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终于不装了,想用两大底牌换中国援助,我们是否会同意?

如果说克里米亚事件是俄罗斯转向东方的开始,那此次的俄乌冲突则是把俄罗斯彻底的推向了东方。

中俄两国自1991年建交以来,一直都保持着不错的合作,俄罗斯自从受到西方的全面制裁以后,就开始深化和我国的合作,不管是加大对我国的天然气供应,还是开放海参崴港口(俄称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或是开放远东开发一些限制,都可以看出俄罗斯的战略转变。

看来有战争拖累的俄罗斯,现在确实需要我国的帮助,其国内甚至出现一种声音,就是要拿俄罗斯能源和军工两张底牌,来争取我国更多的援助。

是他们的自以为是,还是我们真的需要,如果真如俄罗斯所说,我们真的会答应给予更多援助吗?

俄罗斯所谓的底牌

第一:继承来自前苏联强大的军工科技。

自从前苏联解体以后,70%多的遗产都被俄罗斯继承,自然也包括强大的军工技术。要知道,当年的苏联可是比肩美国的存在,一度让西方国家忌惮不已。

现在俄罗斯还有几个镇国大杀器,一直都是军迷们讨论的对象,像“北风之神”核潜艇、“图-160”战略轰炸机、“萨尔玛特”洲际弹道D弹等。

我国发展之初,前苏联和俄罗斯都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助力,让我们军队走向现代化少走了很多弯路。可以说,现在我国有很多武器多少都有点俄罗斯的影子。

像我国的歼-11就是从进口的苏-27升级改进而来,通过对俄“基洛”核潜艇的研究,大大提升了我国的初代核潜艇的性能,还有AL-31、41系列的飞机发动机,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当时我国对战机发动机的研究和需求。

这还只是一小部分,俄罗斯在航天发动机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就连美西方国家都望其项背。如果俄罗斯能在军工领域核心技术方面,加强和我国的合作,我们或许在一些薄弱领域,取得很大的进步。

第二:俄罗斯丰富的能源的储备

众所周知,横跨亚欧大陆的俄罗斯国土面积是全球NO.1,地盘大也带来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储量,它已经探明的多项资源储量都排在全球前几名(其中还有一些没有探明)

比如现代社会需求比较广泛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他分别排在第6、1、2位。就连稀土这种战略性物资,他也排在第6位已经探明的储量就有1500多万吨。

更别说他的林业,矿产、等资源,更是羡煞一众国家,关键是他们人口只有1.46多亿,对资源消耗的也比较少,相比之下作为人口大国的我国,对这些资源需求量很大。

如果俄罗斯能够能源方面的合作,对我国进口能源方面也是一个不小的帮助。双方也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这两大底牌也是俄罗斯的立国之本,不过却有些人并并不看好俄罗斯,基辛格就认为俄罗斯在未来将会沦为三流国家

来自基辛格的预言

已经百岁高龄的基辛格,可以说是一位敏锐的政客,在很多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预测在30年以后中美印,将会是世界上实力靠前的国家,俄罗斯则沦为了三流国家。

现今俄罗斯的实力远在印度之上,基辛格为何会有此言论?

其实他是从此次俄乌冲突来分析的,俄乌冲突让俄罗斯的缺点完全暴露在了西方面前,让俄罗斯的军事形象严重受损。

除了自己的核威慑力量,俄罗斯已经不再被西方国家所惧怕。这也预示着,在未来的发展中,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限制会更加深入和持久。

芬兰和瑞典已经加入了北约,对俄罗斯来说不亚于乌克兰加入的威力,不排除日后乌克兰加入北语或是欧盟的可能。

俄罗斯虽然自然资源丰富,可是经济结构单一,在加上地广人稀,发展后劲不足,不过这也都是他的猜测,只要俄乌战争还没结束,一切都还没有定论。

其实俄罗斯是一直想融入欧洲的,奈何路没有走通,“迫于无奈”之下才把大战略转向了东方,如果真如大家所说的一样,我国会和俄罗斯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吗?

我国该怎样抉择?

俗话说“没有永远的利益,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首先是从本国的长远战略出发。

如果俄罗斯在军工以及能源方面,加强和我国的合作,我国或许会为俄罗斯提供一些帮助,这也只是双方正常的合作往来,如果说让我国和俄罗斯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估计是没有太大的可能性。

第一:我国现在的军工技术,比起俄罗斯来说并不逊色多少。

现在的俄罗斯主要还是吃前苏联留下的军工红利,在很多方面的升级研发还没有我们做的好。在空军方面,我们已经研发出了自己的第代战机,还自研出了过于自己的“涡扇-10”发动机。

在看海军方面,我们的052D以及055大驱,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况且我们还能建造属于自己的航母。

可以看出,我国已经完全走向了独立自研的发展道路,在电磁、激光武器等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即使在核潜艇和战略轰炸机上,还有一些细微的差距,相信经过我们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我们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其实这也只是一个伪命题,一个国家的核心技术,岂会如此轻易拿出来共享,尽管俄罗斯现在和西方国家关系不好,未必代表以后会一直如此。

第二:我国能源进口的多样化

我国一直都注重进口渠道的多样化,在只有平等的基础之上,我们愿意和各国进行经贸往来。俄罗斯能够为我们提供的能源供应,并不是不可替代。

就拿天然气来说,俄罗斯之前对欧洲的供应达到了每年1500多亿立方米的规模,而俄罗斯向我国的供应规模,即使算上在建的管道项目,最高才打500多亿立方米。而我国的天然气进口量达到了1500多亿立方米,俄罗斯的供应远远达不到我们的需求。

而土库曼斯坦通过管道每年可以稳定的,向我国提供350多亿立方米,澳大利亚则是长期稳定的向我们提供液化天然气,数量达到了400多亿立方米。

石油方面更不用说,除了来自俄罗斯的出口以外,中东国家也是我国重要的石油进口国。

写在最后

足以看出,即使这个伪命题成立,也不足以让我们完全倒向俄罗斯一方,这也不符合我国的长远战略发展。

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初,我国就已经表明了立场,不会偏向任何一方,同时希望双方能够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底牌   俄罗斯   基辛格   乌克兰   核潜艇   前苏联   储量   军工   中国   发动机   天然气   能源   战略   我国   国家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