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望|19世纪后期,走上疯狂扩军之路的日本开始觊觎中国……

自1931年日本挑起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发动全面对华战争,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这个被军国主义毒害的东亚岛国,在长达14年的时间里,派出军队践踏中国的神圣国土,肆意残害中国人民,掠夺中国的宝贵资源,对中国犯下了累累罪行。

日本军国主义由来已久。

19世纪后期,它紧随欧美帝国主义强权政治和殖民主义脚步,开始了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的荼毒。

140多年后的今日,军国主义又开始在日本复活,日本与欧美强权国家一道,公然染指我国内部事务——台湾问题,意图阻扰我国的统一大业。

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鉴今。

回望历史,有助于全体国民保持战略清醒,认清日本军国主义的危害。

让我们一同来看一看日本在19世纪后期对华的侵略意图和卑劣行径。

1885年开始,日本走上疯狂扩军之路

许多读者兴许不知道,早在19世纪80年代,经过明治维新运动,日本迅速近代化,加之日本国土资源匮乏,日本的军国主义野心遂逐渐膨胀,开始觊觎我中华大好河山,并计划发动对华侵略战争。1885年6月,日本政府根据首相伊藤博文等人的建议,出台了十年扩军计划,这个扩军计划,目的很明确,就是针对中国,为发动大规模对华侵略战争做准备。由于当时的日本,经过近代化的明治维新,其近代工业已相当发达,因此,这个针对中国的十年扩军计划,依托日本雄厚的工业基础,在1892年提前3年就完成了。通过扩军,日军拥有了近30万的兵力,包括6.3万名常备兵(服役3年),组成7个师团;23万名预备兵(服役2年)。在海军建设方面,通过疯狂扩建,其联合舰队所属舰艇的总吨位,达到7.2万多吨,军舰31艘,鱼雷艇37艘,远超同一时期清帝国的水师(海军)。

《征讨清国策》暴露侵华野心

与此同时,在1887年,也就是中国的清光绪十三年,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竟然暗地里制定了《征讨清国策》,由时任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第一局局长、陆军大佐小川又次具体编写(小川又次在此后的数十年间,被日本军国主义者称为战略家)。这个用心险恶的征讨计划,充斥着强权政治的内容,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如草芥,其内容读来令人发指。

《征讨清国策》,就是武装侵略中国的计划书。该计划书认为,日本要想振兴,就必须征服比它大20多倍的邻国——中国。计划书详细分析了日本与中国的国力和军力,分析了中国在清朝政府统治下的种种弊端,得出了必须适时征讨中国的结论。该计划书还狂妄地论及了一旦占领中国,就将中国领土进行分割,有的直接划入日本领土,有的则建成依附于日本的附属国。其豺狼本性暴露无遗。

《征讨清国策》明确提出:“今日乃豺狼世界,完全不能以道理、信义交往。最紧要者,莫过于研究断然进取方略,谋求国运隆盛。”日本军国主义者所说的“进取”,就是用武力侵略、征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谓“断然进取方略”,就是断然侵略他国的方略。他们看到,欧美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坚船利炮横行世界、霸占他国领土、蹂躏他国人民、掠夺他国资源,当此“优胜劣败、弱肉强食之时”,崛起的日本决不能“吃亏”,要仿效欧美列强,参与到瓜分世界的霸权行动中去。

而他们的“进取”对象,选择了中国。在《征讨清国策·进攻方略》中,开宗明义地写道:“若欲维护我帝国独立,伸张国威,进而巍立于万国之间,保持安宁,则不可不分割清国(中国),使之成为数个小邦国。”这些狂热的军国主义者还无耻地解释说,英国能够保持富强,全靠被他们征服的殖民地——印度;日本要想富强和不被列强欺负,就要仿效英国,将中国变为日本的印度。在他们的眼中,中国的领土和人民可以肆意被践踏和欺辱,只要有利于日本民族的“发展”“安全”“振兴”。

