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焕解读十大帝王7-混同戎夏,第一位统一天下的少数民族帝王

欢迎大家关注刘焕解读十大帝王系列,该系列首发于公众号,原本是“刘焕解读星座名人”系列。因很多人不喜欢星座元素,修改后去除星座元素,变成解读十大帝王系列。

1、秦始皇

2、刘邦

3、汉武帝

4、隋文帝

5、唐太宗

6、宋太祖


说到忽必烈,很多人第一个映入脑海的是早期港台剧带着大皮帽子、穿着黄袍的帝王形象,在很多中国人看来,忽必烈与一般中国历史上的汉人帝王形象并无二致,没有特别突出的印象。

而在外国人眼中,忽必烈却又是不同于汉人帝王的存在,就拿前不久热播的美剧《马可波罗》来说吧,美国人难得拍一部和中国历史有关的历史剧,结果很多人中国人一看,差点跌破眼镜,里面的忽必烈是一个长相邋遢、类似于野蛮人的一个大酋长,不仅如此,他还纵情声色,这使得该剧成为限制级,他的形象和剧中南宋汉人皇帝的形象可谓天壤之别,倒有点像土耳其、波斯的帝王。一时间,中国观众接受不了,心想着,这么纵情声色的帝王怎么能统一中国呢,应该亡国才对啊。见到如此异国风情的忽必烈,很多观众觉得煞是陌生,直呼:看来这个忽必烈不是中国人!

我想说,其实大家都误解了忽必烈,早起港台剧中将他完全抹去民族印记固然不对,然而美剧将他完全描绘为一位野蛮人,没有一点汉文化的印迹,这也是错误的。

人们不了解忽必烈,事实上,忽必烈是一位汉化颇深的少数民族帝王,可以说他是一位混同戎夏的皇帝,是的,皇帝,不仅仅是大汗。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拖雷的儿子,看过《射雕英雄传》的朋友应该对拖雷不陌生,他是一位蒙古王子,他的儿子忽必烈自然从小就生长在草原上,除了喝酒吃肉,就是纵马奔腾,过着无拘无束的日子。

如果是这样的话,忽必烈可能一辈子就是一位普通的少数民族首领,过着在塞北骑马打劫的日子,可能蒙古族也会像历史上的匈奴、突厥一样,难以入住中原,更不用说统一中国了。毕竟当时的忽必烈不可能想到这些,他的唯一偶像就是爷爷成吉思汗,他的爷爷天赋异禀,从草原上飞禽走兽的战术中悟出战争的真谛,几乎统一了这片土地上能够见到的所有草原,有这么伟大的爷爷,他还有什么其他的偶像呢?

然而,成吉思汗能够马上得天下,他绝不可能马上治天下,他死去不久,蒙古帝国就分崩离析了,正是缺乏政治凝聚力的体现。

蒙古本可能和历史上的突厥帝国一样,在塞北骤兴骤灭,直到忽必烈的出现。


早在13岁的时候,忽必烈就开始招揽门客,为自己出谋划策,很难说明,那个时候的忽必烈已经有了夺权的想法,但是13岁的忽必烈能够有意培植自己的势力,足可见其自信和胆魄。

就在这些门客中,有一个名叫姚枢的人。姚枢是何许人呢?他是一位程朱理学的信徒,是一个儒生。

姚枢出生在金朝,风雨飘摇中,他自己不保,便随着师傅一起投靠了蒙古军营,只求混得一碗饭吃。在那个年代,生活在北中国金朝的人可以说是活在地狱中,那个时候的金朝有三大隐患,一个是黄河泛滥,自从北宋末年靖康之变,一个叫做杜充的北宋将领掘开黄河抵抗金兵开始,黄河年年泛滥,在金朝末年,黄河最终崩溃,夺取了淮河的入海道,在今天的江苏省连云港市如海,巨大的黄河河流冲垮了窄小的淮河水道,造成了江淮地区大批的黄泛区,整个江淮地区十室九空,数百万人受灾与死亡。

第二个是农民起义,尤其在今天的山东,起义是一波接着一波,一对夫妇,名叫李全和杨妙真,轮番起义,把山东搅得天翻地覆。第三个就是金朝皇帝的覆盖,晚期的金朝皇帝几乎不问事,一个比一个昏庸,坐视灾民遍地、饿殍遍野,整个北中国,如同一座火药桶,不用蒙古人点火,随时都有可能爆炸,炸成碎片。

