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入关后曾强制推行剃发令,背后有何政治意义?

在历史上,汉人男子都是留着满头长发,并将头发挽起来盘在头顶,而满人男子是把头顶前半部分的头发剃掉,将后半部分的头发梳成鞭子,垂在脑后。

清朝入关以后,就颁布了剃发令,随着统一全国进程的发展,清王朝将剃发习俗推行到了几乎所有统治地区,这个习俗贯穿了整个清王朝历史进程。

剃发令是明清易代之际伴随满洲政权南下攻取明朝地方所实行的一项重要归化措施,是清朝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是清代中国人一项重要的身体标志。

学术界普遍认为,剃发制度对清朝的政治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在研究清朝的政治文化时,有必要对清朝的剃发制度进行研究。

清初剃发与满洲旧俗

发型和衣服是人类最显著的两个外在形象标志。早在上古时期,人们就将发型与衣服赋予了文化与身份的意义,并将其看作人与族群的重要符号。

在很多史书上都有提到过清朝初期的剃发令,剃发令集中在顺治年间,但在清军入主中原之前,努尔哈赤就在辽东地区颁布了剃发令。

1618年,努尔哈赤攻占了抚顺,抚顺的八百多个士兵被俘虏,并被强行剃发。1621年三月,努尔哈赤又攻占了辽阳,将普通百姓聚在城北,将奴隶聚在城南,派人传令说凡是自愿剃发的就不杀,如果有人不愿意剃发的,就会被处死。

于是辽阳的很多人都剃了头发。

但还有一部分人不愿意剃发,遭到了努尔哈赤的大军镇压,有的人被迫剃了头发,有的人被扔在了江里溺死。

在强迫汉人剃发的过程中,辽东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灾难。剃发与否成了清王朝判断汉人是否投降的标志。

皇太极比努尔哈赤的野心更大,态度更加强硬,他多次重申归服地区的人民剃发。

他攻下一座城就要求城内的汉人剃发,不愿意剃发的就将其头颅斩杀并悬挂在城墙上示众。

皇太极手下的阿敏对永平的官兵说过,皇太极让他驻兵在当地,就是为了养民,成就大业,还警告当地官兵别指望他会撤退,凡是不愿意剃发的人是不知道他出兵的意图,一旦查出来就一定会被处死。

1644年,清朝入关,清王朝强制推行的激起了汉人的强烈反抗,就连已经降服的明朝官兵也对剃发制度很是反感和抵触,所以,清王朝对剃发制度进行了调整,暂时中止了剃发令。

福临即位以后,由多尔衮辅政,国家权力主要集中在多尔衮的手里。

在多尔衮的支持下,清王朝又重新开始实行剃发制度,但是随着政局的变动,统治者对剃发制度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为了树立刚入关的满洲统治者在汉人心中的威信,清王朝对汉民采取了软硬兼施的策略,规定他们经过的州县地方,凡是愿意剃发归顺的,并且打开城门迎接的,就会有爵位和俸禄,世代享受荣华富贵。

如果不愿意剃发归顺的,一律杀无赦。

随着剃发令的实施,各地的反抗势力越来越多。面对民众的反抗,多尔衮意识到满族的统治还不稳固,剃发制度的实施不能操之过急,于是再一次停止了剃发令。

停止剃发令的政令颁布以后,全国各地反清的情绪有所缓解,清军抓住机会,迅速占领了北方地区。

1645年,清兵迅速南下,并摧毁了大顺政权和弘光政权,多尔衮认为此时天下已经大定,于是再一次恢复了剃发令。

多尔衮认为明朝有自己特定的制度,并用自己特定的制度统治全国,清朝也要用特定的制度巩固自己在中原地区的统治,所以便背弃了当初罢黜剃发制度时对民众的承诺,再一次开始实施剃发制度,且态度强硬,实施严格。

后来,经过清王朝统治者的一系列措施,剃发制度开始在全国实行起来。清朝统治者即使知道这种强权政治必然会引起极大的反抗,但还是坚持实行剃发制度。

清朝男子为什么要剃发

首先,清朝推行剃发是因为崇尚祖制,抵拒汉化。

满洲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满洲人的祖先是三千多年前商周的肃慎,两汉时期叫挹娄,魏晋时期发展为勿吉,唐代时期叫靺鞨,金代和明代叫女真,最后到清代的满洲。

他们一直繁衍生息,时代居住在中国的东北地区。

满洲是历经千年的古老民族,肯定有着深厚久远的生活习俗,而剃发就是满洲一直流传下来的生活习俗,是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的产物。

在金代历史上,金世宗曾下令禁止女真人将自己的姓氏改为汉人的姓氏,还不允许他们学着汉人穿衣服,一旦违反这个法令的,一定会被治罪。

金世宗颁布这条法令的意图在于防止女真人受到汉文化的影响,防止女真人汉化,这对于少数民族的统治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甚至是一件事关生死的大事。

1636年,皇太极曾将文武百官召集在一起,为他们读《金史·世宗记》,读完之后,皇太极接着这个机会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他说金世宗生怕自己的子孙效仿汉人,为了出现这样的情况,他早早地下了禁制。

