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揭露基层“改厕改水”工作,都是表面功夫、应付验收

央视报道,在湖南省桂东县前镇的流源村,发生了一场“造假式”的改造,“老百姓自己挖个池子,然后用红砖砌墙,外层粉刷一下,化粪池的管道根本没有连接到室内,已经四五年了,从来没有用过一次。”

经调查了解,全县“厕改”工作已全面开展,共排查出461个问题厕所。

这是一项利民利民的好工程,为什么五年过去了,却没有一家把化粪池管道铺进家,甚至连个配套的设备都没有,这就导致了“工作不细”、“把关不严”、“标准不一”等严重的问题。官方媒体下面,网友们纷纷发言,谴责厕所改革带来的问题。

一家4000块钱的农村卫生厕所改造,为什么四五年过去了,还没人用?政府改厕所报告上的成果“亮眼”,为什么效果却大减?

更过分的是,为了让改厕所的统计数字更加醒目,村里20多年没人居住的老房,也给他安装了化粪池。。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77岁的宋桂家里面,把厕所管道竟然直接安排在了厨房门口,这还能用吗?无非就是做做样子,挂个牌子,敷衍了事。

这是一栋四户人家的小楼,2017年,宋淑成,宋县成,宋欧成,宋任成四户申请了新的公厕。不过,记者发现,经过了五、六年的时间,这些“厕所改造”还没有投入使用。

记者从桂东县沤江镇政府那里得到了《桂东县沤江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改厕)(已完成)花名册》,上面盖着“宋淑成”,“钟指南”,“宋桂成”,“宋县成”,“宋欧成”,“宋任成”,“已经完成的厕所改造名单”上赫然有不少人的名字,而“已经完成的厕所改造”的名单上,也有不少人的名字。这说明,按照有关部门的统计,2018年年底之前,这批未达标户厕都已全部改完,但他们又是怎么通过验收的?

产品质量问题成因与对策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二:一是建筑企业自身的质量观念淡薄,仅关注项目的进度与外观,忽视了建筑内部的构造与细节;第二,监督管理不力,没有把好质量关。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对建设单位的监管,确保建设项目的质量;第二要健全评估体系,强化评估人员的培养与管理,以保证评估工作的公正性与严肃性;第三,要大力推广对公厕进行升级改造的新技术、新材料,以提升其升级改造的效率与品质。

说到底就是要向上级申请拨款。现在,湖南再次扬名了。这座塔的事情还没有结束。在湖南,也发生了这种奇怪的事情。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记者:“完工了吗?”

村民:“检查过很多次了,都是政府检查过的,检查过,不检查,就是做个样子。我们签合同的时候,一户4000,我们没有签合同,是他们自己签的,根本就没有我们的同意。”

记者:“你们当初的化粪池有多高,是不是经过了检验?”

“村里人检查过了。”

“检查完了吗?”

“通过了。”村民回道。

记者:“他能在那么高的时候爬上去吗?”

“反正通过了。”村民回道。

记者:“那就是不能用了?”

“不行。”

记者问:“和你一样的多么?”

“这样的事情太多了。”

记者:“怎么才能接受?手续是什么?”

“没有,村里人盖的,已经批下来了。”

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这是一件惠及亿万农民群众的大事好事,必须脚踏实地地推进,求好不求快。我们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反对敷衍了事,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一年一年地努力,这样的事情就会做得更好,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桂东县   化粪池   工作   敷衍了事   焦点访谈   公厕   湖南   村里   村民   基层   管道   厕所   表面   功夫   样子   事情   名字   记者   农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