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存实亡的东周,为什么又撑了400年到战国末期才被灭亡呢?

#走进博物馆#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说到东周,大家对其最深的印象莫过于春秋战国,而并非一个完整的东周,东周的存在感在历史上极低,可它真正的灭亡要到战国末,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为何呢?

图片来自网络

本篇文章就来探讨一下东周的名存实亡,以及为何到如此晚才正式灭亡为周朝画上了一个句号。

一、西周的灭亡,东周的建立

首先来探讨一下东周的建立,平王东迁是东周建立的标志。

但是东周的建立和东汉可不一样,刘秀建立的东汉是一个非常稳固的皇室政权,这是西汉时中央集权专制皇权的建立已经为后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即便是当时社会动乱,也都是一些农民起义,没有出现有组织的政权起义。

而东周不一样,平王东迁后,国势衰微,诸侯崛起,礼崩乐坏,正处于动荡时期。众所周知,随着东周的到来,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而所谓的东周也只是成了“东周国”,这与西周的衰亡有着很大的关系。

周平王影视形象

西周开始走向衰亡,是以周穆王为转折点,当时几次征伐犬戎都失败了,再加上井田制也开始动摇,尤其是与周边少数民族的矛盾成为当时的主要矛盾。

到了周厉王时期,更是统治腐朽,即便是有“宣王中兴”,也没能拯救西周的国运。

维持西周王室统治的最根本因素是礼法,但是当时由于周宣王插手鲁国内政,随心所欲地任立国君,这才使得各个诸侯国逐渐放肆了起来。

西周最后一个君主是周宣王的儿子周幽王,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烽火戏诸侯”就是出自其手。

烽火戏诸侯

当然,西周的灭亡并不仅仅是因为周幽王的腐朽统治,当时幽王即位第二年,关中地区就发生了百年一遇的大地震。

《诗·小雅·十月之交》指出此次地震“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再加上“无草不死,无木不萎”的旱灾使得西周后期的统治越发艰难。

最终的导火索还是王位继承问题。

由于周幽王宠爱褒姒,废掉了申后、太子宜臼,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这令宜臼不能容忍,于是便逃亡到母家申侯处,联合申侯去讨伐周幽王。

图片来自网络

结果就是周幽王在骊山下被杀,他们还掳走了褒姒,将镐京洗劫一空,从此西周就灭亡了。

随后周朝出现了二王并立的局面,太子宜臼就是周平王,周幽王的另一个儿子余臣子携是周携王。

但是由于诸侯多拥护平王,最终携王还是被诸侯所杀。此时的周王室几乎已经无力与周边少数民族抗衡,于是只能在晋文侯、郑武公的拥护下进行东迁,至此,西周灭亡,开始进入东周时代。

二、王室衰微,春秋五霸

平王东迁之后就正式进入了东周,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整个东周时期可以大体分为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发生在春秋。

从平王东迁到齐桓公称霸是第一个阶段,这一时期周王室还有一定权势,但是正在经历礼崩乐坏、井田制崩坏,王室衰微、诸侯崛起的时期。

随着齐桓公势力崛起,东周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大概是公元前681到公元前547这一时间段。

春秋时期版图

这一时期大概经历了楚晋争霸,田氏代齐,弭兵之会、吴越争霸、秦穆公崛起等几个事件。

而第三阶段便是春秋末期,这时礼崩乐坏已经达到极致,各个诸侯国已经开始明目张胆地扩张杀伐,战争目的也发生了改变,从原来的扩张变为了“统一天下”目的。

第四个阶段就是战国阶段,这一时期是与前三个阶段对比最为鲜明的阶段,此时奴隶制已经彻底走向崩溃,封建生产经济秩序正在逐渐建立。

首先来看这一时期里的几个大事件是如何影响周王室衰微的,首霸中原的是齐桓公。

齐桓公

事实上在这一时期和齐国一起崛起的还有楚国,但是从地理位置上来考虑,齐国略胜一筹。

再加上当时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尤其是对赋税制度,管仲“寓兵于农,军政合一”,自此改革之后,齐国走上了称霸之路。

但是此时的称霸还不是明目张胆地扩张,齐国还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一方面“攘夷”驱逐狄人,帮助卫复国。另一方面“尊王”,派兵援助周王室平定内乱,帮助周王戍守成周,以此也使得自己称霸中原,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霸主。

随后随着齐桓公死去,齐国势力也逐渐衰微,另一边楚晋两国正在崛起,并进行了长达80年的争霸。

图片来自网络

晋国通过变法改革成为北方强国,而楚国随着周边的国家都开始依附于楚国而逐渐变得强大成为南方强国。

起初,晋国打着救宋的旗号向楚国发起进攻,即著名的城濮之战,楚国战败,此时晋国的势力达到顶峰。

但是楚国仍旧没有放弃称霸中原的野心,开始任用孙叔敖为令尹进行改革,整顿内治,兴修水利,发展经济,增强国力。随后与晋国又进行了好几次交锋,于公元前575年击败晋国,从此楚国获得了中原霸主的地位。

