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颛桥的茶馆和书场 - 闵行情


北桥以北,是颛桥。

北桥与颛桥相邻,且都枕着沪闵路。

北桥是有故事的北桥,

颛桥也是有故事的颛桥。


在“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二季,我们邀请了北外田园高中的青年才俊来诵读《鹤鸣颛溪》。今天,你将听到的依然是关于老街生活素描。一起跟着声音,看看过去书场、茶楼热闹非凡的景象……


点击收听朗读


过去,茶馆、书场曾是中老年人的酷爱之处。繁盛路西端的颛桥公园里仍有茶馆和书场,一壶香茶一场书,吸引了不少中老年人。


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改造之前,颛桥镇东西南北街上大大小小茶馆有十多家。茶馆,曾经是社会各色人喝茶休憩处、商谈生意处、家长里短调解处、听评弹说书处、社会新闻传播处,也是老农交流农业生产经验处。


解放前较大的茶馆有“望月楼”,在众安桥堍东侧,傍河,楼上约有四间,可喝茶打牌,在解放二三年后就歇业了。“望月楼”东十几米处,五六十年代有吴忠杰等开设的茶馆,坐北朝南二间门面,曾不时邀请艺人 “唱上海滩簧”、评弹等,曾经热闹过一段时光。


后东街,胖子曹土根开的茶馆,一座大草棚子,面南朝北,六开间门面,西端第一间是烧开水的老火灶与搁置几百茶壶的空间,这是50年代最为热闹的一处茶馆书场,以下午茶为最。曹阿土经常邀说书艺人来说书,所以喝茶听书的人济济一堂。说书人抑扬顿挫,眉飞色舞,配以一筷一钹有节奏打击,听者无不入情入境,津津有味。说得最好的书是《水浒传》,听众赞词不绝,连未上学的小孩也杂在期间听得津津有味,一天也不少来。当然,我也是常客,七八岁开始就爱听说评书,最爱听《水浒》。


西街东段,有吴穆祥、吴国祥兄弟俩开的茶馆,坐北朝南二间门面,一间为老火灶,卖开水一分钱一瓶;一间为茶室,茶客较少。西街西段,50年代曾有顾炳余开的茶馆,那里有小剧团演戏,当时很吸引人。60年代,西街王家木桥东侧曾经是供销社经营的茶馆,靠河三开间半门面,也经常邀请评弹及说书艺人来演出,有日夜场,听众满堂。其中一部《珍珠塔》非常卖座,每场收入,是艺人与茶馆分成。


南街,众安桥堍往南二十米处,在60年代也是供销社经营的茶馆,经营者有张杏花等人,二开间门面,二进深,每日下午有说书,一部《杨家将》《英烈传》牢牢地吸引住听众。中国历史文化与儒家道德,就这样通过茶馆书场得到广泛的传播与民众的认同。


六七十年代,北街与后东街转角,有供销社经营的茶馆,四开门面,曾经大大的热闹过一阵子。我家小楼距离茶馆约二十多米,隔着窗凌晨三四点钟就能听到茶馆里的鼎沸人声,这个茶馆的常客多的是老农民和生产队干部,他们谈论交流的大多是农业生产和社会新闻。这个茶馆也常常请艺人说书,现在仍有茶室,但已式微。


茶馆书场曾是小镇热闹处、休憩娱乐处、文化传播处,让人回味,深留记忆中。



日前,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闵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将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二季,我们邀请了北外田园高中的青年才俊来诵读《鹤鸣颛溪》。在《鹤鸣颛溪》里我们尽可能地收集、整理此地的风物、民俗和历史故事,同时也记录下一些曾经或现在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无论是文人雅士,还是车夫走卒,无论是过世的,还是健在的,他们是千千万万颛桥人的缩影。


6月1日起,第二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作者:周文铨、陈振华、张寿钰等

朗读:北外田园 高一(1)班 李菲桐

编辑:汤婧娴

文字内容:明镜文化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特别提醒:





如果您不想错过“今日闵行”,记得“星标”,并多点“赞”和“在看”,这样,每天新文章推送,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号列表里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7

标签:闵行   书场   茶馆   东街   西街   评弹   开间   门面   艺人   年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