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一老一小 千年古村里有“向往的生活”

“千年古驿·万象福地”。在温州市鹿城区山福镇,有这样一个千年古村,名叫驿头驿阳村,位列“全国十大最美乡村”和浙江省首批未来乡村。近日,记者调研走访驿头驿阳村,探寻千年古村里“向往的生活”。

驿头驿阳村户籍人口2281人,60岁以上老人522人、18周岁以下儿童307人,“一老一小”人口占比超过了36%。作为华侨村,侨胞们因为工作原因往往常年不能回家,家中“一老一小”的生活是身处海外的侨胞们永恒的牵挂,正因如此,聚焦“一老一小”成了驿头驿阳村在未来乡村打造过程中的重点。

驿头驿阳村的中加友谊馆 记者 杨烁 摄

“侨”文化扮靓幼有所教

家长不在,孩子们的生活如何保障?“村中一些家庭孩子是由老人在照顾,总会有些力不从心,大家就群策群力,给村里老人小孩们提供服务和帮扶。”驿头驿阳村相关负责人介绍,据悉,在村干部的推动下,村里成立了3支由村两委、党员志愿者等组成的“福伯帮帮团”服务队,对“一老一小”重点人群提供关爱帮扶服务,2022年以来,合计帮扶老人、儿童1500余人次。

瓯智侨研学服务中心 记者 杨烁 摄

为了让家长教育不缺位,村干部们带头给孩子们上免费的公益课,充当临时“妈妈”,驿头驿阳村妇联主席诸林约就是课堂上的常驻老师。给孩子讲解爱国主义、防范溺水、消防安全、遵纪守法等知识。“村级妇联工作没有朝九晚五,只要孩子需要,我都会第一时间到位。”诸林约说。

孩子们在瓯智侨研学服务中心自己动手做面点食品 记者 杨烁 摄

孩子的生活有了保障,教育就成了头等大事。为了确保孩子们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驿头驿阳村决定引进研学机构入驻,让孩子们能体验多种不同的文化。手工制作、温州非遗、和海外华裔儿童交流……孩子们在瓯智侨研学服务中心开拓了视野,锻炼了动手能力。

数字化加码老有所养

侨胞工作在外,对家中的情况不能实时了解,家中老人有需求往往不能及时解决。“我们远在海外,家里有点事只能麻烦村里,尤其是吃饭问题,我们情愿花点钱,就怕老人吃不好、吃得少。”侨胞程先生说。

邻里食堂 图片由驿头驿阳村提供

在充分了解村民的需求后,村里第一时间建立了邻里食堂,食堂面向60周岁以上老人和低收入群体设了爱心价,每人每月200元。而为了照顾行动不便的老人,村两委积极发动志愿者开展接送、帮厨和送餐等志愿服务,让每位老人都能享受到优质的餐饮服务。

“我们每月15日会固定开展老人集体生日会,生日会还会拍照留念,让老人更有归属感。”山福镇党委副书记邱晔介绍。华侨乡贤们看到邻里食堂有这么好的餐饮服务,也纷纷向食堂捐款,帮老人家做寿,邻里食堂是越办越红火。

在数字驾驶舱汇总的老年人健康手环记录情况 记者 杨烁 摄

子女不在家,老人的健康问题是村里最关心的事。但通过实践发现,仅靠现有的志愿者很难覆盖全村的老人,有紧急的问题也难及时发现。对此,村两委将解题思路放在了数字化赋能上。“我们给村里213位60岁以上老人发放了智能手表,能实时检测老人的各项健康体征,上报到大数据中心。尤其是老年人摔倒时,我们平台就会收到警报,我们就会同时联系老人本人、子女家属以及老人的医生,给老人一个安全的防护网。”邱晔说。

除了健康检测,小手表还有大用途,针对老人出行无智能手机扫码不便的问题,驿头驿阳村将“安身码”“医护码”等集成在智能看护手表中,“点击屏幕即亮码”方便老人出行、就医等日常需求,属全国首创。

【记者随笔】

“幼有所教,老有所养”,这是中国社会自古以来所追求的社会理想,在这座千年古村里,记者看到了这个理想在逐步实现。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两兄弟的第四世孙程澥定居于此,传承“二程文化”。千年商港底蕴和千年文脉传承,这个古村落正通过数字化手段,让未来乡村的建设蒸蒸日上,也让村子也有了更多发展的活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村里   千年   侨胞   邻里   志愿者   食堂   乡村   老人   记者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