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子珍临终前,提出请求想安葬在北京,邓公得知后连下了两道命令

毛主席一生都在为革命事业和国家建设操劳,以至于忽略了家庭,他所经历的前几段婚姻都没有很好的结局,不免让人感到惋惜。其中他和贺子珍的这段婚姻尤为受人关注,两人在革命最艰苦的时期相知相守,却因为种种原因而分道扬镳,最终连见一面都难以实现,充满了世间情感的无奈。甚至到了临死之前,贺子珍还心心念念想要葬在北京,到底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贺子珍最终能否如愿呢?

贺子珍和主席在井冈山的时候走到了一起,他们都是革命的拥护者,有不少共同的话题,婚后两人的感情非常好,是人人羡慕的革命伴侣。但是就在1937年,贺子珍突然离开了延安辗转多地后去了国外,名义上是为了治病。其实看病不假,但更多的原因还是她跟主席之间的感情开始出现问题。

在生下李敏之后,她的身体和心理都出现了一些变化,开始抱怨主席不陪伴在她身边,也开始怀疑自己素养不高而遭到主席的嫌弃。她十分希望自己可以去外面学习,提高自身的素养,成为一个有用之人。但是由于以前受过枪伤,体内尚有弹片未取出,让她的身体难以负荷学习的压力,这样的打击让她更加失落,一心就想着要去治病。

当时主席曾多次劝她留下,都没能留住她,最终她还是去了苏联。因为她的固执己见,肚子里的孩子生出来没多久就夭折了,让她更加悲痛的是,主席也在不久之后托周总理带去了分手信。这下她真的回不去了,只能继续留在苏联,即使过得十分艰辛也不肯回去。

直到1947年,贺子珍带着女儿回到了国内,暂居东北。此时的她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看似坚强其实根本无法忘记那段感情,于是她不断申请回到北京,终于在建国后得到了主席的允许。但是贺子珍在回北京的路上受到了阻拦,即使她希望可以再见主席一面,却成为了奢望,无奈之下她只能暂时去上海投奔哥哥。

贺子珍除了是主席的前妻之外,也是革命的有功之臣,组织上不可能放任她不管,在生活上和工作上都妥善为其安排。主席知道情况后,还特意拿出自己的稿费来支付她的生活开支。虽然贺子珍和主席的事情已成往事,但是两人关系敏感,不见面是最好的选择,贺子珍也明白其中的道理,决定重新投入工作,用成绩来证明自己。1976年,主席病逝,贺子珍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悲伤不已,没想到那次的负气而走,竟然成为了两人之间的永别。

1979年,贺子珍由于出色的表现成为了全国政协委员,此时的她早已证明了自己,但是内心仍然留有遗憾,那就是没能回到北京见主席一面。于是她再次申请去北京,只为了去天安门看一看,这次组织上终于同意,还派专机接送,她在北京瞻仰了主席的遗容,还重逢了不少的老朋友。

由于身体的原因,贺子珍只在北京住了一年多,就返回了上海。直到1984年,她的生命到了最后的时刻,此时她提出了最后一个要求,那就是想葬在北京。贺敏学为了完成妹妹的遗愿,向组织上汇报了这件事情,有关部门接到了这个申请之后,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上报给邓公决定。之后邓公连续下达了两个命令,一是让众多领导人都送去花圈,二是将贺子珍葬到八宝山公墓。

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任何感情都显得弥足珍贵,主席和贺子珍携手走过了十年,感情之深可想而知。但是碍于种种不得已的原因,终究没有相守到最后,不免让人感到遗憾。撇开这段婚姻不说,贺子珍也是对革命事业有贡献的功勋之辈,组织上必将给予优待,这是每位革命功勋应该获得的尊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北京   井冈山   天安门   宝山   生下   延安   苏联   功勋   临终   素养   上海   遗憾   命令   主席   感情   婚姻   原因   贺子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