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章:人口负增长时代,中国怎么办?

人口问题,似乎总能牵动大家本已紧绷的神经。

比如,之前闹过一阵的“中国人口第一大国的位置被印度取代了”,以及,最近几天登上热搜第一的话题“出生人口跌破800万意味着什么”:

5月,一张数据统计图被无数人转载,根据初步估计,2023年新出生人口只有780万

而上一次我国出生人口跌破这一关口,还是在1939年……

而2022年,新出生人口就从7年前的1800万“腰斩”到了900多万。中国人口增速的下降,在历史上是空前的

过去数百年时间里,我国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占世界人口比重一度达三分之一,如果任由人口以目前的趋势下降,那么,到本世纪末,我国总人口占世界比重将不到5%,未来甚至可能跌破1%,中国将不再是一个人口大国。

5月26日,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兼董事局主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研究教授梁建章在新书《人口战略:人口如何影响经济与创新》的发布会上,将当下的人口现状形容为“崩塌”。

从2002年去斯坦福大学念经济学博士开始,梁建章就将人口和创新作为他研究的首要问题,虽然他预料到了我国人口的负增长趋势,但其来势之快仍让他始料未及。

《人口战略》是梁建章十多年来研究的总结跟结晶,正如他在书中所说:

很多经济学家虽然明白人口萎缩的危害,但并不清楚人口的数据;很多人口学家虽然知道中国的人口数据,但是并不认为人口萎缩是个坏事。

他觉得,我们真的是时候考虑一下整体人口战略了。

以下,是梁建章在新书发布会上对《人口战略》一书中重要观点的提炼。

人口创新力模型以及规模效应、老龄化效应

首先,贯穿《人口战略》这本书的就是“人口创新力模型”,这是我独创的一种分析框架:

创新力=人口数量×人口能力×(内部交流量+外部交流量)

我用人类的大脑来比喻,现在人工智能也是模拟人类大脑,智能取决于神经元的数量,相当于人口,神经元的强度,神经元的连接,则是内部跟外部的连接。

一个国家创新力是这样,一个个人创新力也是这样,需要自己有强的能力,也有跟内部、外部的交流能力。

我从这个框架引出了人口对于创新力的几个最重要的效应,包括规模效应、老龄化效应、聚集效应跟流动效应,今天拉出最重要的两个效应,规模效应跟老龄化效应跟大家稍加分析。

规模效应。人越多,越能促进创新。

过去农业社会,人口越多可能人均耕地就越少,马尔萨斯思想影响了很多人口学家、经济学家,包括大众观念很多年,但现在农业已经占GDP比例非常小,一个国家的竞争力、财富的创造能力基本上取决于经济的创新能力。

规模效应作为创新能力的正效应,在经济当中很普遍,尤其工业化之后。比如制造业,产量越高分摊成本越低,这是制造业上的规模效应;服务业中也有规模效应,比如说酒店业,有全国性的品牌效应,连锁酒店有规模效应。

但最重要的产业或者财富创造力最强的产业,也是科技竞争力至关重要的产业,是什么产业呢?我们叫做“信息服务业”。

信息服务业是一个广义的信息服务业,包括了像携程这样的企业,互联网公司,也包括AI公司、文化创意类的公司、游戏公司等等,这些都是未来占GDP比例越来越高的产业。

这些产业的特点就是它的规模效应更大,它的特点是客户本身就是服务的提供商,社交网络客户本身就是提供商。

而且客户直接参与创新,参与创造,比如你的搜索引擎用的人越多,你的算法越好,越多的人用携程,携程的客服流程优化得越好,在AI时代更是这样,庞大的本土市场对其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美国在几十年前虽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但是在制造业,甚至于传统的服务业品牌,对比德国、日本等国家而言并没有太大优势。

但是最近几十年,当信息服务成为经济体中最重要的产业,美国就可以享受规模效应,而且他会占领先机。

另外具有规模优势当然是中国,中国的人口规模比美国还大,中国在AI方面能力也很强,中国机器人有很好训练的场景,因为它有很大的本土市场,产量高,人才聚集,所以中国未来的智能产业也会享受规模优势。

这就是我觉得最要强调的一点:在未来最重要的、附加值最高的产业,规模效应比以前更加强烈,人口规模更加重要

另外一个效应,也是我做博士生研究的时候发现的,也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就是人口能力的老龄化效应

如果是一个倒金字塔人口结构的社会,年轻人相对老人比较少,年轻人就会被压制在更多的年长人的社会层级体系底端,活力会受到影响。

拿日本做案例。

日本是世界上低生育率最早受到影响的国家,生育率在二战以后就下降了,日本80年代GDP曾经一度达到美国120%,人均GDP超过美国,最近几十年创新力确实有很大问题,日本经济的问题是创业创新活力的缺失,美国高科技公司都是最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而日本最近几十年高科技公司还是一些老公司,即使这些老公司在新的领域竞争也落败下来。

日本高科技公司在新的创业创新领域做得差跟年轻人活力下降很有关系。年轻人晋升速度慢,晋升空间小,各方面活力,包括创业活力、大公司创新型项目的能力都会下降。

不光是日本,从全球多个国家来看,创业的概率跟国家的老龄化程度是有明显负相关的关系,越是年轻的国家创新活力越强。

中国是什么状态呢?中国的老龄化程度跟日本相比差不多有35年的延迟,日本发生的事可能在90年代,如果是中国老龄化会影响创新活力,也可能到2020-2030年会受到一定影响。

