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基于现实,准确看清中国经济发展接下来的主线和“蓄水池”?

#5月财经新势力#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756篇原创文章


#头头是道#

这篇文章,同样是应平台活动邀请,为活动期间提出问题的读者朋友,进行的一个以图文内容给出正式的回复。

这一次这位粉丝朋友,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段位:

图片来源:头头是道微头条

开篇以前,先唠点题外话,和我个人的写作分享的体验和感受有关。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信息爆炸,并且浮躁氛围充斥的舆论时代,快餐化,标题党,以及通过情绪共鸣吸引关注,才是热门内容的一个主流趋势。

能够带来短期刺激和愉悦,效率又高的短视频,还有煽动情绪,一惊一乍的各种人性心法……

看着很爽,流量很棒,点赞很高,但是看完刷完以后,是没有信息存量的,除了疲劳和空虚,一无所获。

这是很多人都能意识到的一个现实,也是无法拒绝和改变的一个现实,

但是这并不是我的选择。

坚持深度思考,坚持深入分析,深耕价值内容,保持写作定力,因为,穿越周期,稳中求进的,永远不会是投机跟风群体能实现的。

没有耐心,看不下去,嫌弃内容长篇累牍的观点,类似的声音,从我第一天开始写作分享,就没有消失过,但也从来没有影响过我的态度和坚持。

所幸,写作2年多时间,读者朋友聚散来去不断,支持我的风格,认可我的内容的朋友,也越来越多,价值和观点的共鸣,会打破时空和命运的壁垒,让我们相聚,成为朋友,互相促进,共同提升。

或许,这就是我的坚持,我的选择,最有意义的价值所在吧?

这次#头头是道#粉丝提问互动活动,让我明显感到惊喜的一个点,就是高水平高素质读者朋友越来越多,提出的问题段位也越来越高。

嘿,没点水平还真有可能接不了招,这种感觉非常令我享受,人活着,不就是需要在不断的挑战和考验中获得成长和突破的契机么?


言归正传,回到这次这位粉丝朋友提出的问题来看,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问题,字数不多,但是契合现实,并且切中要害,更是把现实经济体感给很多人带来的困惑,给体现出来了。

所以,这篇文章,就将基于中国2023年当下的几个现实经济动向和表现的复盘梳理,以及结合对国家宏观意志和顶层设计对国内经济的思路和规划分析,对接下来中国国内经济环境中的发展主线和可能的货币蓄水池方向,进行一次有深度,有态度,有依有据的深入讨论和研究。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提出问题的粉丝朋友@技晟电气培训,以及同样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朋友,提供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2023年,复苏阶段的中国国内经济环境中,几个值得关注的主要表现


2023年,中国国内经济环境中,有几个关联所有人经济体感的重要表现,非常值得关注:

第一,中国的货币在持续多,物价为何不涨?

过往的经济学通胀理论告诉我们,钱多物价必涨。可从过去十年的经历看,未必如此。

这是一张2015年以来M2(可通俗的理解为市场中的钱)数量和CPI(可通俗的理解为物价涨幅)的走势图。

很明显,过去几年一路过来,货币增加,但是物价没有起来。

图片来源:网络

M2由2009年初的49万亿增加到2019年初的185万亿,现在钱的数量是十年前的3.77倍。

可物价呢?除了2011年前后约一年多的时间物价涨幅超3%外(最高也就是2011年7月的6.45%),其他约8年多的时间物价涨幅都在2%左右徘徊。

有人会反驳说:钱多了,可商品和服务也多了啊?对应的物价没涨也正常啊。

那这十年GDP增长多少呢?2009年初我国GDP约为32万亿,而2019年初我国GDP约为90万亿,现在GDP是十年前的2.8倍,可M2却是十年前的3.77倍啊。也就是说钱的数量涨幅远高于实物(商品和服务)数量的涨幅。虽然如此,但物价稳定、涨幅很小。

说好的货币超发引致通货膨胀呢?

理论来自与实践、并用来解释实践。不能说以前的通胀理论过时,最起码需要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进行调整。

2023年5月份最新公布的金融数据,M2和CPI的剪刀差进一步扩大,货币流通速度变慢,说明居民消费需求仍然有待进一步激发。货币增速,明显和真正的经济个体,产生了割裂,超发出来的钱,和老百姓,消费需求没有形成关联。

金融空转,表现明显。


2,2023年,中国经济环境中,并没有具备明显的蓄水效应的投资方向,资产领域,以及金融市场。

楼市房价什么情况不用多说;

股市存量博弈,坐庄收割的动向非常明显,美其名曰“板块轮动”,不就是大资金坐庄,轮番做局收割散户的那一套东西?