日本之所以胆敢觊觎中国,是因为他们看到,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1851年至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1883年至1885年的中法战争之后,中国的国势日渐衰微,中国的清政府日益腐败而软弱。以中国的财政、经济而论,清政府“财政困弊”,其有限的国库收入,往往还填不满皇室各项费用、百官薪俸乃至禁旅10余万之八旗之所靡费,弊害百出。清政府的漕粮储备亦是捉襟见肘,一旦有事,漕运断绝,不堪设想。而且中国“道路粗劣,交通不便,即使一方告急,也不能从邻省调兵”。就外交而言,遇到欧美列强的霸凌行径,清政府软弱无能,“常让数步,仅望和平,于是更招外国轻侮”。正是清朝国力的衰微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令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侵华野心得以膨胀起来。

日本军国主义者还详细分析了中国军队的劣势。在《征讨清国策》中,小川又次指出了中国清朝军队的“短板”:其一,清朝军队没有实现由中央统一指挥、没有实行义务兵役法、战时无动员编制、武器装备五花八门、军官“不懂任何兵学,只图利己”,一句话,中国清朝军队是没有接受过近代化改造的老旧而陈腐的军队;其二,中国清朝军队虽然数量庞大,总兵力达117万人,但其中的30万“受华美之风侵蚀”的八旗兵、40万维护地方治安的绿营兵,以及10万蒙古兵,战斗力低下,“虽耗费国库款额巨大,都是有名无实之兵员”。能战之兵,是在征讨洪秀全太平军中出现的40万乡勇和团练。但是,“此二种兵……属各省总督巡抚分辖,并非归一名元帅统辖。故兵制、阵式、枪炮器械等各有差异,军制不能统一。”“一朝有事,聚合此种兵去作战,其不便必不可名状。”

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还窥伺和分析了中国的海军——水师,以及用于沿海沿江防御的炮台。他们逐一分析了中国的四大水师: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福建水师、广东水师,认为广东水师相当于海上缉私部队,木壳船难于参与海战;福建水师已在1884年的中法马尾海战中丧失殆尽;而北洋和南洋水师,只有9艘军舰可以参战,就是北洋水师在德国制造的定远、镇远、济远三舰和在英国制造的超勇、扬威二舰,南洋水师中的德国制造的南深、南瑞二舰和于福州制造的开济、镜清二舰。同时,他们认为,清朝水师官兵“学术贫乏”,因隶属关系不同,各水师之间不能相互支援。《征讨清国策》还对清朝海江炮台予以了侦察和研判,他们历数了旅顺口炮台、辽河口炮台、山海关炮台、北塘炮台、大沽炮台、吴淞炮台、福州闽江口炮台、虎门炮台、黄埔炮台以及长江沿线炮台后,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清国海河防御除北部少数一、二外,不过是耗费时日、金钱、人力构筑之无用之物。”

《征讨清国策》还分析了一旦日本出兵中国后,列强干预的可能性。小川又次认为,俄国正在解决中亚问题,抽不出身;欧美列强内部矛盾重重,无暇东顾。此时正是侵略中国的大好时机。

基于对我国国力、军力、政府现状以及国际形势的分析,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得出结论:“断然先发制人”,“同清国交战”,“乘彼尚幼稚,断其四肢,伤其身体,使之不能活动,我国始能保持安宁,亚洲大势始得以维持。”

北洋水师旗舰“定远”号。

图片翻拍自马骏杰著《档案里的中国海军历史》

《征讨清国策》中征服中国的罪恶计划

如何侵略中国?征服中国?在《征讨清国策·作战计划》中,小川又次狂妄地畅想着:“先以我国海军击败清国海军,攻占北京,擒获清帝。”

他的建议是兵分两路——

一路日寇“于山海关至滦河口之间登陆”,共动用6个师团,主力扫荡直隶北部沿海地区,攻下唐山后,“于唐山建立坚固根据地”,再继续西进到通州,“占领通州后,以通州为临时根据地,努力把地方物资集中于此,并立即围攻北京。”。一个后备师团占领山海关,阻断东北三省的清朝援军。

为了策应北路日寇对清朝首都北京的进攻,派出两个师团约两万人,连同日本海军自长江进入中国,首先占领上海,之后“水陆合力,攻克江阴、镇江、扬州、南京、九江、安庆、武昌、荆州、长沙、宜昌等沿岸要冲,于扬州、武昌各设师团本部,占领镇江、南京、安庆、荆州。于南京拥立明朝后裔。”以此搅乱南方,牵制中国南方军队不能北上援救京城。

