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世界的海湾战争,中东霸主伊拉克,被一场科技化战斗打回原形

苏联解体后,国际局势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也从两极对抗向新的国际多元格局转变,而这个转变的重要转折点就是90年代初发生的海湾战争。

这场战争的后果不仅影响了整个中东地区,而且也影响了整个世界。世界各国也正是从这场战争开始,对现代化、科技化的战争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之后每一场局部战争里面,都或多或少受这场战争的影响。

一、大战,一触即发

1990年8月2日凌晨,原本一个看起来十分平常的日子,但全世界各国媒体却不约而同的收到了这样一条震惊世界的消息:伊拉克军队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派出重兵仅用了10个小时就占领了邻国科威特,科威特王室等一众政府高官进入沙特境内避难。时任亚奥理事会负责人谢赫·法赫德亲王在伊军进攻科威特达斯曼宫时,率领王室卫队艰难抵抗,最终不幸战死。

这一震惊世界的消息,也让全世界的目光都迅速聚集在这两个中东国家身上。历史上两国就曾矛盾不断,早期两地都是奥斯曼土耳其的一部分,一战后两国脱离前者控制,成为了英国的海外殖民地。

二战结束后,两个国家才脱离"约翰牛"的管控,各自成为了独立的国家,但两国的国境线却一直未能明确划分。30年代两国曾经通过书面文件确定过边界,但后来被伊拉克政府否决;1963年伊拉克新政府首次承认科威特主权,但两国国间160公里的边界始终未能勘定。

之后两国就陷入了长时间的对峙局面,进入90年代初两国的关系开始进一步恶化。1990年7月,时任伊拉克总统的萨达姆强烈批评科威特在两国边境进行石油开采,是令人无法容忍的"战争行为";同时决定在两国边境进行军事演习,以回应科威特政府的举动。

原本科威特政府希望在7月底的谈判中进行友好协商,但后者不仅明确拒绝,还要求科威特将自己领土——布比延岛交由伊拉克管辖,同时还要求前者赔偿一笔巨额费用。这种明显的挑衅行为令科威特大为恼火,两国会谈不欢而散。谁知几个小时后,就传来了本文开头所出现的一幕。

其实按照萨达姆的想法,伊拉克早就想把科威特纳为自己的一部分了:从经济上看,科威特在两伊战争期间一直属于调停人的身份。为了帮助伊拉克抵抗伊朗的入侵,科威特向伊拉克贷款140亿美元来声援后者,但战后两国因为债务问题未能达成一致,伊拉克就认为是科威特故意而为之。

再一个原因就是两国的经济支柱——石油,伊拉克曾经要求OPEC对石油进行减产并提价,目的是帮助伊拉克多赚取石油收入,用于支付600亿美元的债务;但科威特担心此举会引发各产油国的动荡,因此拒绝了这一提议,从而使伊拉克经济损失了大约140亿美元,加上两国边境石油开采问题,更是令两国关系雪上加霜。

按照萨达姆的愿望,占领科威特不仅可以扩大自己的海岸线,同时扩大了自己在红海和波斯湾水域的活动范围。另外在经济上还能吞并科威特的石油工业,扩大自己的石油储量,在满足国家经济的同时,还可以增强自己的国际和地区影响力,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这也完成了萨达姆想做"中东头号强人"的梦想。

二、多国部队顺势介入

当伊拉克侵略科威特的消息一经发布,全世界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强烈反对与谴责。8月2日一早,联合国安理会举行了紧急会议,与会国家一致通过决议,要求伊拉克恢复科威特的主权,无条件立即从该国撤出军队。最后安理会还严正警告伊拉克:一旦在1991年1月15日最后截止前不撤军,安理会将会联合多方力量,使用武力手段来逼迫伊拉克撤军。

这一警告正中了美国人的下怀,一直对中东局势和石油感兴趣的美国在8月7日下令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时任总统乔治·布什对外宣称这是维护地区和平,重新让科威特获得独立。但大家都知道这只不过是美国想要推行霸权主义,以及获取十分丰厚的石油资源所提出的一个"幌子"罢了。

为了争取阿拉伯国家的支持,弥补对伊动武经费不足,布什向阿拉伯国家许诺在战后召开解决阿拉伯——以色列冲突的国际会议,在联合国有关决议的基础上促成阿以和平和解决巴勒斯坦问题。这样,除海湾六国16万兵力外,美国还争取到埃及、叙利亚和摩洛哥三国的近6万部队参加对伊拉克动武。

截至1991年1月15日,全世界有41个国家共计100万军队、2000架各类型作战飞机、210艘舰只、7000辆坦克和装甲车、4000门火炮集结在海湾和伊拉克北部边境,对伊拉克形成了战略和技术优势。等待伊拉克的就只能是战争这唯一一条路。

