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749分,差一分满分的王端鹏,曾因长相被嘲笑,现状打脸众人


麻烦您能在百忙之中抽空点一下“关注”,方便与您讨论和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谢谢!

2004年的烟台二中,出了一个闻名全国的学霸,他以与满分仅差1分的749分荣登全国理科高考状元宝座。

很快,各大新闻开始争相报道。但出人意料的是,众人关心的不是他怎么获得的这么好的成绩,而是抱着看笑话的心态说“看模样就是读书读傻了,只知道傻读书的书呆子,能有什么前途”,“不过是应试教育下的考试机器罢了”,“这么好的成绩将来公费出国也是小意思了,肯定也不会回来了”。

面对网上的这些言论,王端鹏一笑了之,天才肯定是智慧的,又怎会被几句流言裹挟着往前走呢?

如愿进入清华

2004年9月,王端鹏如愿走进了中国的最高学府——清华,并选择了他最擅长的化学领域。众所周知,清华学子即使不是天才,也必然是学霸。换而言之,不是死读书就可以考进清华的,在这样的环境里,王端鹏不再最特别的那一个,他也开始重整心态,重新出发。

尽管大学生活比初高中丰富了许多,但他还是像以往一样,认认真真的学习,保持着惯常的努力。一个不肯懈怠的天才自然是强到可怕的,所以即便是在人才遍地的清华,王端鹏依然出类拔萃。

放弃高薪,建设祖国

很快,四年的大学生活就结束了,和其他同学一样,王端鹏并没有选择很快的参加工作,而是选择深耕化学领域,继续出国深造,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被美国斯坦福大学录取。

金子不管放到什么地方总是会发光的,他勤奋刻苦的品质和天才的头脑也被斯坦福的教授看到眼里,不止一次的表示想把他留在美国,他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临近毕业,也有很多美国的大公司向他抛来橄榄枝,更是提出了让很多人无法拒绝的条件,但王端鹏始终坚守着初心,他直言“我之所以选择出国深造,是为了更好的为国家服务,建设祖国”,他的座右铭始终是周恩来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结束美国的学业之后,他马不停蹄的回到了祖国,如愿进入了他从小就为之努力奋斗的地方——中科院,虽然年薪和国外开出的条件相比相差很多,但是他却很开心。

很多记者采访的时候都问他,国外开出的条件那么好,后悔不后悔回来?他笑了笑说“如果清华学子的眼睛里面都只能看到金钱,那么祖国的建设又该交到谁的手里呢”。

一副宽边眼镜,配上他憨厚纯洁的笑容,他总是用最朴实的话表达着最真诚的想法,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总会让人心里泛起感动的涟漪。

思维跳跃的“书呆子”

俗话说,种什么样的种子结什么样的花,这么优秀的孩子成长环境自然不差。1987年,王端鹏出生在山东烟台一个普通平凡的教师家庭,虽然父母都是教师,但是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想法却和大多数的教师家庭不同。

他们认为一味的“管教”,并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他们喜欢和孩子做朋友,而且相对于填鸭式的死记硬背,他们认为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更重要。这样的家庭环境,也为王端鹏后来跳跃的学习思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刚上小学的时候,王端鹏就表现出和其他小朋友完全不同的兴趣爱好,在其他孩子满街跑着做游戏,还为作业发愁的时候,他的爱好就是看各种各样的故事书,经常绘声绘色的给同学们讲故事,这不仅让他收获了好人缘,同时还锻炼了他的表达能力。

而且作业方面完全不用父母操心,总是早早的做完了作业,邻居也经常羡慕的对着他父母说,我要是有鹏鹏这样的孩子就好了。

看故事书连环画的习惯并没有被父母扼杀在摇篮里,非但没有责备他浪费学习时间,反而是鼓励他,也可以多看看作文类的,古诗类的书籍,里面有更宽广的世界。这个习惯的培养不仅让他在以后的写作方面游刃有余,更是提高了他的阅读理解能力。

后来的王端鹏在采访中说道,正是小时候培养的这种好习惯,才让他在语文的学习中如鱼得水,平时看书的积累让他写起作文来得心应手,毫不费力。

不仅是文学方面的积累,更为难得的是父母对他学习思维的培养,小时候的王端鹏是一个急脾气,一有不懂的题目就会拿到父母面前哭,让帮助他解题。做不出来题哭哭啼啼的,一般的父母可能立马就火冒三丈了。

但王爸爸不是这样的,他不急也不恼,而是顺着他的思路带着他一点一点的解答,还会耐心的劝导他不要着急,同一个例题总是带着他想好几种解题方法,还会找类似的题目给他做,帮助他巩固新的知识。时间久了,王端鹏的急脾气也收敛了不少,每每做题总能静下心来,所以他做题不仅效率高,正确率也是极高。