小川又次认为,以区区两万日军博弈中国南方40万军队,是有把握的。他的依据是,南方“不满清朝之徒”众多,成立了众多反清组织,仅哥老会就有数万之众。日本一旦在南京拥立明朝后裔建立附庸政权,各派反清会党就会纷纷来归,聚集起大批反清队伍,“清廷必出现土崩瓦解之势”。其建议和分析可谓狂妄,但也是基于对当时清朝社会现状的分析。

《征讨清国策》对占领中国后的“设想”,更是令人发指。

这个计划鼓动军国主义甚嚣尘上的日本,将主权国家中国,进行“分割”——

其一,将辽东半岛、山东半岛、舟山群岛、澎湖列岛、台湾岛以及“扬子江沿岸十里之地”,划归为日本领土;该计划尤其暴露出对台湾的觊觎:台湾“壤极富饶,物产颇丰富”,“乃清国重地,常令世界各国流涎不已”,所以日本必取台湾,“于台湾设重镇”。

其二,“将现今之清国分割为若干小邦国”,让满清政府退回满洲(中国东三省)成立日本的附属国,并异想天开地提议,在中国广大地区“拥立其民族被尊为武圣之关羽后裔,或寻求其他名人封之于王位”,建立第二个属国。此外,于西藏、内外蒙古、准噶尔由达赖喇嘛及各酋长施政,附属于日本。将中国分割为“若干个小邦国”,有利于解除对日本的潜在威胁,有利于日本肆意掠夺中国的资源,有利于日本的“安宁”和发展。

其三,即使在侵华战争中,欧美帝国主义列强“乘机夺取清国部分土地”,也与日本无害,因为:“白人得寸地我得丈地,白人占小部,我占大部”。

日本军国主义的“代表作”——《征讨清国策》,通篇充斥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邪恶内容,是日本参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出兵表”。这个侵略计划是对世界和平与正义的公然挑战,是对人类文明的严重践踏与摧残。自19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日本军国主义者的策划和鼓动下,日本开始了对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和东南亚国家的侵犯和侵略,直至与纳粹德国、意大利为伍,参与到祸乱整个世界的战争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日本的军国主义,最终于1945年在世界正义力量的铁拳下,被击得粉碎。

1904年,在中国东北大地上,发生了日俄战争,日本打败俄国。图为1905年,日寇占领下的奉天(沈阳)街景。

日本对中国犯下的罪恶

《征讨清国策》抛出后的60年间,日本对中国进行了多次侵略: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此战后,中日签订的《马关条约》将宝岛台湾割让给日本,长达50年)、1904年发生在中国东北土地上的日俄战争、一次大战期间日本对中国山东的蚕食、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全境、1932年的一二八中日淞沪之战、1933年开始的日本对中国华北地区的侵蚀,乃至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对中国的全面侵略,都肇因于19世纪80年代开始滋生的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恶思潮。

日本通过侵华战争,不仅蹂躏了中国的土地,残杀了中国军民,还劫夺了大量中国的财富与资源,给中国和中国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仅在全面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就达3500万人以上,按照1937年比价,中国官方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达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5000多亿美元。关于日本掠夺中国资源,举两个小小的例子:1904年日俄战争之后的40年间,日本自辽宁抚顺劫夺煤矿资源2500多万吨;1939年2月,日本占领山东招远后的6年半中,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共劫夺招远境内黄金16.5吨、白银38.45吨、铜6226吨,还有大量的硫。16.5吨黄金,换算为克,就是1650万克!

参考资料:

南炳文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出版《清史》(下编)

李惠、李昌华、岳思平编、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出版《侵华日军序列沿革》

孙秀玲著、京华出版社2006年出版《一口气读完日本史》

2015年第9期《中国国家地理》杂志:“70年前,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李忠杰《抗战期间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丛书》总序

作者:冀川

来源:《工会信息》编辑部

扫一扫下载《中国工运》《工会信息》电子订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日本   炮台   北洋   中国   军国主义者   水师   军国主义   列强   国策   清朝   后期   疯狂   世纪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