姚枢就出生在洛阳,正好处在金朝黑暗统治的最核心,黄河泛滥使得他无家可归,不得已投靠蒙古军营。

当时的蒙古军营,因为成吉思汗的政策,广收天下英才,不管你是什么教派,照收不误。成吉思汗就曾经招揽了儒学大家耶律楚才、藏传佛教大师八思巴、全真道家领袖丘处机,三教在蒙古军营互不干涉,至于成吉思汗,他本人并不信教,谁说的有道理,他有听谁的。

在这样的氛围里,姚枢等一批理学大儒得以安身立命,理学儒生和喇嘛僧人、全真道人甚至西域的伊斯兰信徒和睦相处,倒也是中国宗教史上的奇观。

就在这里,姚枢见到了窝阔台,姚枢在窝阔台手下谋得了一官半职,由于总是宣传自己的理学思想,姚枢受到了冷遇,不得已辞官隐居。

年轻的王子忽必烈当时正愁如何扩充自己的势力,他请教了蒙古营帐中的道长和喇嘛僧,发现他们除了宗教,在治国理政上并无良策。听账中一人说,曾经有一位大儒,名叫姚枢,不如去请他回来请教下,忽必烈决定试一下。

一日,忽必烈在账中看蒙古文写的喇嘛经文,这是他的爷爷成吉思汗命令国师八思巴创立的蒙古文,忽必烈对这些经文早已经厌倦,他觉得这些经文让人们去天国,但现在,他要在人间。

听闻姚枢来了,忽必烈打起了精神,一见便失望了,只见姚枢是一个黑瘦的老头子,头发都快白了,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

忽必烈问道:“你就是姚枢?”由于忽必烈自小生长的军营有不少辽金地区汉人,忽必烈会说汉语。

姚枢点头。他抬头见了见忽必烈,只见他身材魁梧,眼睛炯炯放光,脸很大,但是很精壮,典型的蒙古壮汉的长相,他看了看忽必烈眼睛,这位才20岁的年轻王子好像一只狼,要把他这只瘦弱的羊给活活吃掉!

姚枢气定神闲地说道:“在下正是姚枢。”

随后忽必烈问他有什么政见主张,姚枢便开始宣扬他的程朱理学,忽必烈一下子就火了,这些狗屁东西,有什么用,如果这位腐儒是这样一个书呆子,自己为何还要见他。

忽必烈越听越气,不想听下去,想赶走他。

如果忽必烈赶走了这位大儒,那么剧情合情合理,也就没有后面的故事了,忽必烈也不过就是一个粗鲁没文化的蒙古野人而已。

忽必烈压制住了自己,耐心地听姚枢说完。独有的耐心给了忽必烈帮助,也改变了历史。

姚枢说完之后,忽必烈便让他回去了。

随后几天,忽必烈又请姚枢来谈话,他说的还是理学一套,忽必烈似乎知道他有意为之,也就压制住好奇心,耐心听下去。


直到有一次,忽必烈请来了姚枢,问他有什么治国政策时,姚枢说:“王子天纵英才,之前几次我是想验证下王子有没有治国的耐心,现在我证实了,王子果然不同凡响。”

忽必烈问道:“依先生所见,应该如何治国?”

姚枢答道:“蒙古灭了数国,然而并未建立有效的政治制度,要想治理天下,必须行汉法。”

忽必烈问道:“什么叫做汉法?”

姚枢说道:“中华远古的贤能帝王,比如三皇五帝,早就总结了治国平天下的八个要点,分别是修身,力学,尊贤,亲亲,畏天,爱民,好善,远佞这八条。”

随后姚枢拿出了早已写好的文案,献给忽必烈,上面详细写了治国理政需要做到的三十年,分别是立省部、辟才行,、班俸禄、定法津、设监司、阁征敛、简驿传、修学校、重农桑、肃军政、周匮乏、停债负、广储蓄等。(《元史·列传第四十五,姚枢传》)

忽必烈一看就惊呆了,这就好比一位爱好物理的孩子第一次见到《时间简史》,这片文案折子为忽必烈打开了治国理政的大门,忽必烈第一次知道,原来自己困惑的问题压根就不需要绞尽脑汁自己想办法,中国古代的先贤帝王早就解决了,自己只需要照做就行了。