银行金融,存款利率持续下行,理财风险波动加大,信托坑富人,理财割普通人……

很现实的就是2023年,中国国内经济环境中,缺乏明确的一个安全的,具备增值确定性的主线。


3,民营经济领域,实体经济环境中,普遍体感和表现,并不理想。

特别是进入5月份以来,基本上没有什么积极向上的经济表现,反而冲击信心,打压预期的坏消息,是一个接一个:

互联网大厂裁员,青年失业率创新高,1000多万毕业生即将进入就业市场,民营房企退市破产清算接二连三……

一个全村的希望都没有,一个能打的榜样都拿不出来。


契合现实有一说一,没有任何唱空看衰的意思,只是实事求是的将当下现实的经济体感,进行了一个复盘。

客观来看,2023年的中国国内经济环境,不是什么不确定性迷雾充斥,而是缺少确定性方向。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这样的表现和阶段,其实是符合规律和周期的。

就问大家这么一个问题:难道经济的发展只能是春天夏天的蓬勃,而不允许冬天的低迷?

缺乏确定性,就必然会引起市场和民众对于确定性的追求,而这种一眼看去,找不到方向的迷茫,可能就是激发文章开篇这位朋友提出问题的关键原因。

当然,相信也是很多身处中国经济环境中的个体,都关心的这么一个问题。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结合全球博弈的大环境背景,中国国内经济当下正在面对的关键挑战和问题,怎么看?


聊经济话题,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

要么就是满嘴宏观大词,不说人话,说的气势磅礴,但是对于个体现实,屁用没有;

要么就是被经济体感和现实牵着鼻子走,被氛围和环境影响情绪走向,不是激进亢奋,就是低迷颓废。

实际上没有必要,不管是宏观还是微观,实际上,抓主要矛盾,看核心主线,找出关键点,其实就能解决绝大多数人对于经济的迷惑。

一句话直击当下中国经济现实所面对的关键挑战:

国家层面,有国家需求的经济主线,有顶层设计规划好的发展路径,这个没有争议。

关键就是在民营经济,市场经济环境中,当下的中国国内经济,没有一条明确的主线。

或者说,没有一条国家公开表态,政策全面支持,以及具有明确行情表现支撑的主线。

张嘴就说有的,有一个算一个,不是骗子就是忽悠。

这一点,可能股民朋友,会有强烈的共鸣。

将a股细分,可分为含农、林、牧、渔业在内等19个门类,共计90个大类;

若粗略来分则可分为金融、周期、消费和科技四大板块。

什么中特估,AIGC热门概念,包括曾经稳得一比的大金融,中石化……

远的不说,2023年以来,有持续行情向上,稳定表现的么?

风格切换,和电风扇转速有的一比,说到底不还是大资本和小资金相爱相杀,互相做局的存量厮杀游戏?

对应现实产业,行业,周期,但凡有一条主线稳得住,也不至于有如此明显得电风扇行情。

实体不好做,都来金融市场里面割韭菜,中国股市,还真的和中国男足有的一拼。


结合上面的分析,其实当下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挑战和问题,没有主线,说到底,就是货币的流通,出了问题。

把货币比喻成水,整个银行体系就是一个装水的池子,整个池子既有进水的管子,也有出水的管子。而当下中国经济环境,就是出水不畅,存量厮杀的现实。

中国人民银行虽然掌握了货币发行权,但他发行的货币不能直接进入经济体,还要经过金融体系特别是商业银行体系这个池子,把水蓄起来,商业银行再根据需要把水放到不同的社会经济生活领域。

股市、楼市、债市、实体经济是不同的出水管子

商业银行这个蓄水池不断有多个进水管子,也有很多个出水的管子,包括股市、债市、楼市、实体经济,而且每个管子放水位的高低不同,实体经济的放水位比其他几根管子都要高。

表面上,每个出水管子的水都是要流到实体经济这块地里的,但是,在股市、楼市、债市这几个管子后面又被偷偷地建了自己的蓄水池了,而且这个池子越搞越大,水都被藏起来了,通过这几个管子流到实体经济这块地的水非常有限。

当中国人民银行不断发行新的货币,通过不同的管子将水注入到商业银行体系,由于商业银行体系这个蓄水池容量有限,就必须加大出水管子的排水。

平时,可能这几个出水管子都是控制出水量的,当出现货币超发时,每个出水管子都是完全打开,全力放水,最终导致股市、楼市、债市这边的管子超负荷,造成资产价格迅速上涨,形成资产价格泡沫。

