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合欢花

窗前绿地里有一棵合欢树,栽种此处三十多年了,树冠已长成十几米高,高过我家的窗口。每年的初夏时都会开花,成窗外的一道好风景。

窗前:合欢花开

白居易用“碧荑红缕”来形容合欢花;苏东坡是用诗句“可怜夜合花,春枝散红茸”来描述合欢树开花的。春枝(碧荑)指合欢树的树冠在春天已长有翠绿的羽状叶,叶子细小但密密麻麻,其特点是晨舒而夜合,所以也叫夜合树或合昏树;红茸(红缕)是指合欢花,全花呈丝绒状,我傻傻地分不清花瓣和花蕊,颜色从花丝底部的白色渐变为花丝顶部的粉红色。望去,像无数个粉红色的蝴蝶丛集在翠绿的枝叶上,微风轻吹时,“蝴蝶”的翅膀也微微开合……

细看,或如无数个用红丝绒做成的寸许大小的精美的茸毛扇,缀在碧绿的锦缎上,宛然一幅天工造化的艺术品。元人袁桷写合欢花的诗句:

“一树高花冠玉堂,知时舒卷欲云翔。马嘶不动游缨耸,雉尾初开翠扇张。”

古人认为合欢花也很像系在马身铃铛上的红缨,也将此花叫马缨花,所以诗中有“马嘶不动游缨耸”句。元人欧阳玄诗:

“白玉堂前夜合花,高高绿树散朱霞。朝来如见唐人画,系著谁家白鼻騧。”似也与“马缨”有关。

红色夜合花

在古诗文中,合欢常与“知时”或“蠲忿”这两个词一起出现。如上文中诗句“知时舒卷欲云翔”

杜甫《佳人》诗中:“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知时应该是指合欢叶的特点,合欢树羽状的复叶清晨舒展黄昏卷合。至于“蠲忿”,可能最早出现在《神农经》的记载中,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养生论》中有“合欢蠲忿,萱草忘忧”之说;《古今注》记载嵇康曾经种合欢树于房舍前,事实上,合欢树也是传统的庭院树之一。唐诗人陆龟蒙《庭前》诗:

“合欢能解恚,萱草信忘忧。尽向庭前种,萋萋特地愁。”

我觉得,说“合欢蠲忿”,最初可能出自《神农经》,是指合欢树的药用,而合欢树入药的部分一般指树皮,虽然合欢花也可作为药用,而诗人们写起诗来,往往没有那么严谨,让人感觉能“蠲忿”的就是合欢花。如宋人韩琦的《夜合》诗:

“合昏枝老拂檐牙,红白开成蘸晕花。最是清香合蠲忿,累旬风送入窗纱。”

好像能蠲人之忿的就是合欢花的清香。韩琦在另一首《夜合》诗里,还有另一种说法:

“得此合欢名,忧忿诚可忘。茸茸红白姿,百和从风飏。”说人们因合欢之名的吉祥和合而会忘了忿恚。

古诗也有用合欢花表达闺怨之情的。如白居易的《闺妇》诗,是借夜合花点出闺怨的:

“斜凭绣床愁不动,红绡带缓绿鬟低。辽阳春尽无消息,夜合花前日又西。”

唐*唐彦谦的《无题》,或许借用合欢花表达了青年女子怀春的情思:

“夜合庭前花正开,轻罗小扇为谁裁。多情惊起双蝴蝶,飞入巫山梦里来。” 还有一首竹枝词诗同样也是:

“钱塘江上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马缨花。”

此诗脱胎于元代张雨的《竹枝词》,张雨之诗的末句是“门前一树紫荆花”,流传到清代蒲松龄的《聊斋*王桂庵》篇中却是“门前一树马缨花”了。个人觉得“马缨花”比“紫荆花”更贴切和美妙!因为马缨花暗合着“合欢”之意,而在古代“紫荆花”则多表达兄弟之情。

僧人也写合欢花诗,宋·释智圆《题夜合树》:

“明开暗合似知时,用舍行藏诫在兹。绿叶红葩古墙畔,风光羞杀石楠枝。”读之有浓浓的禅意。

国学大师季羡林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1962年)写过一篇《马缨花》的散文。文中没有古人们所谓知时和蠲忿的感叹,将记忆中的马缨花(解放前)和现实中(解放后)生机勃勃的马缨花对比,说前者是照相的底片,后者是印好的照片,前者是影,后者是光,前者也许值得留恋,而后者却是更可爱的。说明花的诗意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的眼里,应该也是大不相同的。

黄昏合欢叶合,花更明显。

小诗一首,《闲读诗书,抬头忽见窗外合欢花开有感》:

闲来书里寻芳踪,字间花趣诗兴浓。

忽地抬眼望窗外,一树马缨红丝绒。

再作小词一首《调笑令*窗外合欢花》:

初夏,初夏,夜合花开如霞。

粉蝶飞集绿丛,翠红影透窗纱。

纱窗,纱窗,微风吹度暗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合欢   马缨花   花丝   竹枝词   紫荆花   花开   丝绒   初夏   诗句   诗意   合欢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