用这个秘密后,现在的境况会开始改变。

目前的现实或生活,是你一直以来的思想所造成的。当你改变你的思想和感觉,一切也将全然改观。”

“心想事成”绝非痴人说梦,它是一股实实在在的力量,能使你大脑内的“大象”——本能脑、情绪脑,心甘情愿地听从“骑象人”——理智脑的指挥,这样做事就能无往而不利。

02 时间复利

爱因斯坦说过:“复利是宇宙第八大奇迹。”

复利曲线告诉我们:要越过复利曲线的拐点,就要忍受前期漫长、曲折、冰冷,可能没有任何回报的蛰伏期,可一旦过了拐点,便会实现指数级别的增长

无论是人际关系,还是学习、修炼技能等,无不遵循复利曲线的规律,即前面增长缓慢,后面会快速增长。

李笑来曾说:“七年就是一辈子。”

这句话的意思是:用七年的时间可以做成一件事,也就是说当你花费七年的时间,你就可以享受时间的复利。

李笑来就是这句话的践行者:

他花了七年时间,从公司销售小白做到业绩冠军;

他花了七年时间,从销售行业转到教培领域,成为新东方名师,并出版了多本TOFEL、GRE等词汇书;

他花了七年时间,从教培行业转战比特币领域,是“币圈大佬”,资产曾高达十亿人民币;

他花了七年时间,在40岁“高龄”时,做出了一个网站,令IT大牛们都佩服不已。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以为七年时间很长,其实你只要愿意花七年时间真正用心做好一件事,你的一生将十分璀璨,而你也将享受时间带来的复利。

漫画师戴维.萨拉奇诺在2012年创作的一幅连环漫画《11辈子》,大意是:一个人精通一项技能大约需要七年时间,而很多人一辈子通常只学一项技能,如果以七年为周期,我们这一生其实可以活很多辈子......

我们要戒骄戒躁,摒弃贪图求快的心态,静下心来用七年时间好好做一件事,在享受时间复利的同时,也能过上自己想要的人生。

03 活在当下

据美国权威机构统计:人们每天会产生2万至6万个念头,其中80%是负面的,95%的念头与前一天完全相同。

所以,如果我们任由思维占据着日常的作息,生活质量将变得十分低下。而要摆脱思维的束缚,挣脱苦难的枷锁,活在当下是绝佳途径。

在禅宗文化中,没有过去,亦没有将来,唯有当下,我们的世界就是在当下展开的。

而一旦只有当下之后,你的思维会处于停滞状态,因为思维无法离开时间而单独存在,所以活在当下是逃脱思维牢笼的捷径

相信大家都做过冥想,在冥想时,我们锚定一个事物,这时大脑内会杂念丛生,而我们要做的绝非抗拒,而是不加评判地观看这些念头即可,没过多久,这些念头会消失于无形。

这就是所谓的“内观”而要活在当下,我们就要懂得时刻开启“内观”的功能,让大脑的表意识去监测潜意识的一举一动,这样你就不会产生精神内耗,而把精力集中在学习、工作上。

其实,通过内观,我们看到念头从产生到消失的过程,可以体会到所有的念头皆是幻象而已,我们千万不要当真。

而当你有了这层认知,并通过活在当下之后,你的内心会变得如同湖水深处般那样平静,而这才是人生至高的境界,毕竟幸福的真谛不是追求快乐,而是没有痛苦。

正如翻译家、文学家、作家杨绛先生说过: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可到了人生最后,竟然发现,人生最高的境界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

04 刻意练习

这个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从“知道”到“做到”。换句话说,认知是一项技能,不光要知道,更重要的是不能忽视后续大量的练习。

如前文所述,我们了解了“心想事成”“时间复利”“活在当下”的概念,你会感觉一下子豁然开朗,以为自己都掌握了,可这样往往会忽略后面的反复练习。

可以说,刻意练习是我们过上想象生活的必由之路,纵使你有再美好的愿望,但是你不去刻意练习,要想达成无疑是痴人说梦。

那么,什么是刻意练习?

简单而言,刻意练习就是在大脑舒适区边缘,一点点地去提升自己,因为我们的大脑对较为重大的改变会有着本能的抵触,而对舒适区边缘的改变则乐于接受。

而刻意练习,就是要逼迫自己每天在大脑舒适区边缘持续精进。此外,刻意练习还有“3F”原则,即“Focus聚焦”、“Feedback反馈”、“Fix it修正”这三步,缺一不可

学习的本质定义:学,就是模仿;习,就是刻意练习

林语堂说过:

“学习英语的唯一正轨,不出仿效与熟诵。仿效要是整句的仿效。热诵则效仿之后必回环练习。最重要的是,学时必整句吞下,再整句吐出来。

每日选二三句,回环朗诵。仿效,是学也就是模仿的过程,熟诵就是习,刻意练习的过程,所有语言方面厉害的人都是通过模仿+刻意练习走过来的。”

苏轼完整背诵80万字的《汉书》;邱吉尔,曾背诵麦考利的1200行史诗;辜鸿铭,通晓9国语言,学德语背诵歌德的《浮士德》,学英语背诵弥尔顿的《失乐园》。

大量的背诵记忆促使人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刻意练习强化自己大脑的轴突,强化输入,为输出做基础,艰难的过程定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正如泰戈尔在《飞鸟集》中有这么一句话:“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炼,才能创造出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写在最后

我们都渴望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而要实现这个愿望,我们就要力求做到:1)心想事成;2)时间复利;3)活在当下;4)刻意练习

当你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时,你会发现自己每一天的精进是如此得充满动力,因为你知道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你今天走的每一步,都在走向你所想要的生活。

当你走着走着,你会看到鲜花大海,也会收获属于自己人生曼妙的风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复利   年时   心想事成   富人   本能   大脑   念头   思维   答案   时间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