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起,做好“潮水退却”的准备?内行:明年房子或将超出想象

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终于褪去,人们摘下口罩,萧条的街道再次变得熙熙攘攘。菜市场里又响起熟悉的叫卖声,地摊文化也席卷而来,经济慢慢复苏。

人们日常所需的必需品行业开始回暖,发展态势良好。然而,其他行业却没有像经济学家们预言的一样,迅速恢复,反而持续低迷。房地产行业就在其中。

房地产落潮

众所周知,我国房价保持上涨态势已达三十年之久。但近两年,国家对于房价开始宏观调控。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插手”,打破了其“只涨不跌”的神话。

加之疫情的影响,房地产高价“潮水”正在逐渐落潮,为了存活,许多房地产开始降价,不仅仅是新房有超低折扣,二手房同样也被低价挂牌。

位于广东省,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之一的惠州,又被称为鹅城。它气候温和,人口密集,是广东省生产总值增速最快的一个城市。

就是这样一个宜居城市,今年年初,许多楼盘价格大跳水。更有甚者,从每平方米14000左右的价格直降到5000元一平米。

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武汉,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交通枢纽中心,竟然也出现楼市大减价现象。有的楼价降幅超过一半,一平仅需6000元。

中国综合发展水平首位,拥有多元文化的江苏省也未能逃脱房价低迷魔咒。五一期间,许多楼盘展开底价促销,一套房可减30余万元。

新楼盘底价大放送的例子数不胜数,直逼二手房跟随贬值。前些年间,房地产出现“只买不住”的炒房现象,使得中国房地产市场混乱。

现如今,这些炒房人也按捺不住内心恐惧,迫切的想退出市场,于是大量抛售二手房。数据显示,全国各地二手房挂牌数量激增,许多城市同比增长高于6%。

看到这里,大家不禁疑惑,原本疯涨的房价为何会跌落成如今的样子呢?

经久不衰的房地产为何迎来落潮?

房地产行业价格低迷的原因错综复杂。总的来说,可简单归为以下几点。

第一,全球经济整体低迷。疫情之后,全球经济并未如专家预言般,迅速复苏,反而全球经济都持续低迷。另外,全球经济的萎靡与美国脱不了干系。

从2022年起,美国为控制国内通货膨胀,实行“加息”政策,短短一年间已连续加息十余次。疯狂加息的后果就是,经济疲软,无法得到更好的恢复。

这使得各行各业都面临巨大挑战,各行各业想要恢复经济都需要硬着头皮“不择手段”,这其中就包括房地产行业的大降价。

第二,房地产资金无法回笼。今日不同以往,可流入房地产的资金大幅减少,房价自然也无法上涨。由于美联储的加息政策,使人民币汇率跌破7.0。

楼市同股市一般,持续贬值的人民币,会让外资撤出中国楼市,从而导致资金无法快速回流。房企为了能快速回笼资金,不得不降价销售。

第三,房地产蛋糕被瓜分完。长久以来,房地产这块大蛋糕已经吸引无数“富豪”驻足,凡是有钱,都会选择投资房地产,拔地而起的高楼便是最好的印证。

然而,再大的市场也有被瓜分完的一天,加之这两年来政府的调控政策,许多投资商无法再分得一杯羹。狼多肉少,想要保本获利,只能缩小利润空间,降价处理。

第四,人口出生率降低,老龄化严重。中国已逐步迈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许多老年人已有房,不再需要购房,或者购买力下降,买不起房。

另外,中国人口达到峰值。人口出生率受各方面影响不断降低,少数的人口面对大量的房产,想买却也“住不过来”,因此,购房需求降低。

除此之外,生活成本变高。政府虽然鼓励生育,但相关补贴政策未能到位,加之现在年轻人不稳定的收入,人们面临巨大的生活压力,对于买房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潮水退却,留下什么?

许多人想问,那房价潮水退却,还会恢复至从前吗?综合上述分析,想让房价保持上涨的态势,恐怕很难实现了。

作为泡沫经济的房地产行业,绝不可能成为我国赖以生存的产业。国家会通过宏观调控,使经济摆脱对于其的依赖,从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对于购房者来说,退去高价潮的房产是个好消息。这会让许多购房者买得起、住得起房,不再因为房子而背负重债,实现买房是为了更好享受生活的梦想。

对于炒房客来说,这恐怕是个噩耗。房价降低是未来房产发展的趋势,恢复高价已成为小概率事件,并且他们还将面临高价买入,低价卖出的窘境。

四、结语

我们应将“住房不炒”落实于行动之中。许多内行人士预言,2024年,房子潮水退却,房子将超出想象。对此,你怎么看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潮水   二手房   内行   低迷   中国   全球经济   房地产行业   高价   房价   房子   明年   经济   房地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