忽必烈觉得姚枢是一个奇才,便开始重用他了。

不久,姚枢的一件事情更加坚定了他的看法。原来当时的蒙古大汗是蒙哥汗,他是忽必烈的哥哥,拖雷的大儿子,为了把帝国牢牢掌握在自己家族手里,他分封了忽必烈,将漠南所有汉地的军政事务全权委托给忽必烈掌管。


要知道,这可是包括今天北中国内蒙、河北、山西、陕西、河南的一大块土地,这对于一直胸怀大志的忽必烈来说是天上掉陷阱,他欣然接受,大摆筵席,与营帐门客喝酒吃肉庆祝,所有人都玩得很开心,唯独姚枢一个人在那边呆坐不语。

忽必烈毕竟不是头脑简单的野蛮人,他注意到了姚枢的异样,当然请他过来请教,问道:“刚才大家伙都很高兴,为何先生却沉默不语?”

姚枢说道:“汉地是几代大汗千辛万苦打下来的,现在的大汗还没有意识到天下最广、人民最繁盛、最富庶的就是汉地,将所有的汉地都给了四王子,但是将来一定会意识到。假如有小人进谗言,王子危矣!”

忽必烈听了惊得一身冷汗,天枰座固有的镇定和沉着帮助了他。他反复权衡,第二天就去找了大汗蒙哥汗,退还了汉地管辖权。

蒙哥没有那么多计策,不至于钓鱼执法故意试探忽必烈,但是给了汉地之后,蒙哥也后悔了,却又不好意思要回来。结果第二天忽必烈主动退还了汉地,这让蒙哥喜出望外,他更加信赖这位弟弟。

事实上,蒙古的汗位争夺跟汉人朝代的一样激烈,忽必烈的韬光养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蒙哥更加信赖四弟忽必烈,给了他越来越多的权利。

三年之后,蒙哥分封诸王,要忽必烈在长安和开封中选择一处作为封地,忽必烈本打算选择开封,毕竟是金朝国都,也是姚枢建议,说,开封逼近黄河,容易泛滥且无险可守,建议他选择关中,最终忽必烈选择了关中作为封地,开启了他后期争霸的起点。

越来越多的汉人谋士来到了忽必烈左右,山西大同人赵璧不仅来到忽必烈的身边,还学习了蒙古语,翻译了《大学》讲解给忽必烈听,这是忽必烈最早接触到的儒家经典。

不久,赵璧又引荐了一位叫做王鄂的才子来为忽必烈讲经,王鄂是山东人,金朝的状元,他为忽必烈讲解了《尚书》、《易经》等儒家经典,《元史》记载,忽必烈十分好学,每天都要听到半夜,才会作罢。(每夜分,乃罢。)王鄂又举荐了名满天下的大才子,写下“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名句的元好问给忽必烈,忽必烈身边聚集了越来越多的汉人,他每天都和他们谈经论道,且尊崇儒学,元好问请求忽必烈接受“儒教大宗师”的称号,他欣然接受。可以说,现在的忽必烈哪里像一个骑马射猎的野蛮胡人,俨然一位虚怀若谷的汉人儒家帝王。

其中,一位和尚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他法号名叫子聪,俗姓刘,后来被忽必烈赐名为“刘秉忠”,刘秉忠不仅为忽必烈画了如今存世、最为客观的忽必烈画像,还为朝廷制定了一系列典章制度,最终就是他建议忽必烈选取《易经》“大哉乾元”作为国号,取名“元朝


就在忽必烈羽翼丰满的时候,他和蒙哥的矛盾也越来越大,蒙哥忌惮他的实力,兄弟二人生了嫌隙,同时,忽必烈“行汉法”的做法遭到了很多蒙古贵族、守旧派的反对,这方面,忽必烈具有坚强意志,就如同汉化改制的孝文帝一般,忽必烈坚定地维护汉法和儒学。

