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性,不确定性和一致性:从现代艺术中衍生出来的量子思维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作为一种能够解释微观现象的理论,它不但是20世纪物理研究的中心,而且由于它的“微观”特性,使得它与“微观”的人类社会联系在一起,使得人们将相对论的宏观视野转移到了现实的层面上,并将其应用到了电脑、移动电话、纳米科技等不同的社会生活中,从而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术语“量子”,根据其含义,是指一个“非常小的集群,一个单元”,或者是一个“整数的量”。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相比,量子力学是一种多个物理大师共同创造出来的理论,它的核心是不确定原理、波粒二象性和量子纠缠这三个基本问题。

与此同时,在20世纪初期,现代主义艺术在20世纪初期产生,与以前的艺术形式有了很大的不同,抽象、立体和不可思议的想象力,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按照理查德·费曼关于物理学研究的意义所说:“让科学停滞的唯一方法,就是在你已经了解的事物上进行试验。

这种对“已知道”的深刻理解,也深刻地改变了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并深刻地影响了当代的艺术发展。

一、从现代主义开始:对数量的意识的拥抱

现代艺术具有独特的“现场”与“个性”,艺术家与艺术派别均致力于突显艺术媒介所携带的前卫思维特征。

这种意识形态的核心是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产生的,它经历了后现代主义和元现代主义的变迁,一直持续到今天。

回顾过去,“这场战争已经超越了物理范畴,蔓延到了文明范畴。哲学家,艺术家,作家,作家,甚至是诗人,都对量子这个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现代,后现代,超现代

1.“激发态”中的现代派前卫

改变的力量在前卫中涌动,挣脱了束缚在艺术家身上的枷锁,野兽、立体、表现主义、抽象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等,在西方的艺术中掀起了一场新的革命,展现了一种“激发态”的瞬间,刺激的精神表现。

这一阶段的画家,对于爱因斯坦创造的相对论,也是特别关注,表现了科技和艺术的内在一致性。从其与“量”的关系来看,其表现形式有两个特点:

第一,对于未知的,看不见的,具有持续性和二元性的,是一种对物质的幻想。现代文学尤其关注对人的下意识愉悦、梦境和幻想的构建。

在视觉、听觉与视听艺术中,寻找一种可以将未知外化的载体。例如,第一个现代主义艺术学派野兽派,就是在光色、笔触与形式之间,充分地追求着人类精神欲望的视觉化,“对他们来说,周围的世界不过是他们利用光线和色彩手段,来表达各种情感和无对象的矛盾感情的动力和理由”。

第二是对量子力学观念总体含义的可视性和艺术性诠释。艺术家不去考虑量子物理的概念或公式的应用,而是将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的总体意义转化为艺术创造,也许一个名词就可以意味着一幅有趣的绘画作品。

然而,达利却是一位前卫的超现实主义大师,他的作品在概念上就已经具有了一种来自于他的下意识倾向的科学性。

与约瑟厄·贝诺斯合作的埃利纳·冈蒂奥拉注意到:“达利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人。

20世纪30年代,他的作品以二重图像和幻想创作为主;40年代,人们开始对普朗克量子论进行研究,并于1945年以后,进入了核物理时代,即原子物理学时代,核子的神秘主义时代。

2.后现代主义,超现代主义和波粒对偶

20世纪的“现代”和“量化”的发展所产生的“新奇”,在观念上、形式上和内容上都表现出了鲜明的“延伸”特征。

20世纪下半叶后现代主义和元现代主义,画家由总体转向具体,由感觉转向具有一定理性意义的深刻认识,并对与之相似的高更的“我们是什么?我们来自何方?往哪儿走?”对古典命题的重新建构,以“消解”为题材,画家意在创造一种趋向于艺术、自我和世界的反叛的试验,从而更好地反映了人们对于自我认识的一种模糊的思维方式。

海森堡提出了一种“不确定”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波-粒二象性”。一般情况下,像电子这样的微观世界中的物质,在本质上都是由颗粒构成的,但是在量子力学中,它却是由波动构成的。

从波动的性质来看,同样的,电子的运动也是不确定的。最奇怪的是,在我们尝试观察到的过程中,看不到波形,只能看到颗粒。波动和微粒是不能分开的,但它们可以结合在一起,用来解释一些事情。

其实,这种错综复杂的“波粒二象性”,早在“点彩派”时代,就已经形成了一种概念上的对立,如果说画笔的颜色是“波”,那么观众所看到的就是“粒子”,比如“黄”和“蓝”,而“绿”则是“绿”,而罗斯科的抽象化,也可以用“光”来形容。

后现代时代,越来越多的以技术为主导的、以“效果”为主要内容的、以“波粒二象”为特征的“后现代”时代,出现了更多的“精细”、“微观”概念的表现形式。

(二)用量子力学方法进行“物艺相通”的试验

回顾从现代到当代的艺术发展历程,不管是在各个阶段,不管是在各个阶段,艺术与量子力学的结合,或者是在与量子力学的直接接触中,都保持着一种均衡的状态,这反映了李政道先生在一九九一年所提出的“物艺相通”的科学理念。

从上面关于艺术和量子间的关系的解释,到这一节直接指向量子艺术的创造展现,我们很有可能会下意识地认识到,量子物理自身就是一种艺术,而艺术自身也拥有着量子思维。

一九八六年起,李政道以「科学和艺术,共济而生」的思想,成立了中国科技研究院,并聘请了李可染,吴作人,吴冠中,及其他著名画家,为当时世界上最尖端的物理学问题作画。

例如吴作人的《无尽无极》,就是以周易中的“阴阳两仪”理论,描述了一个由两个极组成的复杂的世界,在两个极的碰撞、毁灭与诞生中,展现了一个关于宇宙动力学和阴阳二次平衡的认识,这本书被中国科学院的高能物理所收录。

