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定位高手,擅长用这三个方法



懂定位,并不代表你能做好定位。

就如大家常说的:“定位一学就会,一用就错”。

很多人对定位理论如数家珍,大道理、大概念说起来滔滔不绝,但就是不知道如何结合实际情况让它落地,试问这样的能叫学会定位了吗?

全能大家王阳明说,知易行难,这正好说明了理论与现实是存在着很大差距的。

没有通过实战与实践的定位(理论),最终只能是一个听着很自嗨的空洞概念而已,它并不能为你(企业)解决在打造品牌与抢占市场方面带来什么有用的帮助。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一向倡导“知行合一”,而不是坐而论道。

作为能在激烈的同质竞争下发挥重要作用的定位理论(工具),我们更应着眼于实际(竞争态势),以及切实帮助企业通过定位来为其找到新的发展赛道(增长曲线),如此一来,定位才能大放异彩,进而为社会与企业创造价值。

那么,什么是有效的定位呢?

真正有效(成立)的定位,首先它能回答顾客为何要选你而不选竞争对手品牌的理由。

简言之,就是用一句话告诉顾客你和竞争品牌有何差异化(价值)。


老板电器用‘大吸力’告诉顾客炒菜时油烟不会四处跑。Ubras告诉顾客它是无码内衣,即便穿着跑步都不易走形。

一个真正能在顾客大脑(心智)中扎根的定位,它并不是靠套用一个华丽的词汇或整一个听来很高大上的概念做伪装,反之则是源于对背后多要素的深入挖掘和竞争战略洞察而产生的。

为何很多让人听起来觉得好有逼格的定位,最终都无疾而终了?

因为,那些所谓的定位从本质上来讲都是一些‘伪定位’。

伪定位,其实就是脱离了用户心智认知与竞争战略这两大核心基点下而自我(企业自身或老板)定义的‘定位’。

前不久有一个做瓷砖的企业找我们做定位咨询,说他们给自己的品牌定位为‘国潮’瓷砖,公司里的几个高管和市场部的也觉得这个很不错,说想蹭下国潮的热点,所以就想到了这个定位。

当我们经过深入细致了解和综合分析,一听到这个他们给出的‘定位’之后,我们也是表现了足够的专业素养,尽量保持不笑。

或许很多人都知道定位的重要性,但毕竟它不是一块砖,不能哪用搬哪,更不能不切实际的任性照搬照抄拿来就用。

伪定位有哪些表现特征?


| 遵循定位之道,让定位助力品牌长成参天大树

定位理论源于西方,但若想在东方(中国本土)用好定位,有一个核心关联要素必须先要弄清楚,即要结合本土竞争情况(态势)、顾客心智认知、消费习惯、文化背景等要素做综合而深入的考量与挖掘,要不然你做出来的定位就会水土不服,最终就会成为一个看似像模像样,实则没啥用的伪定位。

‘你的能量超乎你的想象’是不是一个听着很有逼格,实则用不了的伪定位?

确实是。

因为,它的背后是基于企业内部思维(或策划部人员)坐在办公室里面而定义出来的。而没有从外部竞争,更没有把顾客心智认知这一核心要素当作定位的源点,如此就怪不得会做出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定位(或广告语)来了。


定位之道是什么,做定位为何要遵循定位之道?

定位看似简单,实则背后隐藏着极为复杂,且千丝万缕的各种关联。

要不然大家都不用什么专业的知识和经验,也不需要动脑筋就能随便做一个定位出来了,那些专门做定位的咨询公司也不会说要收那么高的费用了。

真正的定位之道与定位高手,其实是善于通过用定位来化解难题,又称做定位的三大本领。


在商战中,真正的定位高手,都是善于窥一斑而知全豹的行家里手。

而真定位与伪定位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能帮你企业解决问题,后者只会给你制造问题。

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你战略上的缺失,这句话正好验证了战略的重要性。

就如很多企业只想着如何生产更多廉价的产品,却忽视了品牌战略对企业未来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一样。

因为光顾着做产品其实是战术上的勤奋,但要是没有清晰的战略定位牵引为你打造自己的品牌,并以此形成核心竞争力的话,最终只会沦为一个做嫁衣的工具。

代工大厂富士康如此之大,为何它没能做出一个可代表某一品类的独立品牌呢?说到底还是其战术上的勤奋掩盖了战略上的缺失所形成的。

虽然早期也做了一番尝试,并倾尽全力做了一款自己的手机品牌——富可视。但最终却没有在市场中留存下来,甚至是消费者连听都没听说过就消失了。

这其中最大的失败,归因于缺乏清晰有效的战略定位为其做牵引。

定位看似容易,做起来难度却很大。一方面它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做案头准备工作;一方面要考验一个团队的专业能力和实战定位经验,它可不是你随便去套个流行的词汇或抄个概念就能行的。

难就难在,它不是围绕自身产品和企业内部来做的,而是基于对外部各种复杂要素经抽丝剥茧而得以形成。

很多人做定位,在一开始就弄错了,以至于最终做出来的定位,怎么看都觉得不太对,这是何因?

因为,你用错了方法(工具)。

在做企业营销与战略制定方面,好多人喜欢用SWOT分析法。但它与定位(理论)有本质的不同,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以其代替定位,否则就会做出一个四不像的伪定位来。

如浙江有一门窗企业在找我们做定位咨询前就曾给自己的品牌定位为“不怕雨水冲刷的门窗”

而这样的‘定位’就是伪定位的最直接表现。

为何?

因为,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定位。

不怕雨水冲刷本来就是门窗的基本属性,它既不能体现自身品牌本质上的差异化(不能回答顾客我和竞争品牌有何不同),又不能给顾客一个为何要选你品牌的理由(不能回答顾客有何差异价值),如此这般的‘定位’只能是一个空中楼阁,它是没法真正在顾客头脑(心智)中扎根生长的。


SWOT理论(工具)虽然有其独特的战略价值,但它的战略源点与定位的源点不在一条线上,简单来说,SWOT可作为定位战略的一个分析和参考要素,但它不是最终产生定位的决定因素。

如早期在市场上投入了大量广告费,但后面又极速退场的茅tai红酒、娃哈哈童装、活力28、霸王凉茶等等。

这些大佬的背后,可以说要实力有实力,要资源有资源,为何就做不起来呢?

核心归因,是因为顶层战略上缺乏清晰而正确的战略定位为其护航,抑或是他们错把SWOT当成定位来用了,以至于最终走错了方向。

在愈发激烈的同质竞争下,一个企业或一个品牌要想冲出重围,光想着靠流量围着产品来砸广告是没什么希望的。


而应重新审视自身与外部竞争,并先于竞争对手及时打造出差异化的品牌定位,以及下大力气集中企业的所有重要资源去抢占该定位,这样才能让你的品牌更快的与某一品类划上等号。

如此,才是让你品牌在激烈的竞争形势下赢得顾客优先选择的正确做法,而不是左顾右盼,等等看看,最终错失了抢占市场的最佳时机。

尤其是那些初创新品牌和中小企业(自身没太多优势的)应优先考虑做差异化的定位,而后再来考虑如何做产品(研发)和做市场切入。

因为,在有了清晰而正确的定位做牵引之后,对于如何做产品和如何做市场切入这样的问题,到时自然会迎刃而解,切不可颠倒顺序,更不要任性随意为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源点   心智   要素   顾客   清晰   核心   概念   竞争   理论   战略   高手   工具   方法   品牌   市场   产品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