同时,后面那块地也因为水放的太多,有点水淹了,这个时候就造成了普通物价的上涨了。

但是现实的当下,货币总量多多的有,但是经济环境里面没有水,缺乏流动性,结果一目了然:

简单来说,因为对经济蓄水池的全面管控,导致了中国国内货币流动渠道的堵塞,进一步,整个经济环境的赚钱效应整体下降,这就是当下中国经济最真实的情况。

简称:流动性陷阱导致了现实的通缩压力。

这个情况,从宏观大环境来看,拜美联储加息和维系高利率运行的货币政策所赐。

中国国家的最好的选择,最好的方式,就是控制资本市场在低位进行震荡。

因为这个时候如果中国也像欧洲日本印度的股市那样,大涨甚至创出新高,只会给更多的投机资金创造高位出逃的机会。

另一个方面,美国在加息的时候,实际上是在抽走全世界的流动性。

在这个时候,如果同时也同时进行加息,就会出现一个很大的风险,就是资产泡沫崩盘的风险。

所以,金融空转,利率下调,稳住核心资产价格下行势头,就是国家的选择。

这样的综合现实之下,经济环境中怎么可能有明确主线?怎么可能有明显蓄水池效应?说有的,有一个算一个,都不靠谱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趋势研判:接下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线和货币蓄水池,有哪些可能方向?


博弈和防御毕竟是阶段性的,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这一轮耐力比拼总是要分个胜负,或者说要走向一个均衡的节点的。

发展才是硬道理,而且,经济社会,只有发展才能实现时间换空间,消化过往形成的泡沫风险和填平增长过程中的大坑,只有发展,才能实质性解决社会经济矛盾,解决贫富分化。

所以,接下来中国一定需要启用货币蓄水池,一定会激发货币流动性。

但是关键节点没来以前,实际上这个启动的动作不会进行。

所谓的货币蓄水池,并非是对货币的锁定,而是让货币持有者拥有变成消费品和财富的权力。

货币蓄水池能储存货币,让货币甘心留在这个池子里不外溢,需要在这个池子里的商品和资产对货币有吸附能力。

过去十余年,中国一二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高铁/地铁/桥梁/高架/公园等越来越好,钱来自哪里?

很大一部分是地方政府卖地的收入,而这也带来了居住在这个城市的居民的生活工作便利。

只有大池子、大江大水才能盛下大鱼。

同样的,高房价、高总价的房子才能更好的承载大额资金。

对于数百万、上千万的高净值人群来说,寻找到可靠的资金附着物、现实财富/资产的代际传承,高单价、高总价的房子确实是个理想的选择。

但是以后中国要实现博弈突围,经济持续发展,还有可能继续用房地产这个蓄水池吗?

夜壶是应急,蓄水池的定位才是关键。

如果依靠炒房就能国强民富,那么曾经的日本,早就应该是世界第一了。

但可惜不是,一方面广场协议打断了日本产业发展的脊梁骨,另一方面,美元主导的全球化金融环境刺破了日本的资产泡沫。

在日本身上发生的一切,现在也是中国需要去面对和突破的关键。而且,问题本质都是一样的。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未来经济的主线就是科技突破,就是产业升级,就是自主发展不被卡脖子,就是一带一路,就是陆权经济模式,但是这样的主线,其实和绝大多数普通民众没有什么关系,反而必然成为资本市场炒作概念,收割民间财富的噱头。

从民众的角度,从投资需求的角度,我这里依然保持曾经文章中的一个观点,两个关键词:

内循环和国内统一大市场。

为什么不是楼市?因为房地产不属于中美博弈的产业领域,反而是经济博弈上的软肋;

为什么不是股市?因为中国的股市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定位和性质就和欧美完全不一样;

站在宏观管理和顶层设计的制高点,无非就是管理好两个“池子”:

货币池子和就业池子。

货币池子方面:若供给不足,银根紧缩,经济凋敝,企业破产,大量裁员;

若供给过剩,缺乏纪律,肆意超发,那么恶性通胀几乎不可避免。

恶性通胀并不是货币太多了,而是真实的货币太少了。

恶性通胀到极限,就会出现以物易物的状态,经济系统就失去了有效的一般等价物。

而就业池子就像是一个危机缓冲地带。

当工业化、城市化需要大量就业人口的时候,乡村就业蓄水池就向工厂、城市输送劳动力。

相反,当经济下行城市就业人口压力上升的时候,人口就可以回流乡村。

很多年轻人在城市找不到工作,通常会选择灵活就业,包括快递、外卖、网约车、直播等。但当前这个就业蓄水池不仅无法蓄水,还在大幅裁员向外溢出。

内循环,就是释放消费,解决产能过剩,并且向经济环境中注入流动性;