蒙哥与忽必烈最大的矛盾,就在于如何攻取南宋。

当时的蒙古帝国,早已经征服了几乎整个欧亚大陆,唯独东南部分的南宋帝国仍然存在。

蒙哥命忽必烈作为南征主帅,一再催促他南下进军。听说要领兵攻宋,忽必烈也知道,这是他树立威信最好的机会,但是身边的汉人谋士却建议他不要硬碰硬去攻打宋朝,毕竟南宋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一个城池一个城池去打,真不知道打到猴年马月。

于是,忽必烈在中原一带驻扎下来,却没有主动南征,这下子蒙哥不开心了,他觉得忽必烈不听话了,在和自己讨价还价,命令他南下攻宋,忽必烈突发奇想,决定学习父亲拖雷迂回陕西的做法,迂回包抄捣击攻南宋。

忽必烈把眼光扫向了云南。

云南和他的大本营长安相距数千里,那个时候还是大理国的统治,可以说,忽必烈能够想到灭亡大理,从云南包抄南宋的想法十分天才。

说干就干,忽必烈率领大军出发,南下四川阿坝地区,穿越大草原和大渡河这些无人区,进入云南北部,蒙古军人穿行山谷1000余公里,到达了金沙江畔。

到了金沙江畔,蒙古人傻眼了,没想到在西南边陲,居然有一条这么大的江河。

金沙江又叫做通天河,正是长江的上游,江流急坎,河床陡峻。纵横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望着湍急的江水,面面相觑。

蒙古人首先架设浮桥强行渡江,不久,大理国就烧毁了江上浮桥,蒙古人望江兴叹。

忽必烈也愁容满面,蒙古人本来就不擅长水战,尤其不会渡江作战,之前被长江阻拦,如今在这西南边陲,居然被金沙江阻拦了。

看到蒙古军受阻金沙江,大理国国王段兴智拒绝招降,以丞相高泰祥率军屯戍金沙江沿线,以为凭借天险就可以挡住蒙古大军。

忽必烈仰天长叹:难道蒙古征服大业就止步于此了吗?

而大理国已经提前开始了蒙古撤兵的庆祝。

一天,忽必烈正在营帐中发愁,一位籍贯陕西的汉人谋士前来拜见。

这名不知名的谋士问道:“大王是否在为渡江之事发愁?”

忽必烈点了点头,虽然心情烦闷,但是儒家思想的教育使得忽必烈颇有纳谏之风,懂得礼贤下士,他还是耐心地接见了这位不知名的谋士。

谋士建议道:“大王,在我的老家,陕北,虽然河水宽度并不高,但那儿的黄河也是十分湍急,我们老乡都喜欢用一种羊皮筏子来渡河。”

“羊皮筏子?”忽必烈很是惊讶,虽然他从小生长在大草原,羊是见了不少,但是羊皮筏子,他从来没听说过这种东西。

谋士接着说道:“羊皮筏子是用羊皮吹制而成,用的是整张羊皮,不需要缝合,足以用来破浊浪,过险滩。”

忽必烈大喜,蒙古人喜欢吃羊肉,军队中本来就带了不少羊,忽必烈又在民间征集不少羊,吹制成了上完羊皮筏子。

农历十月,秋高气爽,江水下降,正好适合渡江,蒙古人宰杀了上万只羊,吹成羊皮筏子,在一个深夜悄无声息地渡了江。


大理守将都已经进入了梦乡,在他们眼中,生长在草原上的蒙古人面对江水是无能为力的,谁也没想到,蒙古人居然如神兵天降渡过了金沙江。

1万蒙古铁骑靠羊皮筏子过了江,迅速在陆地列好队形,冲入大理国营帐,大理国溃不成军,蒙古人如秋风扫落叶般向大理进军,横扫千军、势不可挡,一天攻克数百里土地,逼近国都大理。

随着忽必烈攻入大理国腹地,另一路进军的蒙古大将军兀良合台也攻克了丽江,从侧后攻击大理军主力。

十二月,忽必烈成功和兀良合台会师,十万蒙古大军猛攻大理,经过三天激战,最终于十二月十五日占领大理,延续三百年之久的大理国灭亡。


此时,忽必烈又采纳了姚枢的建议,禁止妄杀,安抚百姓,稳定秩序,大理变成了蒙古帝国的一个州,自晋朝后,云南于1000年正式回归了中华大家庭,中间历经了南诏国、大理国的统治,如今分离1000年之久的大理国被忽必烈统一了,这是忽必烈的一项大功绩。一直到今天,云南都是我国的一个省。