当然在安理会最后通牒之前,许多会员国和常任理事国都派特使前往伊拉克进行斡旋,希望伊政府能够回到谈判桌上,但都被伊拉克高层断然拒绝。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国也在处理伊拉克的问题上贡献良多,也得到了包括科威特在内的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理解和赞赏。

在多方劝阻都无效的情况下,1991年1月17日早晨7点30分,多国部队正式向伊拉克军队展开军事进攻。首轮打击以空袭为主,行动代号为"沙漠风暴"行动(英语:Operation Desert Storm),这也预示着震惊全世界的海湾战争正式拉开了帷幕。

三、局势一边倒的战争

开战后不久,多国部队就向伊拉克的空军设施和机场,以及通讯与指挥系统发动了上千次的不间断打击。从常规弹药到精确制导弹药等都一应俱全,一时间伊拉克空军和指挥系统全部瘫痪,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反击。

随后多国部队将轰炸的重心转移到伊拉克的军民两用设施上,无数的桥梁公路、发电厂、港口、铁路枢纽和油田都成了一个个燃烧的废墟。伊拉克各地断水断电,一度陷入了人道主义危机。期间多国部队还误炸了巴格达的一座防空洞,造成1000余名平民死亡,该事件也成了多国部队在海湾战争中最大的一个污点。

对于多国部队的大规模空袭,伊拉克虽然寡不敌众,但也凭自身能力对多国部队造成了一定损失;此外伊军队还向沙特、以色列等地大规模发射"飞毛腿"导弹,造成了一定的平民死伤,而多国部队使用"爱国者"导弹来拦截前者,也成了世界战争史上的一段佳话。

空战如此大规模,那么陆地上的战斗则更为激烈。2月24日,代号为"沙漠军刀"(英语:Operation Desert Sabre)的大规模陆地军事行动正式展开。按照事先的要求,攻击分为三路进行——

美军第1及第2海军陆战师在第2装甲师第一旅的配合下,由东面攻入科威特境内,并迅速解放科威特;美陆军第7军麾下的第1步兵师、第1骑兵师等五支部队联合英军第1装甲师,向伊拉克南部进行迂回,绕过重点防区后进入沙漠地带来围歼该国最精锐的共和国卫队。

最后由美军第18空降军向幼发拉底河方向进行合围,在切断伊拉克陆军撤退的退路前提下,防止首都附近的军队南下提供补给和增援。一阵直接交火后,共和国卫队的"麦地那"、"汉谟拉比"等多个主力装甲师被击溃,大量坦克装甲车在美军坦克和武装直升机的炮火下成为废铁一块。

尤其在1991年2月25日,已经战局无望的伊拉克军队开始大规模从科威特撤军,同时还有许多平民和难民的车队也混入其中。当拥挤不堪的钢铁长龙来到80号高速公路上时,多国部队的陆空军力量对这些车辆展开了大规模的轰炸和攻击。一时间尸横遍野,公路上遍布各种各样的军车和民用车残骸,这一场景被记者拍下后,该条公路也被冠以"死亡高速"的称号。

虽然伊拉克军队也曾打出过占领海夫吉等一系列中小型战斗,但因为整体实力不如美国等参战国,因此最后的结局只能是失败。1991年2月28日,多国部队总司令诺曼·施瓦茨科普夫正式宣布海湾战争结束,伊拉克被迫签署了停火协定。战争总耗时42天,军费总计开支为611-710亿美元不等。

多国部队以378人阵亡,1000余人受伤的小代价,完全击溃了伊拉克军队。后者有2.5-7.5万名士兵阵亡,约7万人被俘,平民死亡超过20万人。自此伊拉克开始进入全面制裁阶段,伊拉克也建立了许多禁飞区,伊拉克百姓没有迎来和平与安定,反而在战乱的漩涡中越走越远。

战后统计,海湾战争严重破坏了伊拉克的民用设施,平民因为核辐射、水质污染等问题饱受煎熬;不少从前线归国的士兵都成为了"海湾战争症候群"的一份子,另外此次战争也令宗教极端化复活,世界不安定因素开始增多。

结语

海湾战争看似以美国等国的胜利而告终,但纷乱复杂的中东局势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开始愈演愈烈。虽然这场战争让世人见识到了精确制导、GPS、预警机和雷达这样的高科技武器,但它给普通民众留下的伤痛至今难以磨灭,战争的结束不仅未能换来和平,反而加剧了未来的对抗与冲突。


参考资料

1.《战后国际关系史》

2.《海湾战争见闻录》

3.《海湾战争30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海湾战争   伊拉克   中东   装甲师   科威特   原形   美国   战后   霸主   军队   部队   战争   世界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