或者说,这是一种偶然的机会,波尔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将波与粒子,人与自然,物质与灵魂,都用了一种特殊的方式,将我们的生存,变得有条不紊。

直到今天,这样的讨论还在继续,并且表现出了更加多样化的艺术形式,而实体讨论也通过新的媒体,新的艺术手段,达到了更加真实的体验与互动。

自2012起,欧洲核研究中心(CERN)将在全球最大的 LHC上设立“艺术家工作室”,通过装置艺术和新媒体艺术等手段,将艺术和科技结合起来,以艺术和艺术相结合的方式,让更多的人来到“宇宙的源头”。

就拿戴安·鲍尔的《纯量振荡》一书来说吧,它通过图像、图片和文字,展现出了一个看不见的现实。

二、在同一性的名义下:描绘和改造对世界的认识

在对量子相变进行观察时,需要维持系统最基本的相干性,即时间和空间的相干性。

如果将时间/空间替换为纵向/横向的理解,那么通过以上的诠释,我们不难发现量子与艺术、创作与研究、思想之间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与量子堆叠中的相干现象一样,也就是两个电子在长程空间中产生的瞬时效应,其根源仍是波和粒子二象性。

因此,从量子到美术的关联/纠缠状态将会变成美术的一种手段,从而大大拓展美术和学术的视野。

(一)美术的手段和活力

实际上,本文对科学和艺术所进行的正是一次量子纠缠式的讨论,现代主义以来的艺术与量子物理的发展,都充满着广阔的、不断发散的想象力,并且艺术和量子相互为工具。

韦伯说,科学与艺术的相同之处就是他们共享着相同的技术,“现代的艺术与科学家所运用的技术是相同的,包括机器,设备,媒体等等。

所以,今天的媒介艺术家们前所未有地向科技靠拢,而我们正步入一个新的纪元,这个纪元被称为“文艺复兴2.0”,这个纪元是建立在“工具主义”的基础上的。

在当今社会,无论是科技还是美术,都是建立在工具之上的,因此,“工具”实际上是科技与美术的共同基础,它也有助于我们理解科技与美术的新型“超凡”关系。

从扩展的角度来观察,在把“纠缠”转变成更加易于运用的媒体和创造的工具以后,在艺术领域中的实践路线变得更加清晰,作为一种与现代主义相伴而生的综合性艺术,通过技术和艺术等多种方式,把“纠缠”延伸到了“尚未解决”的意识层次上。

(二)美术研究视野的扩大

1.对艺术本体论中多重“揣测”的考察

不知不觉间,我们把目光从对“艺术”和“量子”之间的联系所引起的“对“创造”的反思”转移到了“思维的表现”上,即“对“艺术”和“量子”之间联系的终极目的。

艺术和科学就像是薛定谔的猫,生命和死亡都是随机的,如果我们不去观察一只猫,而是观察一个站在箱子外的人,那么即使是在箱子外,他们也会试图在箱子里找到自己的声音。

这样一来,微观与宏观之间的关系,个体与共性之间的关系,就不是单纯的物理学问题了,而是一种更加深刻的人文主义思维,一种对现实世界的不确定,一种对人类发展的“揣测”。

特别是在当前传媒转型时期,亚媒体无时无刻不在对人类的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冲击,而文艺传媒的网络化、音像化和科技化,更是呈现出一种“揣测”与传媒现象学相应的发展趋势。

科学家说:“当我们期望与实际情况不一致时,我们会很高兴。”那种兴奋感,是无法磨灭的。”

媒体研究人员认为,“若没有从媒体的表象中察觉到运动、迁移和骚动,媒体的对象就会显得很镇定,也就是因为这个内心的镇定,才会让亚媒体的空间显得格外耐人寻味。”

现在,艺术已经从岩石上的无理性涂抹,转变成了多元化的网络视听、科技制造幻象等表现形式,艺术媒介、创作理念、生产与传播等心理和行为要素也渐渐地构成了一种缠绕态。

2.从人文主义精神出发的思想

薛定谔曾经这样评价过康德的思想:“与你所听到的不同,爱因斯坦认为康德的思想是一种荒唐的思想,而爱因斯坦则认为这种思想是一种进步。”

的确,物理学的“玄”和哲理的“玄”是同构的,都是通过艺术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就像之前提到的,吴作人的作品中,就有一种“阴”和“阳”的理念,而卡普拉的《物理学之道》中,就有一种“科学”和“哲学”的联系。

卡普拉之所以创作这本书,是因为他认为科学不一定要有玄机,玄机不一定要有科学,但人类一定要有玄机,这说明了一种相关性,不管是科学还是哲学,在箱子里的未知都会被箱子里的黑洞吞噬,各种可能都会变成一种本质状态,包括人文意识、人生观、人性、量子等科学和哲学,而人文的人文精神就是这种精神的延续。

结语

总之,二十多年来,在文艺和科技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显示了其极具吸引力的学术价值。量子物理并没有给我们带来任何新的知识,反而让我们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让我们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让我们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而两者之间的联系,正是建立在两者之间的联系上。为什么物理学对美术有那么多的启示?这可能是由于物理学和艺术性的思维都是在超越了看得见的东西的更广阔的看不见的世界。

也可能是霍金毕生致力于将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不确定思维的最终形态,也可能是由于科学和艺术性的“起源于人性中最崇高的一面,它们都在寻求深度、普遍性、永恒和丰富的含义。”对,我们对此深信不疑,也就对此深信不疑。


参考文献:

1.现代美学与哲理

2.量子物理学中的怪诞现象

3.量子代数

4.媒体现象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量子   爱因斯坦   艺术   量子力学   现代主义   不确定性   物理学   真实性   思维   思想   科学   媒体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