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上都是环保,心里全是生意!


今天是6月5号,世界环境日,我们来聊聊关于环保的话题。

环保,就是为了耗费更少的资源,以对自然更小的伤害,去做更多的事情。随着环保理念的普及,还有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加入,现在的环保,是一件时髦事儿,环保型消费也越来越火热。


比如“买包的尽头是帆布袋”,不再“鄙视”二手货,还有可降解手机壳、可再生纸等等。电商平台甚至纷纷设立绿色专场,2022年“双十一”,低碳商品成交量破千万,成交额破亿,某平台绿色产品达163万件,相较2021年翻了一倍。

绿色消费本是好事儿,可当“环保”换了一套马甲走进日常生活,好像不是那么个味儿了。

环保成了一种“时髦title”,不少商家以此作为营销噱头。一通天花乱坠的吹嘘以后,他们却说——

这可是环保,造福人类,得加钱!

那么,环保溢价就该由消费者买单么?


譬如:取消手机配件的趋势愈演愈烈。从最开始的取消有线耳机孔,再到取消充电插头,现在的包装盒里除了手机本体和一根线,啥都没了。

有网友调侃,再过几年,手机就直接用个保鲜袋包装就行了,再环保不过。

厂商们将这一系列操作称为“环保”,甚至煞有介事地列出数据来佐证自己做了多大贡献。

但是需求不会因为“环保”消失。

没了耳机孔,需要再去购买蓝牙耳机或者转接头;充电器也是刚需,只不过卖家转移到第三方市场,带火了一批配件厂商。


一通操作猛如虎,只有厂商的成本被成功降下来了,消费者的花费、制造的总体耗材用量,一样没降。

以苹果手机为例,国外媒体测算,截至2021年3月,取消充电头为苹果公司省下65亿美元。而当初苹果手机取消充电头后,仅深圳的充电头配件商销量就短期内上涨30%。

于是厂商群起效仿,以至于有耳机插孔的手机会被网友夸赞“极为先进”,配备充电插头的手机会被夸一句“天地良心”。

真是讽刺啊,合着“环保”在这件事里被人当枪使了。

国内某手机发布会上的调侃

“环保设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不论是服装也好,手机壳也罢,抑或是鞋子包包,但凡跟“环保”沾上边,立马身价倍增。

某奢侈品牌用所谓的“环保”理念设计出昂贵的鞋服,结果转头就将卖不掉的价值2.5亿的库存产品放火烧掉,这……简直惊掉了小伙伴们的“上巴”和下巴。

某大牌用可回收材料制作出的运动鞋,因售价过高滞销,大量“可回收”材料打了水漂。

这到底是环保还是浪费?

诚然,有些环保产品,在制作工艺、生产成本上确实要高于普通产品,这是技术、运维、研发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但“我环保,你掏钱”,这算盘打得消费者全都听见了。

消费者需要的,不是表演性质的环保言行,而是真切实用、提升生活品质的环保产品。

环保这件事,本身就应该人人参与,是普世的、大众的,可有些商家,却想制造出一种“门槛”和“入场券”,把环保和大众区隔开来,只能说路子有点野,心思有点贼,非常不厚道,不能算真环保。

但也有商家真的在做环保,譬如许多咖啡品牌,都推出了自带杯子减钱这一招,甭管3块、4块,那是真金白银在掏钱,也确实减少了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有些公司开会时不再人手一份厚厚的材料,转成电子版一样看;很多公众场合,分时段亮灯、开空调,能做一点是一点。

消费者也没那么傻,大家心里门儿清,环保的门槛并不高。不需要买溢价的环保鞋,把旧鞋刷刷干净,穿着它多走一段路,少乘几站车,背个帆布袋,袋子里有自己带的杯子,多简单,这不比啥都环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苹果公司   机壳   溢价   大众   帆布   耳机   生意   消费者   厂商   商家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