皇太极还警告文武百官不要忘记祖宗的训诫,无论是发型服饰还是语言文化,都要按照满洲的旧制。并且要像之前一样,经常练习骑射技术。

虽然经常训诫,但是还有很多人对骑射还是懈怠,甚至荒废了。

之前,有大臣曾劝说过皇太极,改变满洲的习俗,效仿汉人的服饰制度,但他没有听从。 为了说服这个大臣,皇太极打了个比方说如果他和满朝文武穿着汉人的宽松的,带有很大袖子的衣服,身上佩戴者弓箭,如果遇到大军突袭,他们是否有能力进行抵御。

由此可见,满洲服饰和剃发习俗的产生,有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打仗方便。

1637年,皇太极向诸王和贝勒重申在服饰发和发式方面,后世子孙必须要一直遵循旧制,绝对不能轻易改变自己的旧制,效仿汉人。

皇太极还指出满洲以骑射为业,如果效仿了汉人的习俗,不方便佩戴弓箭,那么应该怎么练武以备战呢?射猎是演武的方法,服饰制度是立国的依据。

清朝初期的统治者认为金朝不提倡效仿汉族的原因中最重要的一条是,金朝因为废弃了少数民族原有的衣冠制度,导致少数民族固有的彪悍尚武的风气逐渐被汉人的文雅所取代,最后被汉民族融合同化,彻底消失。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也开始效仿汉人,导致鲜卑族在短短百十年间就消失在河洛地区了。

这些事例时时提醒着清王朝统治者不能赴他们的后尘。

而且,当时满洲只有百万人口,很缺乏民族自信心,他们认为如果自己不主动将汉族同化,那么他们必将会被汉族同化。

清朝推行剃发,也是为了辨别顺逆,催折汉人。

多尔衮曾经说过,由于无法分辨民众是否归顺,所以便命令其剃发,以此来分辨他是否归顺。

如果愿意剃发,便说明真心归顺,这些人可以保留原来的地位,得到朝廷的优待。如果有人不愿意剃发,说明他还在怀念明朝,不愿意承认清王朝的统治。

从多尔衮的话中可以看出,清朝统治者认为汉人只有剃发了才是真正的降服,才是真正改变和折服了汉人的民族气节。所以,剃发是被当作一种政治态度和政治行动来对待的。

坚持推行剃发制度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了维护满清的长远统治。

一个新王朝就应该有新的制度,并将这个制度贯穿到臣民中,这样才能巩固自身的统治。 清王朝统治者让汉人和满人统一发式,是为了让臣民养成共同的生活、习惯和心理,这对加强民众的凝聚力,维护王朝的统治有着重大意义。

清朝剃发制度对清朝初期统一进程的影响

从1644年到1645年,短短几个月时间,清军就实现了长江以北地区的统一。而清军统治长江以南地区,确立对中华大地的统治却花了二十年时间。

清军之所以能够顺利统治长江以北地区,而在统治长江以南地区地区时历经坎坷,不仅是因为明朝政府在江南的统治和江南士大夫对清朝的敌视,主要是因为清朝统治者政策的失误。

清朝入关前后,为了突出满洲贵族旗人的核心统治地位,在汉人中强制推行剃发令,丝毫不尊重汉人的风俗习惯。

这个政策从努尔哈赤进入辽沈地区一直到统一全国,都遭到了汉人的抵制和反抗,还导致了很多次抗清流血战争,对当时清王朝的统治产生了深远的政治影响。

江南地区因为剃发令的实施,经常出现抗清斗争,虽然这些抗清斗争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并没有影响到满人的统治,但是却阻碍了满人统一全国的脚步,延缓了清军的进攻日程。

头发的变迁在清朝是事关生死的大事,在剃发令的强制要求下,民众要不留发,要不留头,毫无选择的余地,但是汉人是不屈不挠的,即使被剃头,也不会轻易服从清王朝的统治。

清朝统治者颁布剃发令,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但是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反而延缓了清王朝统一全国的进程。

清军从进入北京,到西征打败李自成,再到攻下南京,仅仅用了不到一件时间。

当时,清王朝并没有遭到江南地区的大力抵制。但剃发令一经颁布,很多人开始有着抵制清王朝的想法,并开始举兵反抗。

清军因此陷入了一场入关以来最顽强而持久的抵抗,最后经过二十年的斗争,才终于征服了长江以南地区,统一了全国。

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因为不断发生斗争,导致了无数人民的牺牲和财产的破坏,社会生产力大大下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

剃发是满洲铁蹄意识下归顺和服从的标志,也是清王朝权威的标志。剃发极大地激起了汉人的民族仇恨,打击了千千万万人,严重伤害了民族感情,同时还大规模地制造了血腥恐怖,不仅破坏了民族和睦,还妨碍了国家统一,是一项错误的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努尔哈赤   满洲   明朝   太极   剃发   头发   汉人   统治者   清朝   意义   政治   制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