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22个兵团,21个被歼灭,一个兵团到底多少兵力?

熟悉解放战争的人,想必对兵团这个名词都不陌生,无论是战争初期一度声威赫赫的汤恩伯兵团还是在东北战场上给四野带来不小威胁的廖耀湘兵团都是国民党的精锐部队。

根据记载,在解放战争期间,蒋介石一共将其麾下的部队分成了22个兵团,这些兵团构成了国军作战的主力。

看到这里,想必很多人会好奇,兵团这个概念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国民党的一个兵团到底有多少兵力?

蒋介石

兵团的由来

在中原大战结束之后,蒋介石基本上完成了对国民党军队的掌控,此时摆在他面前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对进行军队进行有效地管理。

毕竟此时的国民党只是实现了表面上的统一,其内部还是派系林立,各个军阀与蒋介石之间始终是面和心不合。

在这种情况下,建设完整而有效的军制对加强中央政府的掌控力是很有帮助的,所以蒋介石迅速推进了这项工作。

回过头来看,蒋介石在这方面做的并不好,他并没有建立一个完善而明确的部队编制和机构。蒋介石先后抛出了很多部队编制设计,导致国民党军队内部的管理异常混乱。可以说单在这一点上,国民党军队就是远不如解放军的。

蒋介石

在部队的基础编制上,蒋介石使用的是军、师、旅、团、营、连、排这种如今很多人耳熟能详的配置。一般来说,一个军包含3个师,一个师下辖两个旅4个团,团以下则基本是3个下级单位。

回过头来看,在基础的军队编制设计上,国民党政府是问题不大的,毕竟这方面有来自全世界各国的成熟经验。

但是到了军级以上,蒋介石设计的部队编制就开始出现问题,比如他曾经先后提出了大本营、行营、剿总、绥靖公署、战区和兵团等一系列纷繁复杂同时又彼此重合的概念。

这种复杂的体系搞得基层指挥混乱无比,进一步加剧了国民党军队因权责不明而互相争功诿过的现象。

国民党

事实上,兵团这个概念最先出现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当时蒋介石为了让地方部队更方便地进行联合作战,在集团军之上设置了所谓的兵团。

兵团司令能掌控多个集团军,可以把更多力量集中于一点,和日军进行大规模的作战。

不过这一次蒋介石却“好心办了坏事”,因为在此之前,他已经在集团军之上设置了“战区”的概念。

这就导致,战区和兵团的编制常常出现彼此重叠或者是冲突的部分,如果战区司令和兵团司令是同一人,那指挥起来倒没什么太大问题;

但一些地方,战区司令和兵团司令由不同的人担任,那战场上就有可能出现相互冲突的指令,导致基层官兵无所适从。

抗日战争

因此,没过多长时间,蒋介石就不得不亲自取消了兵团的编制,改为统一由战区司令指挥战斗。如此一来,总算是让部队的调度和行军变得顺畅了不少。

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又对军队的编制重新进行了调整,用总部替代了“大本营”,随后将战区的级别提升并取代了行营,此时一个战区往往包含两到三个省份的军队。

然而,国民党军队内体系混乱、彼此争功的问题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在解放战争开始后变得愈发严重。为了加强对军队的管束和指挥,蒋介石再次把“兵团”这个概念提了出来。

这一次,他把国民党军队分成了22个兵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权责不清的问题,加强了国军的战场指挥能力。

蒋介石

各兵团间差异极大

很多人之所以对兵团这个名词有印象,是因为人民解放军也使用过这个编制。在解放战争后期,伴随着解放军数量的增加,中央军委对部队进行了正规化改编并提出了兵团这个概念。

当时,解放军将所有的部队分成了16个兵团,之后又把从国民党投诚来的部队整编了3个兵团,最终形成了19个兵团。

相对来说,解放军的兵团设置较为合理,士兵人数和装备水平基本上都保持在了同一个水平线。

而国民党在这方面做得就比较差劲了,蒋介石整编出的22个兵团在士兵人数和武器装备上有着很大的差别。按常理来说,以1947年国民党军队的总数量,每个兵团的人数应该在10到15万之间,但实际的情况却并非如此。

