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追什么“星”?



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
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
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约10分钟后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
进入预定轨道
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
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点击阅读《祝贺!神舟十六号发射圆满成功》

5月28日
国产大型客机C919
从上海虹桥飞抵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首航成功,全网撒花

5月28日,上海虹桥机场停机坪,C919飞机即将首航。来源:新华社

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一个个载入史册的时刻
在这背后
是一批批隐姓埋名的科技工作者

他们胸怀祖国、淡泊名利、敢为人
在各个领域刻苦钻研
如同一颗颗明亮的星
闪耀于时代的苍穹

坚守一线
为科研奋斗终身



C919首飞上热搜

坐在前排的白发老人

C919国产大飞机总设计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光辉

引起了无数人的关注



研制之初

吴光辉带着十几名年轻人

成立了飞行控制律联合攻关队

他亲自兼任队长

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

在没有任何经验可循的情况下

开展了长期攻关

走过40余年的航空报国之路

如今,大飞机人终于迎来“圆梦之旅”



为了让中国的战机早日翱翔蓝天
从接到舰载机任务那天起
罗阳和他的团队
就一直奋战在研制现场
在任务最后冲刺的1个月
他也冲到了极限
每天工作达到20个小时


2012年11月25日
中国首架舰载机歼-15
圆满完成试飞任务
就在全民欢庆的这一天
身为歼-15舰载机工程总指挥的罗阳
却因劳累过度
永远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为祖国的国防事业
他献出了自己的最后一份力量
守护了这片土地上的万家灯火



“愿将一生献宏谋”
他没在西方名校留过学
没喝过一滴“洋墨水”
在共和国最艰难的岁月
他隐姓埋名28载
硬是在一张白纸上
书写了世界最快速度
独立研制出氢弹的神话!


他就是于敏
他的名字已永垂史册
但他却说
“一个人的名字
早晚是要没有的
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
便足以自慰了”


“我一直有两个梦
一个是禾下乘凉梦
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一辈子躬耕田野
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
不断刷新产量纪录


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
研究、应用与推广
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一颗种子改变了世界


“当国家需要我,我责无旁贷”
从2003年抗击“非典”
到2020年抗击新冠病毒
只买到无座车票的钟南山
坐在高铁餐车里
第一时间奔赴武汉


他经历过旧中国
分崩离析、任人宰割的苦难屈辱
也见证了新中国
一步步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
见证了14亿中国人民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2020年
84岁的他获得共和国勋章
但他始终没忘
自己是一名胸肺科的医生



纵观时间长河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
涌现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科技工作者

有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
后成为“中国航天之父”
“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
有长期隐姓埋名
扎根新疆罗布泊戈壁大漠52年
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的林俊德
有立志科学救国、阔别家乡30载
使中国成为世界上
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的黄旭华
……
时代在前行
他们的名字和贡献我们永远记得

扎根深圳
闪耀科技光芒



空间柔性机械臂的研发
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在国际上没有先例可参考
2023年“深圳十大杰出青年”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授王学谦
与团队积极配合、深入探索
最终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科研创新就像“升级打怪”
闯完了这关还有下一关
但他始终认为
深圳就应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改革开放中勇闯无人区
为引领全国科研和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2016年
黄惠入职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并以通讯作者发表了
深大史上第一篇
SIGGRPAH(图形奥斯卡)论文
实现了深圳大学计算机图形学
旗舰论文零的突破

同年,她单枪匹马创建
深圳大学可视计算研究中心
并用7年时间
将深圳大学计算机图形学
提升至国际领先水平


走进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映入眼帘的是八个大字——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2016年,陈晓非来到深圳
在年轻的南科大
创办了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

他数十年如一日
倾听大地心跳
把握地球脉动
仰观浩渺太空
只因“能为国家建设发展作贡献”


2012年完成博士后学业后
摆在张晗面前的有两个选择:
是留在国外
享受更优厚的待遇和更好的科研条件
还是回到祖国?
张晗选择了后者
“出去就是为了回来
要培养中国自己的人才
造中国原创的芯片”

2013年,年仅26岁的他
受聘为深圳大学特聘教授
作为国际上最早一批研究黑磷的学者
他让深圳乃至中国的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
在国际上赢得了一席之地


2022年11月1日上午
在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
著名科学家颜宁宣布
即将辞去普林斯顿大学教职
到深圳创立医学科学院

颜宁在获发聘书

出任院长致辞中说

“将脚踏实地、敢为人先

努力把深圳医学科学院打造成

立足深圳、引领湾区

辐射全国、有国际影响力的

生物医药人才培养

和科学研究、转化创新基地”


▲2022年11月1日,颜宁宣布全职回国,加盟深圳协助创建深圳医院科学院。

统计数据显示
2022年深圳新增
全职院士12人,总数达86人
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总数达2.2万人

就像颜宁说的那样
深圳就是科技工作者的梦想之都
而无数优秀的科技工作者
在各自领域潜心钻研
勇攀高峰,敢为人先
从深圳出发
推动中国科技再一次闪耀世界

要追就追最亮的“星”!



深圳的经济发展史
也是一部科技创新史
正是深圳的科技工作者
以智慧与才干、以拼搏与担当
做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

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是深圳这座城市的光荣使命
也是深圳科技工作者的时代重托


社会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离不开科技工作者
一代代科技工作者
以民族振兴为己任
把科学事业当作自己毕生的追求

今天
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科技工作者如同一颗颗明星

闪耀苍穹、恒久璀璨

因为他们

中国的科技事业

漫天繁星、生生不息
要追就追这样的星!

End
编辑:廖文靖、吴彬/实习
校对:王超逸
审校:刘 昊
来源:青春深圳综合整理自新华社、共青团中央、深政观察深圳大学本科招生、南方新闻网、深圳特区报、南方科技大学理学院、人才深圳、深圳科技创新

▼关注"青春深圳"微信、抖音、快手、B站、视频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神舟   空间科学   新华社   隐姓埋名   水稻   深圳   中国   祖国   科研   团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