这种好的习惯一直被他延续到高中,而且用这种解题思路也帮助了很多同学。王端鹏从上学起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所以班上的同学亲切的称呼他为大神,有什么问题都爱问他,很多学习好的同学都不喜欢与人交流,觉得是浪费时间,更不愿意帮人解题,生怕其他同学超过自己。

但王端鹏不同,他特别喜欢帮别人解答问题,同一种例题也总是给出好几种解题思路,如果遇见解不出来的题,还会和同学们一起去问老师,一起探讨,直到把这个知识点吃透了为止,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钻研精神为他以后做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状元不仅爱学习

大家想象中的高考状元肯定是弱不禁风的窄小身板,一副厚厚的眼镜,每天只知道看书,不与人交流,甚至除了看书什么都不会。但这绝对不是王端鹏想要的生活。

除了学习,他的课余生活也很丰富,不仅篮球打的好,羽毛球,乒乓球,网球都不在话下,还曾经参加过烟台市举办的马拉松,这也得益于他热爱运动的父亲。

小时候的王端鹏就是大家想象中的学霸模样,提起运动就让他头疼,体育成绩也是班上倒数,虽然学习名列前茅,但是体质方面父母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深知,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强壮的体魄才能让鹏鹏在以后的学习中事半功倍。

为了让孩子爱上运动,王爸爸以身作则,每天都带着他去跑步,虽然王端鹏总是一边跑一边休息,但是父亲不急不恼,每天都在他的耳边向他灌输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放了学还带他打篮球,打网球,经常利用放假时间带他去体育馆看比赛。

慢慢的王端鹏也爱上了体育运动,每天早上都和父亲约好5公里的慢跑,皇天不负有心人,在日复一日的锻炼中,王端鹏的身体素质也越来越好,不久后烟台市举办马拉松比赛,在父母的鼓励下,他也报名参加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他居然全程都坚持下来了。

体育锻炼不仅让他的身体素质变好了,而且让他注意力更加的集中,更为重要的是磨练了他的心性,让他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都迎难而上,越挫越勇。可见,状元的养成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多种因素造就的成果。

奥数班显天赋

小时候的王端鹏非常热爱文学和写作,也一度有点偏科,为了培养他的工科思维,父母决定帮他报个课外班。

要知道那个年代的课外班少得可怜,所以价格都很昂贵,王端鹏的家庭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薪阶层,为此很多人都劝他的父母,孩子已经很优秀了,还报什么课外班啊,这不是浪费钱浪费时间吗,有这时间多做两套试卷不就行了。

但是,父母不想让他变成一个只会做题的书呆子,上课外班也仅仅是为了培养他的工科思维,所以经过多方打听,决定让他去上奥数班。

到了奥数班,王端鹏才发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里的每个孩子都很厉害,刚开始上课都有点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但他没有气馁,不会的就问老师,做错的题就练习五六遍,同一类型的题目也会想出四五种解题思路,这时候他才发现之前父亲的培养方法多么的行之有效。

就这样坚持了一年,他不仅能跟上课程,还经常能给老师提供解题思路,从刚开始的倒数,到名列前茅,再到后来一直霸榜第一名,他在奥数班也成了神话一样的存在。

很快,他就在各种奥数比赛中拔得头筹,一步一步稳扎稳打,直到站在全国奥数比赛的领奖台上,时间没有辜负他多年的努力,他拿到了全国奥数比赛的一等奖,这也就是为什么他高考可以多加20分的原因。

学习的领路人

纵观王端鹏的学习生涯,有两个人的引导方法绝对值得学习,那就是王端鹏的父母。高考是每个人人生中最公平的一次选拔,可这又不仅仅是个人的选拔赛,更是父母十几年教育成果的检验。

王端鹏父母走出的每一步都是不被人理解的。在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学习就是老师的责任的时候,他们亲力亲为,对孩子多加引导,为孩子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大部分父母觉得体育不重要的时候,他们以身作则带着孩子锻炼,不仅给了他强健的体魄,也养成了他越挫越勇的性格。

在很多父母觉得做卷子就可以提高成绩的时候,他们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思维,这些好的习惯让王端鹏日后的学习事半功倍。

所以,这个世上没有那么多的天才,有的只是被父母老师鼓励,引导,培养的努力的孩子。

王端鹏在这些努力下如愿的进入了中科院,相信这些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一定也能让他在未来的工作中得心应手,大放异彩。

也真心的希望能有更多的父母可以像王端鹏的父母学习,多注重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的培养。能有更多的孩子能像王端鹏一样,以国家的发展建设为己任,多多为祖国建设出力有了这样的人才,国家何愁不富强,民族何愁没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斯坦福   作业   清华   美国   课外   满分   长相   祖国   天才   思路   思维   现状   父母   习惯   成绩   老师   孩子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