全国统一大市场,就是打破地域利益壁垒,消灭特权经济,让社会资金流动成本降低。

这两个,将成为接下来中国必然的经济主线,也是货币蓄水池的可能方向,不谈什么宏观大词,普通人能接触到,规模足够大,而且有周期市场,并且还有信用背书的货币蓄水池,接下来,就要往这两个方向去看了。

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或许有很多人也不接受的是:

房地产作为中国经济体系中长期存在的货币蓄水池,在创造货币同时管理好通胀问题是不稳定的。

但就当前的形势来看,还没有可以替代房地产市场的资产出现。

因为房地产这个蓄水池的功能减弱,对应的经济压力和信心预期冲击,有目共睹。

未来蓄水池,可能是股权,也有可能是类似于期货投资等等的形式,更有可能是全新的渠道,载体或者模式。

但是从共识形成,到行情带动,到制度完善,内部清理完成,再到货币持续稳定进入,按照原来的经验来看,房地产都用了好多年才走通,新的蓄水池,需要多久?

这是一个好问题。

一个全新的货币蓄水池,就算是真的,有国家信用背书,和房子摆在一起,有多少人还会选择房子?

总是需要过程和行情表现塑造信心和共识的。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看清主线,顺势而为,接受周期,顺势而变,才是正途。


该有的分析和讨论也就这样了呗?

文章最后,谈几点关于本次问题答疑的个人总结和观点分享:

1,当下的现实情况是没有主线,金融空转,经济环境缺乏明显的民营经济和个体可参与的确定性方向,对应的就连曾经的蓄水池,都不可能有一个好的行情表现,更不要提赚钱效应了。

但是这样的情况,是阶段性的。

2,接下来中国国内货币蓄水池的,无论新旧,全面启用,不是个别群体和市场的需要就能决定的,关键还要看中美博弈的走向,永远不要忘记,国运即财运。

在中美惨烈博弈的不可逆之下,事关国运的具象信号,除了外交和经贸的对外拓展,还有产业领域的超限度竞争。

在一些关键领域上如果卡着脖子的手不能斩断,对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怎么可能去玩经济泡沫那一套逻辑?

3,金融市场和资产领域,从真正的价值投资,长期持有的角度来看:

与中美博弈无关的产业领域,尽量不要碰,特别是楼市。

之于股市,与中美博弈无关的产业领域,除非估值特别低而且预期业绩相对可控,否则也尽量不要碰。

当然,与中美博弈有关的产业领域,如果已经经历半年甚至一年的热炒,那即便有所回调,整体上也还是要冷静。

所以,这样总结下来,当下真正值得深度关注的产业领域,一是与中美博弈有关的产业领域(或者接下来可能有关的产业领域),二是整体上至少两年内没有被热炒过。

股市有没有可能成为未来中国的蓄水池?

有,但是一个关键问题,或者说决定因素要想明白:能够推动股市持续长牛,稳健向上的大资金,从哪里来?有没有?而且,这样的资金,能不能和国家一条心?

短期来看,股市没资格,是不配做货币蓄水池的。

中长期,可以保持观察。

4,货币蓄水池,在中国完全就是国家意志的态度和顶层设计的规划说了才算,从信号维度来看,每一次蓄水池启动和确定,国家都会给予全面的支持,从政策到金融(特别是金融支持,特别关键),从表达到推进(和地方管理考评挂钩)。

所以,要想看准,谁说都没用,4个因素看准落实,是未来能够找到蓄水池方向的关键。


以上,就是结合现实,有依有据,针对中国当下经济环境中发展主线和蓄水池可能,进行的一次专题深入讨论和分析内容,也是对粉丝读者朋友在头头是道活动中的提问进行的正式回复,如果其他朋友还有关于经济,金融,房产的好问题,也欢迎到本号微头条或者活动页面进行提问,一经采纳和明确回复,必然尽己所能,用心回答,深度分析,用价值内容回报粉丝朋友们的信任和认可。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提出问题的这位读者朋友,提供满意的答复。

有其他问题还可以随时给本号评论提问,只要问题够好,还会持续积极正式回答的。

唠经济,聊房产,熊猫贝贝,值得一看。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蓄水池   主线   现实   池子   中国   货币   准确   环境   朋友   国家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