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说出“不是你撞的,干嘛去扶”的法官,17年后,他过的怎样?

有人说,王浩法官的一句话,让中国社会的道德水平倒退了几十年。当年的案件究竟如何我们不去评价,但是“不是你撞的,干嘛去扶”这句话,确实刺痛了不少人。

之后很多人见到有人摔倒需要帮助时,都唯恐避之不及,根本不敢伸手去帮助。

王浩法官在之后,也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很多人谴责他,认为社会道德水平下滑,他有很大的责任。如今17年过去了,王浩过的怎么样了呢?

2006年发生的彭宇、徐寿兰案件引起舆论很大的关注,也给法庭工作人员带来不小的压力。

舆论的关注点是彭宇是否碰到人,将徐寿兰送到医院是见义勇为,还是撞人后的愧疚。

因为现场并没有监控,旁边的人也没有看到两人是否发生碰撞,仅仅靠两人的说法,并没有充足的证据。

王浩法官判决这个案件之前没有先例,他从生活中的常理进行推断,认为如果是助人为乐,彭宇扶人起来后,等到家属赶到现场就可以,根本不用将人送到医院。

如果真的是见义勇为,更应该抓到撞人的人,因此判断彭宇是撞人者。

没有直接的证据,涉及到老人医疗费赔偿问题,关系到道德,也关系到法律,看起来不是多大的案件,但是判决起来绝对不容易。

媒体总是希望新闻事件能够抓住公众的视线,因此也有意放大这个案件中的一些疑点。

比如徐寿兰的儿子是警察,案件发生后警方做得原始笔录丢失等,这些内容都会引起公众的关注,毕竟大家都很讨厌利用公权力干预司法的问题。

而媒体的大肆报道,让法官的判决更加困难。

这个案件一审判决后,原告和被告都不服,均提出上诉。不过在二审开庭之前,双方又达成和解,彭宇向徐寿兰赔偿一万元钱,双方都承诺,不继续在媒体上发声。

案件的原告和被告用这种方式停止了争端,但却让这个案件成为糊涂案。一审的法官王浩因为这个案件,成为舆论的焦点,对他的工作和生活都造成巨大的影响。

十几年过去了,王浩的工作早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知情者称,他现在的生活不错,当年的那个案件也不再被提及。

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因为那个案件中的言论,承受了很多的压力。但是在网络越来越发达,信息越来越流畅的时代,这些都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实际上,彭宇、徐寿兰案件无论怎么审理,都很难有一个完美的结果,但是法国的不当言论让这个结果变得更加糟糕。

受到影响最大的不是涉案双方,而是整个社会的道德问题。助人为乐是传统美德,也是我们经常鼓励的。

但是这个案件之后,很多人看到老人摔倒需要帮助,却不敢走向前,导致一些悲剧发生。每当这样的事情出现,媒体总会将彭宇案件拿出来说一次。

那么这个案件真的影响了整个社会的道德吗?

法官的言论确实比较极端,但之后整个社会的反应更加极端,与其说法官的言论影响了社会的道德水平,不如说这是一个诱因,让大家的情绪释放了出来。

很多人对此提出批评,也有很多人对此感到很痛心,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用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这个社会难题。

如果大家都一边痛心,一边又不愿意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那么社会的道德才真的没有救了。将这个案件翻篇,用切实的行动去提升社会的道德才是我们更应该做的事情。

实际上,事情正在向积极的方向改变,我们也能够看到媒体上的报道。有年轻人勇敢的扶起摔倒的老人,而老人和家属也对年轻人表示感谢。

一些老年人得到帮助后,也会跟人说放心我不会讹你,会感谢你。可以看出社会是需要相互帮助的,热情的帮助他人也是人类情感的一部分。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社会中确实存在一类人,他们将讹人作为赚钱的手段,惩治坏人,才能够更好的鼓励好人。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一定要有法律保障,同时也要有道德准则,让一些人做了坏事,即使法律无法对他们进行审判,他们也会受到道德的谴责。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的和谐温馨。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公权力   法官   助人为乐   见义勇为   原告   判决   舆论   案件   当年   年后   确实   言论   道德   事情   发生   媒体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