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落神坛”的钟南山院士,为何总被人骂?他究竟做错了什么?

点个“关注“,欢迎获取更多资讯!

钟南山院士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在疫情期间,钟南山作为抗击肺炎的领军人物,帮助武汉度过难关,甚至大家给予了他最高评价“国士无双”

就这样一位人人尊敬的科学家,近来却无端遭受来自各处的攻击批判这就不免让人疑惑了,一位贡献如此大的人物,为何也会面临这种被口诛笔伐的困境呢?

1、钟南山院士的贡献

在疫情期间,我们听过最多的名字就是钟南山院士了,疫情期间他不顾自身安危,前往疫情重灾区武汉,不仅在抗击疫情上做出巨大贡献,同时也起到一个定海神针的作用安抚每位重灾区同胞的心。

而疫情中,他带领的专业队伍进行实地治疗,此间所积累下来的医疗经验与成果,为全球抗击疫情提供了重要借鉴可见其做下的贡献已然到了不可估量的地步。

作为我国呼吸系统疾病的先驱者,他不仅专注自身工作创新,更是促进团队工作创新,他将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结合在一起,领导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型研究方式,不仅获得国家与社会的肯定,还取得了桃李满天下的成就,为国家社会造就一批又一批人才。

钟南山还具有很强的预见性,早在疫情肆虐全国之前,他就曾向有关部门提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建议,这些建议为后期控制疫情打下了坚实基础。

疫情爆发期间,他不顾自身安危前往武汉,不仅在医疗技术上提供援助,还积极为当地抗疫工作贡献力量,亲自参与重症病房的建设,此外他还考察当地民情,倾听群众意见,一刻都闲不得。

他对得起人民的爱戴,也对得起“国士无双”的荣耀可为什么疫情之后他的口碑急转直下,当初的赞扬和感激变为如今的声讨和批评呢?

二、钟南山院士从“神坛”跌落

钟南山院士的专业自然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新冠疫情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这注定是一场“持久战”。

钟南山院士预测的不准确,就是他遭到质疑的首要原因关于冠肺炎的潜伏期,钟南山院士曾表示为2至3天,但是实际情况却是7至10天。

预测的不准确带来的质疑,在此后蔓延到了钟南山院士的决策上,一些人甚至对钟南山封锁城市的表示出反对在他们看来,反正封锁不封锁都会带来全民感染,干脆不要多此一举。

除此之外,新的声音又横空出世,但都在表达对钟南山院士的不满以及对疫情的恐慌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政策放松之初,这种不满和抱怨的情绪达到了高峰,为了缓解大众的心情,钟南山院士表示现阶段的疫情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可怕,无后遗症且一周左右便可恢复

疫情已然肆虐了三年,病毒也被稀释了很多倍,毒性比不得最初的时候,钟南山的言论一定程度上抚慰了公众大家也按照他所说的那样,正常上下班且做好防护。

病毒在不同人身上产生的效果其实是不一样的,这和个人的身体素质有关,有的人一两周就能康复,而有的人则需要花费一两个月,甚至有的人还会因此而丧命,这种个体差异造成的不同后果,让人对钟南山提出质疑,而相对激进点的人,则是选择直接辱骂

个别人的不满与怨气,尚且激不起多大的风浪,但是这少不了一些无良媒体的煽风点火,将此事无限放大,以至于更多的矛头都对准了钟南山院士,以至于钟南山院士遭受这一场无妄之灾

我们作为旁观者,更应该以一种清醒的态度去看待此事,事情是否属实?封城是否真的多此一举?

这些人会觉得封城多此一举,无非就是现阶段疫情已经平复下来,但是在当时,谁也不能确定疫情蔓延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封城不过是针对当时情况的权宜之计。

对于网上批评的言论,钟南山院士也面临着巨大压力。这些批评和辱骂仿佛直接将他的付出与贡献一票否决,这对于在防疫付出巨大时间精力的钟南山院士是不公平的。

他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也无法做到人人满意他作为医者,也只能凭借自己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未知做出判断。

小结

中国自古以来讲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不是“过河拆桥,卸磨杀驴”,希望大家不要将注意力单单放在钟南山院士的误判,而忽略他的付出与贡献。每一个为国家贡献的人都值得我们歌颂与赞扬。对于“跌落神坛”的钟南山院士,你又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呢?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在留言区留下您的想法,或者分享给您身边的朋友一起交流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神坛   院士   南山   国士无双   重灾区   安危   武汉   肺炎   疫情   现阶段   此事   批评   贡献   国家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