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季度存钱10万亿,中国老百姓为什么有钱不花?2大政策即将出台

一个季度新增存款10万亿,中国老百姓为什么有钱不花?

根据央行数据,2023年1季度,我国居民人民币存款量增加了9.89万亿元,近10万亿规模。

大家可能对“10万亿”这个数字没什么概念,柏年在这里做个对比。

2022年全年,中国居民存款量增加了17.8万亿元。也就是说,今年老百姓仅仅用3个月,就达成了去年存款规模的近6成目标

照咱们一般逻辑来说,老百姓手里存款多了,消费也会随之增长。

但恰恰相反的是,今年国内并没有出现“报复性消费”,4月份的消费数据反而再度下滑,让资本市场大跌眼镜。

一边是存款增长,一边是消费下降,中国老百姓为什么有钱不花呢?

为了促进消费、刺激经济,国家将要出台2个重大政策。


1、消费真的复苏了么?

2023年,消费真的复苏的么?真相可能出人意料。

就拿今年“五一”来说,看起来出门玩的人很多,到处都是人山人海。

按照文旅部测算,今年“五一”假期,国内旅游人次合计达2.74亿,同比增长了71%,比疫情前的2019年也多出20%。

在互联网上,我们看到最多的就各大车站车票售罄、游客排队吃不上饭的新闻,感觉旅游业已经十分繁荣。

可是,根据稍后文旅部公布的国内旅游收入1480亿元测算,中国游客平均每人次仅消费540元。

这个平均消费水平,说实话有些低。

因为如果我们把时间线拉回到2019年,就会发现当时五一人均消费,还可以达到603元。

这说明4年时间过去了,中国人均GDP从7万(2019年)增长至8.6万(2022年),老百姓旅游消费却下降了10%

除了数字上的感知,从媒体热词中,我们也能看到今年消费潮流的变化。

要说今年旅游,最火的名词是什么?是“特种兵式旅游”。

五天登顶五岳、两天逛完北京、24小时吃遍淄博,那完全就是用自己的身体机能,硬生生压缩旅游成本。

背后就是人们“又想玩、又不想花钱”的心理。

抛开旅游这种的季节性消费,从平常的大件消费中,我们也能看出消费下滑的迹象。例如2023年一季度,我国汽车类零售总额为10828亿元,同比下降2.3%。

所以消费并没有复苏,反而出现再度下滑的迹象。


二、为什么有钱不花?

那么,一边是3个月存款10万亿,一边是消费下降,中国老百姓为什么有钱不花呢?

柏年认为,这里面其实反映出,当下我国社会面临的深刻变化。

原因主要有四个:

第一个原因,习惯使然,中国老百姓向来没有花钱的习惯。

这和欧美人依赖信用卡,先消费、后还钱的模式是完全不同。

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殷剑锋教授就曾经调研过,在2001到2020的二十年间,中国居民消费倾向——也就是挣100块钱,花多少钱的比例是63%,而美国是92%。

同时观察世界主要国家的GDP结构,多年来,中国居民平均消费率(居民消费/GDP)仅仅到达38%的水平,在有统计的153个国家中排名第144,低于全球平均18个百分点;与我们当前的发展阶段完全不符。

而高收入国家、尤其是美国,居民平均消费率达68%,GDP结构更加健康。

当然有人可能会有疑问,中国老百姓“有钱不花”如果是老传统,那为什么今天才拿出来讨论?

那是因为,过去老百姓的消费支出,其实很大一块都是花在买房、装修这件事情上。而买房属于是资产的置换,是将流动资金换成更有升值空间的固定资产。

本质上并不是为了花钱,而是为了“赚钱”。

但今天,房价显然已经涨不动了。

根据国家统计局5月17日发布数据显示,4月份,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9%和3.6%。

从销售面积来看,即使去年4月份很多地区疫情严重,根本没办法线下购房,今年4月份的房地产销售面积依然同比去年下滑了11.8%。

也就是说,2023年的地产形势甚至比2022年更差

所以,随着中国老百姓“房地产信仰”的崩塌,我们不再去一窝蜂买房之后,很多人自然是有钱没处花。

但是仔细想想,好像也不对呀?

不花钱买房,我们的老百姓也可以和美国人一样,花钱用来“吃喝玩乐”呀,难道不爽么?

这就触及到了第二个原因,我们的社保体系不够完善,老百姓有钱不敢花

根据不久前财政部发布的《2022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去年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26万亿元,其中:

教育支出约为3.9万亿元,占比GDP约3.24%;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约为3.67万亿元,占比GDP约3%;

卫生健康支出约为2.3万亿元,占比GDP约1.9%;

上述民生类总支出,GDP占比共8.14%。

对比一下美国,2022财年美国联邦政府公共支出6.27万亿美元,其中:

社会保障支出占比当年GDP约为4.7%;

卫生健康占3.7%;

收入与失业保障占3.45%;

医疗保障占3%;

教育、培训、就业等公共服务类2%;

上述民生类总支出,占比GDP为16.85%。

虽然分类稍有不同,但不难看出我国的社保体系弱于美国,社保支出占GDP比例仅为美国的1/2

我们都知道,中国GDP在过去20年里高速增长,但为什么我国社保支出低于欧美等国家呢?

