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别!又一巨星陨落......

2023年6月6日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七一勋章”获得者陆元九

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享年103岁

陆元九,安徽来安人

他是我国第一批航空系大学生

是世界上第一个惯性导航仪器学博士

在祖国最需要人才的时刻

突破重重阻力回国投身建设事业

他首次提出“回收卫星”的概念

是我国自动化科学技术开拓者之一


他忍辱负重潜心求学

“学好科学,救中国”

年少时,他在炮火中艰难求学

1945年,他成为

赴美第一批公费留学生

当时在美国船上

他常常遭到嘲笑

但内心的想法却无比坚定

“学好科学,救中国”


为了不再让祖国受气

陆元九刻苦努力

获得了仪器学专业的科学博士学位

这也是世界上

第一个惯性导航博士学位



新中国成立后

在美国工作的陆元九

决定回到故土,报效祖国

他说,“我始终有个信念

我是中国人”

但由于重重阻挠

陆元九被迫滞留海外多年


直到1956年

他终于找到了机会

那年5月

陆元九一家在海上辗转23天后

终于踏上祖国的土地



生前提到回国经历

他眼含泪水:

“过了罗湖桥到内地这边

这一段路几分钟

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是从一个世界走到另外一个世界

我那时候就知道

什么叫回国,什么叫祖国”



他为祖国航天事业

奉献一生

运载火箭、载人飞船、人造卫星

都必须装备

可以在任何地方

不依赖任何环境、不受任何干扰的

惯性导航系统

在中国,这一尖端领域的探路者

就是陆元九



回国后

他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

参与筹建自动化研究所

“仪器设备,从零开始

是真正的从零开始”

从办公场地的落实到试验设备购置

再到研究队伍的组建

陆元九都亲力亲为



他提出

要进行人造卫星自动控制的研究

而且要用控制手段回收

“回收卫星”的概念

第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陆元九后来还主持了157工程

这是我国液浮惯性导航技术的

开拓性工程



在负责多项工作的同时

他还将自己的所学所得编撰成书

1964年

《陀螺及惯性导航原理》出版

成为我国惯性技术领域

最早的专著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

陆元九担任航天十三所所长

为新一代运载火箭确立惯性制导方案

并开展了多项关键技术的预研

这些年来

在许多航天项目的评审和成果鉴定

以及故障分析的关键时刻

都有他忙碌的身影

共和国今年已痛别29位院士

1月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原煤炭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范维唐,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1月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土壤学家,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赵其国,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93岁。

1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快堆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中核集团快堆技术首席专家徐銤逝世。

1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核材料与工艺专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武胜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四川成都逝世,享年89岁。

1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岩石力学与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葛修润,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88岁。

1月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陆熙炎,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5岁。

1月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长杨福愉,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1月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第七一九研究所研究员张金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87岁。

1月1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田水利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茆智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

1月1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技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原院长钱逸泰同志,因病于合肥逝世,享年83岁。

1月1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防空导弹领域专家梁晋才,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5岁。

1月2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蔬菜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原所长、党委书记方智远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1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工程及通信技术专家胡光镇院士逝世。

1月2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军地雷、爆破技术领域专家李钊院士逝世。

1月2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我国著名半导体光电子学家王圩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1月3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杰出科学家、著名教育家、我国生物化工工程研究和工程教育领域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欧阳平凯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79岁。

1月3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普通外科专家、医学教育家,国际小行星“黎介寿星”被命名人黎介寿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98岁。

2月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水利专家吴中如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84岁。

2月1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细胞生物学家、杰出教育家、北京大学教授翟中和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2月1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中国计算数学事业的建设者和领导者之一石钟慈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2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维修工程、表面工程和再制造工程专家,中国表面工程和再制造工程学科的主要倡导者和开拓者之一徐滨士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2月2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化药理学家,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孙曼霁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3月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陈庆云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4岁。

3月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雷达专家、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小谟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4月3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工建筑物设计专家周君亮先生,在南京逝世,享年98岁。

5月1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原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副主任、我国著名资源学家孙九林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5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石油化工专家、绿色化工与工业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顾问委员、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技术顾问关兴亚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2岁。

5月3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代数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万哲先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6月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七一勋章”获得者陆元九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他们献身科研,呕心沥血

这些“国之脊梁”

值得我们铭记!

转发,送别!


来源:河南共青团、人民日报、央视军事、央视新闻、中国航天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中国科学院   享年   南京   院士   惯性   北京   中国   巨星   著名   专家   工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