紧接着崛起的是秦国。

战国七雄

秦国的崛起与其他国家不同,它不像齐楚那样的大国,从西周开始就一直有着深厚的根基,秦国一开始只是西边的边陲小国,直到平王东迁,护卫有功,得到赏识与重用才逐渐崛起。

并且在一开始的时候,秦国很少与齐楚等国交锋,大多数都是和周边的少数民族进行交战。

所以秦国的崛起更多地是从各种紧跟时势的改革有关,比如说秦穆公时期任用百里奚进行内政改革,使得国家逐渐富强,随后还有商鞅变法等。

随着几国的崛起,开始出现了大国势均力敌的局面,大家僵持不下,但是由于前期一直投入于战事,消耗太多,到了中后期,各国都已无力再战,便有了中期的“弭兵之会”,所谓的“弭兵”其实就是一种缓战措施,一时间将楚晋作为中原霸主,另一方面,各个国家也借着弭兵的由头养精蓄锐,处理各自国内的事务纷争。

三、秦的统一,东周灭亡

处在春秋战国之交的是吴越争霸,拉开了战国的序幕,更是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前提。

此处值得一提的是井田制的瓦解,它不仅是秦开始一统天下开始的标志,也是奴隶制彻底瓦解走向封建制度的标志。

也正是因为如此,各国更加积极地寻求变法,原先的立法制度早已不能适用。

秦国的崛起就得益于这一时期的变法,当时已经有了魏国李悝变法,这为秦国提供了很好的示例,李悝留下了著作《法经》。

图片来自网络

随后紧接着就是吴起变法和商鞅变法,实际上到了商鞅变法时期,法治思想的体系已经比较成熟,再加上奴隶制也已经消亡得比较彻底,商鞅从根本上承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建立,即私人土地可以转卖的制度。

另一方面在农业经济上也确立了重农抑商的根本国策,这对后世几千年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中央政权方面,原先的门第世袭制度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军功爵禄制,这样一来一套完整的中央官僚体系就被建立起来,它的好处是提升了行政效率,并且重用了很多有真才实干的贤才,这样一来整个国力都得到了提升。

商鞅变法还有最重要的一项便是法治思想的确立。

图片来自网络

这是商鞅变法的精髓,《韩非子·定法》有言:“商鞅虽死,但秦法未败”,这种法治思想就一直在秦国乃至之后的秦朝保留了下来。

商鞅根据李悝留下的《法经》正式编订了第一本系统的封建化法律,它涵盖了从皇位订立、君臣关系、官僚体系再到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随着秦国在变法之后的兴起,统一战争也开始进行,此时的东周就已经名存实亡了,只有东周国还存在着。

图片来自网络

秦国采用了合纵连横的战术对各个诸侯国逐个击破,到BC266年,秦昭公采用了范雎的“远交近攻”的战略,而此时也只有赵国可以与秦国抗衡了,但是在长平之战之后,基本已经没有国家可以再跟秦国抗衡,秦统一天下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

BC246年,嬴政继位,从公元前230到公元前221年嬴政进行了十年的统一战争,最后建立了秦朝。

图片来自网络

东周国就是在嬴政即位之后被灭掉的,公元前249年,秦王嬴政派吕不韦去进攻东周国,主要是因为当时东周国的君主看见秦国崛起,但是仍然对击败秦国抱有幻想,于是便联合诸侯想要对秦国发起进攻。

但是实际上已经来不及了,东周国反而被秦国所灭,自此,东周灭亡。

四、结语

由此可以看出,东周之所以名存实亡,是因为周王室的衰微,井田制的瓦解,封建土地关系的出现。

这些都决定了周必然走向衰亡的命运。

但是以战国末年才作为其正式灭亡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平王东迁后,周王室一直以东周国的形式存在,一直到公元前249年被秦国消灭。

图片来自网络

其二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而儒家更是占据上风。

虽然当时已经礼崩乐坏,但是“克己复礼”的观念却也深入人心。所以即便是各个诸侯都有一统天下的野心,但是出于残存礼法的禁锢,以及七国鼎立局面的维持使得任何一个诸侯国都不敢宣称东周的灭亡,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


参考资料:《战国时期周王室早已名存实亡 为何直到战国末期才被秦国灭掉》

《东周王室弱小到名存实亡的地步 周王室是如何撑到战国末期的》

《西周末年,为何周平王选择东迁,开启东周历史》

《周王朝的迅速崩溃,与诸侯有关吗?》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东周   晋国   秦国   楚国   井田制   名存实亡   西周   王室   公元前   诸侯   战国   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