柏年认为,究其根本,是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欧美国家不同。

欧美大部分为发达国家,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在过去,我们更需要通过政府投资带动经济增长,而非直接用于社保和消费。

例如,基础设施投资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支柱,我国政府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1992年至2011年间,中国在公路、铁路以及电力和水利设施建设上的支出,平均占GDP的8.5%。

而在2021年,我国广义基建投资约18.9万亿元,占当年度GDP的10.4%。

这两个数据,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

根据德勤咨询发布的数据,美国多年来在公路等基建方面的投资,占全国GDP比例不到2%,可以说是十分轻微。

所以这些因素共同导致,美国用于基建的钱少了,但用于社保的钱多了——而中国正相反。

因此美国成为了社保大国,但基建却显得陈旧落后。

而中国则成为了基建大国,但说老实话,我们的社保体系还有很多短板。

老百姓“存钱多、消费少”的第三个原因,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速。老年人相比于年轻人,天然倾向于存钱。

根据我国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50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7.9%;

到2022年,这个数字跳升至2.67亿人,占总人口的18.9%。

这两年,随着一大批“60后”进入退休年龄,我们国家正以全球最快的速度,步入老龄化社会。

另跟据咨询机构AgeClub的调研结果显示,中国银行业里,老年客户从用户数量上虽然只占30%,但是存款金额占比却超过70%

这反映出,相比于消费欲望强的年轻人,退休或马上退休的老年人,要花钱的地方要少得多。多年的财富积累如果不用于买房,那只能存起来,留着养老。

而最后一个中国老百姓“爱存钱、不爱花钱”的原因是,国内的财富分配仍然不平等。

“基尼系数”是国际公认的表征居民收入差距的指标。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大于 0.5 即表示国内贫富差距悬殊。

2021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466,2022年基尼系数为0.474,连续接近0.5的分界线,并且还有所恶化,反映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另外,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95%的存款是由大约占人口58.8%的8.5亿中国人存的

其余占人口41.2%的5.9亿人,总共也就存了不到5%

简单来说,就是钱都在有钱人手里。

贫富差距,让大部分财富集中在小部分有钱人手上。

但有钱人用于消费的比例,却远小于穷人,因此今天中国社会呈现出“存款远多于消费”的现象。

讲到这里,原因柏年分析了很多。但最关键的是,怎么办呢?


3、政府两项重大改革

我们怎么才能促进消费呢?

这些问题,其实国家早就想到了。

从2022年开始,关于“如何促进消费”,向来是每一次国家高层会议讨论最多的话题。

无论是2022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是2023年的全国两会,“促进消费”四个字,一直都写在政府公告的第一条。

但是,想要促进消费并不容易。

因为它涉及到了中国社会当前面临的“社保短板”、“老龄化”、“贫富分化”等深层问题,只有开展深层改革才能解决。

而最关键的改革有两条:

第一条,就是“重社保、轻基建”,将国家最宝贵的财政资金,更多投入到社保体系当中

这两年,许多城市里上报的城市轻轨和地铁项目都被砍掉。比较知名的城市包括南宁、西安、呼和浩特、太原、沈阳等多个省会级城市。

项目叫停的原因,无外乎国家要减少无效的地方投资,节省宝贵资金用于社保开支。

此外在2023年,云南、贵州等多地相继爆发城投债问题,本质上也是中央要严控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允许地方政府再通过透支未来的社保支出,走“借债刺激经济”的老路子。

许多地铁项目依赖周边房地产开发盈利

但是回过头来看,今天我们的国家才刚刚转向,相比于做得好的西方发达国家,我们的路还有很远。

以德国为例,德国人每年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支出,80%由社会医保补贴,个人支出的比例只占12.5%。

相比之下,中国虽然也号称“全民医保”,但是个人支出的比例却高达35%,是德国的3倍。

因此,我们的政府在社保投入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其次,国家还要加强对富人的税收,减少国内贫富差距。

从中国目前的实际税务情况来看,国内的贫富不平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国家对富人的有效税收不足。

例如有税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个人所得税收入额,只占全部税收额的6.9%。

比较德国的42.8%、美国的71%,中国税收更加依赖于“增值税”等消费税种,税负明显向基层老百姓倾斜。

此外,即使是在相对公平的个人所得税中,普通中产家庭上交的工资薪金税收,占总税收比例高达66%。

而个体工商户缴税占比仅为4.7%,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更低至1.5%。

另外在实操过程中,企业老板等高收入群体,完全有可能将45%的最高工资税率,转化为最高不过20%的股息、红利税率,由此降低缴纳税金的额度。

到最后,种种避税因素导致中国前10%的高收入人群,对总税收的贡献率仅为20%。而同等阶层的美国富人,对税收的贡献率为70%。

不过,国家显然已经注意到了税收方面的历史漏洞。

柏年之前在视频里提到过,2023年国家正在开展的“金税四期”改革,就是利用大数据手段,堵住富人们的避税通道,让整个税收体系更加公平。

最后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中国老百姓为什么有钱不花?

不是不想花,而是一部分人不敢花,另一部分人没得花。

所以柏年热切的期盼,国家的改革要再快一些。

中国人是全世界最勤劳的民族,我们的老百姓已经吃够了“挣钱的苦”,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尽情享受 “花钱的甜”。

~全文完~

感谢阅读,如果觉得文章写得不错,欢迎关注我,转发、收藏并随手点个赞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中国   老百姓   有钱   基建   美国   社保   支出   存款   税收   季度   比例   平均   原因   我国   政策   国家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