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岗”,一场妈妈的工作降级

“妈妈岗”,顾名思义,就是为妈妈们设置的某些工作岗位,“主要用于吸纳法定劳动年龄内对12周岁以下儿童负有抚养义务的妇女就业,工作时间、管理模式相对灵活、方便兼顾工作和育儿的就业岗位”。

这对于当妈——甚至怀孕——即失业的女性来说,算是留了一线活路给大家。不至于让很多母职上身后就被迫卸下工职的妈妈们又二次“被迫”,成为all in的全职妈妈。

如果说,结婚是爱情的坟墓,那么当妈就是梦想的熔炉。尤其是职业生涯这一块,绝对帮你熔得干干净净。

根据育娲人口研究智库的数据统计显示:近三十年来,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呈下降趋势,从1990年的79.39%下降到2019年的68.57%。

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的原因,除了与经济转型、女性受教育年限普遍延长,参加工作的时间也推迟因素有关之外;也与更多的女性成为家庭主妇、育儿责任增加、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这三个原因有很大关系。

除非你有强大的外援,否则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女性来说,一旦扛起“母亲”这个角色基本意味着中短期内——甚至此生——在职场只能沦为边角料角色,会议室内的隐形大姐、办公室里的“便利贴阿姨”。

我们的身边总有这类真实事件发生:

生孩子前,她是混迹职场多年的精英,已在单位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生完孩子回到工作岗位后,同龄男生已经成为她的部门领导、她的亮点工作被接替者占有、她手里的资源也被“分担”(瓜分)干净。每当她想挣扎、“向前一步”时,耳旁就会传来“你都有孩子了,还那么拼干嘛”“当妈的人了,要以孩子为重”这样的话。于是,她逐渐在工作中丧失了话语权、沦为单位里的边缘人。

比这样的事件更惨的是:从领导得知她怀孕后,公司就想方设法“踢走她”。孩子有了、工作没了,再也没有职场能让她“返回”。

看多、听多、甚至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后,“妈妈岗”的诞生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缓解生育后的女性再就业的“妙计”吧。但“妈妈岗”的设置也确实让诸多妈妈们开心不起来。

首先,“妈妈岗”的灵活性很高、但安全性很低。

从已经公布的一些文件来看,“妈妈岗”的岗位主要包括客服专员、工厂普工、基础销售员、配送员德等工种。

这些岗位的优势在于“灵活”,包括上下班时间相对灵活——不用“朝九晚五”、工作地点灵活——可以在外面跑单、在家用手机和电脑与客户联系。

确实很灵活。

但如果你想在这些岗位里寻找“五险一金”带给你的安全感、“师医公”带给你的稳定性,那是绝无可能的。根据媒体上已经公布的一些文件看:

薪资,有但不固定,几乎都是底薪+提成模式,赚多赚少全看你个人吆喝,社保是“真没有”,劳动协议是“应该有”,补贴也许“可以有”。

更不用说随着业绩达标、专业技能提升随之增加的升职加薪了。“妈妈岗”的“灵活性”决定了它与职场晋升空间这块绝缘。

总之,“妈妈岗”就是做一天和尚化一天缘。

其次,“妈妈岗”的门槛不高、但折损不低。

客服、生产线女工、基础销售这类岗位通常对学历和技术的要求并不高,所以你很容易找到工作。但这也意味着你年少时苦读多年、又在原来的岗位上摸爬滚打许久好不容易拿到的学历、学到的技能、积攒的人脉、以及配得上自己所创造价值的薪资统统化为乌有。

不是说劳动有贵贱,咱们瞧不上蓝领、体力劳动者。只是,如果当时知道会有今日,当初何必还要牺牲自己那么多玩耍的时间、浪费父母的精力和财力、吃一遍“北京女子图鉴”的苦,好不容易修炼成一名职业女性后。没几年就因为孕育了人类的下一代,自己就被“贬下凡间”,多年修为、一朝化为乌有。这折损率着实过高了。

但这么高的折损率,几乎是全世界面临生育选择的女性都要面对的困境。

沙尼·奥加德教授在其著作《回归家庭:家庭、事业与难以实现的平等》里深入采访了35位居住在伦敦的全职妈妈。

她们(除了其中一位之外)都受过高等教育、经历过多年的专业训练和职场磨砺后成为律师、会计师、教师、设计师、记者、医生、出版商、学者……她们有着高额的薪水和远大的职业前景。在这些人原来的人生规划里是没有全职妈妈这一项的,但她们离开职场的时间为3-17年,平均不工作时长为8年。

值得注意的是,这本书中采访的对象是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女性,她们的丈夫一人收入足以支持一家人过上很不错的生活,她们在育儿和家务上也能够雇佣得起钟点工帮忙。可即便如此优渥的条件,也难以确保她们不经历职场断层。

更何况是没有老人帮忙、难以支付起外援的普通女性,即使曾经能够凭借自己的头脑和努力,在大城市落户、扎根。最终轮到生育这道坎儿时,也只能被迫用自己拼来的职业生涯换一个“给孩子完整的童年”。

最后,让人难受的是“妈妈岗”设置的本质。

“为就业困难的妈妈提供就业岗位、能够为家庭增加一份收入”,这些是“妈妈岗”设置的表象;但入职门槛低、工作时间灵活、请假便捷这些“优势”都是为了给育儿扫清障碍、让女性能够更方便、更迅速的从工作岗位“回归家庭”去照顾孩子。

“妈妈岗”的本质还是把育儿的重担丢给了女性、把职场的可能性排除在母亲这一角色之外。

女性“回归家庭”没有问题,但不能当我们不想待在家里的时候“出不来”;女性照顾孩子也没有问题,但不能让我们全力承担,连孩子他爹本该承担的育儿本职也一并包揽。只有“妈妈岗”没有“爸爸岗”的设置,就已然折射出当前家庭抚育责任分配严重不均的现实。它多少有点遮羞布的意思:让妈妈们看上去像是能够平衡工作与生活的样子吧。但“遮羞布”的后面,却没有妈妈们在职场的容身之地。更何况,现在还有哪个“不自量力”的妈妈,敢去追求“平衡”呢?

职场氛围已经对女性很不客气了,“再就业”岗位的设置也在进一步加深社会对于传统性别分工的偏见。唉,这届妈妈,真是被迫“既要又要还要”,“羊毛”全在我们一人身上薅完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妈妈   遮羞布   客服   工作   岗位   灵活   多年   孩子   家庭   女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