书里有很大篇幅分析各个国家,尤其是中国跟美国创新力的情况,大家可以详细去看。书中还讲到了资源与人口、资本、劳动力、养老问题,但最强调的还是创新对于未来发展最重要。

尤其在智能时代,未来人分成两类,一种是创造智能的人,另一种是使用这些工具的人,被智能服务的这些人,这两部分人要求不同,财富分配也完全不同。前者创造智能的人可能分得蛋糕比后者大得多。

这对于国家来说更是这样。如果一个国家的创新力很强,制造这些智能,比如说中国在制造机器人能力很强,把机器人卖给全世界其他的国家,那中国就能分到很大蛋糕,中国人均财富就会很高。

如果你仅仅是使用方,你分到比例很小。科技实力尤其在智能时代,将会更加决定整体经济实力,而人口是科技实力的保障。

这方面的结论就是,短期乐观,但人口问题是一个“灰犀牛”,必然会影响20年以后的经济活力跟创新。

人口形势与政策建议

我们人口的形势到底是怎么样的?非常不乐观。

首先,育娲人口两年前做过一个关于生育成本的分析,回答了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

从图中显示的生育成本可以算出,每个孩子养到18岁的花费,相对于人均GDP倍数,中国几乎是养育成本相对最高的国家,唯一比中国更高的是韩国,生育成本基本决定了未来生育率的走向。

中国的生育率已经是世界上“唯二”最低的国家,生2.1个是更替水平,中国1.1几乎减半。比中国更高的就是韩国,生育率确实比中国更低,中国生育率比日本低很多,因为中国生育成本比日本高很多。

虽然说工业化以后生育率下降是全球趋势,但中国生育率特别低的原因,分别是教育,房价,和生育福利缺失

全球最低的生育率会对人口总量跟新出生人口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现在是900万,未来会继续下降,因为我们只有1.1的生育率,必然是每代人减半,不是说停留在某个新出生人口的数值,而是会每代人不断下降。

现在的新出生人口其实比美国只是多了1倍,中国总人口是美国4倍,但新出生人口900多万,只有美国1倍多,那再过一代人,到二零五几年的时候,中国新出生人口会少于美国,这个我们都可能看得到。

这个也是非常令人震惊的,我从来没有想过中国的新出生人口在我有生之年有一天会低于美国,那个时候未来中国所谓的人口规模优势就不复存在了,总人口的下降会有一定的惯性,因为中国老人越来越多,但是我们看年轻人口的下降会很快发生。

这里再稍微提一下人口数据。我们曾经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现在就只占百分之十几,我们新出生人口只占世界的7%,但到本世纪末,我们有可能总人口占世界不到5%,未来可能跌破1%,中国不再是一个人口大国。

我总体还要提醒大家,人口问题影响中国经济可能要十年、二十年时间,是个“灰犀牛”

最近十几年中国人均收入还有比较大的空间,因为中国创新力相对于人均收入来说是超前的,短期中国经济是乐观的,但长期的问题是必然会发生的。

回到当下,我们到底怎么办呢?怎么样降低生育成本?包括教育、房价,生育相关的成本。最立竿见影的就是财税补贴、现金补贴、税务减免、购房补贴、福利托儿所,还有其他一些减负建议,最难的是教育的改革。

财税建议详细的在书里面都有,比如二孩每个孩子每个月1000,三孩家庭每个孩子每个月2000,递进式补贴;税务补贴,二孩家庭社保减半,三孩家庭社保全免;购房补贴,二孩家庭房贷利息减半,三孩全免,大量建立福利性托儿所,把入托率提高到50%,这个是最立竿见影,也是花真金白银。

还有一些确实有帮助,也是非常值得做的5个减负建议,男女平等产假制度,灵活办公,允许员工在一周中5天有2天时间在家里办公,携程现在就是这么做的,对员工满意度,尤其女性员工,兼顾家庭跟职业发展都有帮助的。

开放外国保姆,降低养育成本也有帮助,辅助生育技术,保障单亲家庭同等的福利权利。

最难的可能也是最关键的就是教育改革,现在的教育有太大的浪费,刷题的浪费,家长的压力,我们都知道用“内卷”这样的词来描述,怎么改?

减少不必要的筛选考试,节省大量复习刷题时间,缩短学制,取消中考,把小学、中学阶段从12年缩短到10年,普及大学教育,大学是宽进严出,大学毕业考作为最重要的考试……

不过这些都是很复杂的问题,欢迎大家可以一起探讨。

上面说的这些政策建议需要很大的财力,也需要相关部门的协调,所以从机制上可能需要成立一个国家人口政策委员会,来统一制定协调各项政策。

最后我还稍微补充,最近大家特别地担忧经济,就业不足、需求不足、产能过剩……

现在这样形势下发钱鼓励生育也是非常好的时机,不光为了长期中国创新力、人力资源去做投资,在短期也能够提振经济,提振需求,解决短期中国经济就业不足跟需求不足的问题。

“灰犀牛”是一个必然会发生的事,如果我们要改变中国20年以后的经济跟社会、跟创新力非常令人担忧的局面,我们必须现在就行动起来,让更多的社会资源去倾斜到有孩子的家庭,来逆转我们低生育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中国   人口   生育率   日本   美国   效应   活力   成本   规模   能力   智能   产业   国家   时代   经济   公司   梁建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