此时的西藏,已经被元朝纳入了统治地区,整个西南边陲都归属了蒙古帝国,蒙古完成了对南宋的大包抄。

而蒙哥,则选择了四川作为主攻的重点地区。

谁也没想到,蒙哥居然在四川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该年二月,蒙哥率领4万大军进入巴蜀,先后苦攻下剑门、阆中多座城池,却在合州遭遇了狙击。

狙击他的人名叫王坚,那座城池叫做钓鱼城。

蒙哥亲自率领部队攻打钓鱼城镇西门,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在巴蜀山区完全失去了优势,特别还是不太擅长的山地攻城战,蒙古军队打了整整一天,没有攻下。

随后的几天,蒙古军天天攻打,却都没有攻下。

转眼过去了一个月,三月,蒙古军开始改变攻打方向,攻打东新门和奇胜门,同样没有攻打下。

蒙哥很是固执和执拗,钓鱼城已经吊起了他的胃口,他一定要打下钓鱼城。

转眼间到了四月,巴蜀开始下雨了,大雨一下就是二十几天,蒙古人不擅长雨天,个个叫苦连天,军纪严明的蒙古军队出现了松动,这种情况下,蒙哥在夜里亲自率领部队进攻,同样失败。

蒙哥攻打了数月也没有攻下钓鱼城,他问手下有何看法,有说退兵的,有说请湖北的忽必烈前来增援的,但是众多的蒙古将领却都建议强攻,毕竟蒙古人一路南征北战,遇到的困难太多,坚持到最后总能胜利,如果半途而废,哪有蒙古帝国?

于是,蒙哥决定强攻,决定以拉锯战拔掉钓鱼城,没想到,这一次没能成功,湿热的天气本来就让蒙古人生了疫病,如今士气低落,攻城成功更是遥遥无期。

这时期,忽必烈在干什么呢?

忽必烈还在湖北一带攻打南宋,忽必烈为何不来增援蒙哥呢?

表面看来,忽必烈似乎是难以抽身,但这恐怕也是借口,忽必烈恐怕也是想看蒙哥的笑话,他此时早就对蒙哥不满,想让他栽栽跟头。

忽必烈的小心思自然被蒙哥知道,可以说,蒙哥决定一回去就收拾忽必烈。

谁也没想到,上天不眷顾蒙哥,就在农历五月初的一天,钓鱼城的一发炮弹击中了远处的一处大帐,蒙哥正好坐在其中,身负重伤的蒙哥不久去世。

蒙哥大汗的去世在整个蒙古帝国引发了巨大的震动,蒙古帝国的西征行动完全停止,蒙古王子纷纷赶来吊唁,打着自己的算盘,准备争夺汗位。

其中,就有忽必烈。

忽必烈准备北上争夺汗位。诸王也和他说,大汗去世,他应该回去吊唁。

然而,忽必烈手下的一位汉人谋士却建议他过江,以抢占军功,同时,隐藏自己的志向,最终忽必烈听取了这位不知名谋士的建议,南下进攻鄂州,今天的湖北武汉。

得知蒙哥进攻鄂州,南宋军民死守,忽必烈未能攻下,南宋派遣了著名的奸相贾似道前来(关于他的忠奸,近来有不一样的看法),最终南宋军队聚集鄂州的越来越多,忽必烈发现自己资本已经足够多,便和贾似道签订合约退兵。

忽必烈北上回到草原后,和王子阿里不哥对汗位展开了激烈争夺,最终忽必烈获胜成为大汗。

忽必烈争夺汗位后,终于有时间腾出手来对付南宋了,忽必烈同样选择了襄阳作为主攻点。

独有的韧性和耐性发挥了作用,襄阳之战早在几十年前就打过,襄阳城池十分坚固,蒙古军队久攻不下,只能退兵。如今重新开打的襄阳之战让南宋猝不及防,但是蒙古同样久攻不下。

就在这个时候,忽必烈手下的一位将领,名叫阿里海牙的维吾尔人,建议先攻打樊城。

樊城和襄阳一江之隔,一个在江的北面,一个在江的南面,阿里海牙认为,蒙古之所以数十年没有攻下襄阳,在于他们没有先攻取樊城,他说:“襄阳有樊城,就好比牙齿有嘴唇一样,攻下樊城,襄阳必能不攻自破。”


