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高考记忆:镜头下的时代变迁

2017年6月5日,安徽六安毛坦厂中学举行送考节,一辆车牌号为“666”的大巴满载考生,在家长们的簇拥下开出校门(吴芳/图)

每年的全国高考都备受社会关注。据有关部门预测,2023年高考的考生人数将超过1200万人。摄影师吴芳从2003年起开始记录高考,如今已经过去20个年头。

2003年是第一批扩招大学生离开学校踏入社会的时刻。与此同时,高考告别了酷暑,改变了实行二十多年的7月高考时间,固定安排在每年的6月7日开始举行。因为暴发了非典疫情,当年参加高考的613万考生进入考场都必须接受体温检测,并填写健康登记表。

2003年6月6日,安徽芜湖一考点,医生在给考生测体温。因为非典,安徽近30万考生在各自的考场接受统一体温检查(吴芳/图)

2004年,教育部总结上海、北京高考自主命题的经验,包括广东在内的11个省、市开始实行高考自主命题。此后几年,高考人数逐渐增加,从2004年的729万人增至2008年的1050万人。但从2009年起,高考人数开始呈下降趋势,甚至在2013年降至912万人,但录取人数仍达到694万人。

2005年5月25日,合肥市第一中学高三教室,正在备考的考生。教室背后粘贴着姚明的巨幅照片。备考虽然紧张,但这并不妨碍学生对明星的喜爱(吴芳/图)

作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高考改革(以下称“新高考”)正式拉开帷幕。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2007年6月7日,合肥市第六中学考点前,坐在轮椅上的爷爷亲了一口刚刚走出考场的孙女的手,给她鼓励(吴芳/图)

截至2022年,全国29个省份已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其中,前三批14个省份(第一批为上海、浙江;第二批为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第三批为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的新高考已平稳落地。

这20年的高考记忆只是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一些片段,却横跨了80后、90后和00后,承载着亿万学子与家庭的命运,见证了社会的变迁。

2012年6月2日,毛坦厂中学,来自合肥的高大姐租住的地方距离学校仅一条马路之隔。午饭忙好后,她站在窗户前就可以看到儿子放学(吴芳/图)

2018年5月30日,毛坦厂镇陪读点,两名打工的陪读家长在为考生送饭菜 (吴芳/图)

2018年5月30日,毛坦厂镇的出租房内,陪读妈妈在哄15个月大的女儿,旁边是正在午休的哥哥。2017年8月,5个月大的萌萌随妈妈到毛坦厂陪哥哥复读至今。哥哥常常说,这一年难为妹妹了(吴芳/图)

2012年6月2日,毛坦厂中学,临近高考的几天,学生们都在测试中度过。由于人多,考试时彼此之间用KT板隔开,防止相互干扰和抄袭(吴芳/图)

2013年5月28日深夜,合肥一民办复读中学的宿舍里,考生挑灯学习(吴芳/图)

2011年1月13日,安徽艺术职业学院艺术类高考考点,几名考生准备报考自己心仪的大学(吴芳/图)

2014年6月8日,合肥市第六中学考点,考生跑步冲向考室(吴芳/图)

2013年6月8日,合肥市第八中学考点,一位母亲守在学校大门外,等孩子出来(吴芳/图)

2015年6月7日,合肥一考点,盲人考生王香君在工作人员搀扶下进入考场。她是当年全国惟一一名盲人考生,使用从北京“私人定制”的高考试卷,设有单独考场(吴芳/图)

2015年6月,毛坦厂中学,苦读了一年的考生聚集在小镇的河边放飞孔明灯,祈愿考试顺利(吴芳/图)

2019年6月7日,安徽省霍山中学考点,一群送考的妈妈合影留念。她们当年都是霍山中学的同学,如今送孩子高考,重返学校(吴芳/图)

2020年7月7日,高考首日,合肥市第一中学考点,考生排队测量体温进入考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高考延迟一个月举行(吴芳/图)

2021年5月18日,合肥市第一中学高三学生拍摄毕业照(吴芳/图)

吴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霍山   合肥市   合肥   安徽   考点   北京   考场   体温   考生   当年   哥哥   镜头   人数   记忆   妈妈   中学   时代   考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