蒋介石

蒋介石在划分兵团的时候,对中央军和地方军使用了完全不同的标准,中央军大部分大多是蒋介石的嫡系,因此其兵团不仅拥有更多的人数,也拿到了几乎所有的进口先进装备。

而地方军的兵团一般都是其他派系的军阀掌控的,所以蒋介石不仅严格限制了这些兵团的士兵数量,还在武器装备上不断“克扣”,导致后者的战斗力大幅下滑。

比如当时国民党最强的是第一兵团,其司令员是汤恩伯,这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

第一兵团一共掌控了八个最精锐的集团军,包括大名鼎鼎的整编74师以及作战勇猛的整编65师。这些精锐部队加起来,其士兵人数达到了惊人的20万。

国民党

而且这些精锐部队使用的基本上都是优秀的美式装备搭配一部分德系装备,在火力上是国民党军队里最强的。

除此之外,位于东北战场的廖耀湘第九兵团也是蒋介石的嫡系,拥有第49军,第52军,第71军这样的精锐王牌部队,总人数也在十几万以上,是四野在东北的劲敌。

相较于中央军兵团的豪华配置和人才济济,地方军组建的兵团就差了很多,比如西北军阀掌控的几个兵团,都存在严重的人员不足,最少的只有3万左右的士兵,武器装备也差了很大一截。

国民党

根据相关资料的记载,国民党的22个兵团中,人数最少的就是李良荣兵团,也就是第22兵团。这个兵团麾下仅有一只集团军,总人数在两万左右。

而第一军团麾下的整编74师就拥有超过3万人,这样看来,两只兵团的差距可谓是极其悬殊。

蒋介石选择设置兵团是为了加强军队联合作战的能力,但这个制度起到的效果却并不明显。原因就是蒋介石的“偏心”做法进一步加剧了国民军的派系斗争,愈发削弱了整体的战斗力。

蒋介石

22个兵团,21个被歼灭

在蒋介石双重标准影响下,国民党军队的22个兵团在实力和人数上有着较大的差距,但是其结局却基本一致。

根据相关资料的记载,这22个兵团中有21个都被人民解放军歼灭。

这其中最让国民党意外的就是被武装到牙齿的汤恩伯兵团,它拥有各兵团中最多的人数,最强的武器装备,理论上也拥有最恐怖的战斗力。但却在解放战争前期,就被歼灭在孟良崮战役中,其王牌部队——整编74师更是全军覆没。

虽然在此之后,国民党先后多次对第一兵团进行了重建和改编,但都无法改变其在正面战场被击溃的命运。

第一兵团在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中的大败揭开了国民党兵团被歼灭的序幕,仅仅在几个月之后,王敬久率领的第二兵团便在鲁西南决战中大败亏输,先后损失三个整编师,随后被取消番号。

国民党

进入1948年之后,国共两方在正面战场的实力被彻底翻转,人民解放军进入了全面进攻的阶段。

先是在东北战场上,被蒋介石寄予厚望的廖耀湘第九兵团被东北野战军消灭。

接着,在淮海战场上,面对有“军神”之称的粟裕,国民党军队根本无力抵抗。邱清泉兵团,黄维兵团,黄百韬兵团等蒋介石嫡系部队先后被歼灭,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到1950年,解放战争基本结束后,国民党的22个兵团已经被歼灭了21个,最后一个被歼灭的正是位于西南地区的第八兵团,也就是所谓的汤尧兵团。

其实在1950年发生的战斗中,国民党早就大势已去,第八兵团之所以能撑到这个时间,是因为它位于云南的崇山峻岭之中。

国民党

然而第八兵团也没有支撑太久,解放云南的战役开始后,汤尧就率领麾下的部队一路后撤。然而,我军早就在蒙自地区布置了重兵,这一战中,第八兵团基本上被打残,汤尧率少量军队逃出包围。

但第八军团的苟延残喘没过多久便结束了,我军第四兵团第13军在元江地区追上了汤尧部,将其全部歼灭。至此,大陆上的国民党所有军团就被全部歼灭。

而国民党唯一保留下来的军团是第21兵团,也就是刘安琪兵团。

它虽然先后在广东和海南的战役中被我军重创,但残余的力量却在1950年的5月顺利撤回到了台湾,随后被改编为台湾中部防守司令部,成为了国民党22个兵团中唯一的幸存者。

国民党

结论

回过头来看,蒋介石提出的“兵团”编制在初衷上是没有问题的,它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前线部队联合作战的能力。

但其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小的偏差,导致国民党军队内部的问题被进一步放大,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整体的战斗力。

蒋介石的一系列操作堪称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典型,被他寄予厚望、给钱给人的第一兵团早早就大败亏输,让其丢尽了脸;而被苛待的宁夏兵团则在解放战争后期果断选择了通电起义。


参考资料

《国民党军队的编制演变》——陈默

《国民党军队兴衰实录》——张福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兵团   解放战争   蒋介石   集团军   战区   兵力   司令   国民党   军队   部队   国民党军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