忽必烈采取了阿里海牙的建议,忽必烈率领军队猛攻襄阳,就在南宋死守襄阳的时候,蒙古军队却虚晃一枪,开始了猛攻樊城的战役,阿里海牙调来西域的一种叫做“回回炮”的大炮猛攻城池和江上浮桥。

最终,“回回炮”立下了奇功,樊城的西南角被攻破了,蒙古军队如潮水般涌入樊城,南宋军民展开巷战,却寡不敌众。

樊城陷落了。

随后,阿里海牙架起了浮桥,水陆并进,向襄阳发起猛攻,江面上,炮火连天,南宋的舰船被击沉了数百艘之多。

看到襄阳实在苦撑不住,守城将领吕文焕向蒙古投降。

襄阳,这座坚守了42年之久的城市陷落。

襄阳陷落后,蒙古军队如秋风扫落叶般沿江南下。


七月,伯颜攻下扬州,扬州失守。江淮地区陷落。

第二年正月,鄂州(今湖北武汉)失守。

二月,丁家洲(今安徽铜陵)战役,宋军惨败,太平州失守。

二月底,健康(今江苏南京)失守。

眼看着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不保了,没想到忽必烈却突然让蒙古军撤兵了,这让很多人很是意外,以为逃过一劫了。

原来,忽必烈知道蒙古人不耐酷热,马上农历四月了,江南酷热,忽必烈决定修整一下,忽必烈一本正经的狡猾暴露无遗。

就在南宋欢欣鼓舞,以为蒙古退兵了,又开始了庆祝。

当年七月初,眼看着秋天快来了,蒙古军在镇江焦山江面集结,发动突然袭击,南征被重新开启。

十一月,伯颜率领蒙古军猛攻常州,在溧阳遭到了严重的抵抗,2万宋军大战5万蒙古军,最终全军覆没,壮烈牺牲。

农历腊月,蒙古军逼近钱塘江口,南宋朝廷小皇帝痛苦,太后谢道清也没有办法,孤儿寡母整天以泪洗面。

临安快失守了。

来年正月,蒙古军攻克临安,南宋朝廷灭亡,陆秀夫、张世杰等带领20万宋军出逃东南,同时,文天祥也在东南组织抵抗。

忽必烈不愧是听过儒家经典的人,他下令严禁屠城和抢掠,封闭仓库,清点户册,杭州就这样被保留了下来,直到元朝时期,马可波罗还在游记中赞叹杭州是“世界上最美的天城”。

忽必烈完成了壮举,他成了第一个统一全中国的少数民族皇帝,这项壮举,氐族苻坚没有做到,鲜卑族拓跋焘、元宏没有做到,契丹族耶律德光没有做到,女真族完颜阿骨打没有做到,但是蒙古族忽必烈做到了。

当然,忽必烈虽然深受儒家影响,但是他知道急切的汉化会造成不稳定,所以将元朝的汉化问题留给了太子真金一代去处理。

谁也没想到,太子英年早逝,完全打乱了整个元朝的步骤,忽必烈的后代一个比一个昏庸,没有完成汉化的元朝最终被朱元璋赶去了草原,这些都是忽必烈始料未及的。

由于忽必烈是蒙古族人,且元朝在民间的评价并不高,所以忽必烈被很多人误解,但其实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忽必烈,称得上一位贤君。他十分重视农业和水利,他设立了“司农司”、“劝农司”等专管农业的机构,以劝农成绩作为考核官吏的主要标准,并令人编辑了《农桑辑要》,同时,他还在各地建立驿站,并且重新疏浚开挖了隋唐大运河,修成京杭大运河,可以说,忽必烈是一位称职的帝王,这点是超越民族的,尤其是京杭大运河的开挖,功绩不亚于隋炀帝,但是并未像隋朝般亡国,可以说忽必烈对于民力还是节制的,如果后代再杰出点,忽必烈未必不如清朝初期的皇帝。

当然,他也有缺点,比如晚年好大喜功,进攻日本和爪哇,但是瑕不掩瑜,他仍然是一位杰出的中国帝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帝王   襄阳   成吉思汗   大理   蒙古   谋士   蒙古人   帝国   汉人   南宋   少数民族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