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十年来,累计恢复和新增灌溉面积达6000万亩 改善灌溉面积近3亿亩

光明网讯(记者 丁玉冰 王宏泽)5月26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司长吴晓表示,灌区工程是发展农业灌溉、保障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

吴晓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建设和改造,累计恢复和新增灌溉面积达到了600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近3亿亩,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从9.37亿亩增加到10.44亿亩,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约600亿斤。现阶段,我国农田灌溉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54%,生产了全国75%的粮食90%以上的经济作物,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奠定了坚实基础。

吴晓说,《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围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定供给这个“国之大者”,进行了统筹谋划,通过采取三方面举措,充分发挥国家水网建设在夯实农田灌溉基础、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是优化水资源总体配置格局。我国基本水情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降水灌溉不同季、水土资源不匹配是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规划纲要》从全局高度通盘优化水资源配置的总体格局,促进水资源在时间层面以丰补枯、跨期平衡,在空间层面南北调配、东西互济,有效增加农业灌溉水量和面积,切实提升灌溉水源保障程度,促进地尽其力、水尽其用。

二是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目前,全国已建大中型灌区共7330座,是全国粮、棉、油生产的主力军,在农业强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一些灌区因为早期建设标准低、运行时间久,存在设施老化、能力下降、用水效率不高等问题。“十四五”期间,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支持开展120多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项目完成后,预计可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约8800万亩,新增年节水能力约70亿立方米

三是新建一批现代化灌区。以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结合国家骨干网水源工程和输配水工程,新建一批节水型、生态型灌区,同步开展灌排骨干工程和田间配套工程建设,优先将大型灌区建成高标准农田,使更多的农田从“望天收”转变为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同时,持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强灌区标准化现代化管理,提高灌排工程运行管护水平和服务能力,促进灌区工程长期稳定发挥效益。

来源: 光明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水利部   农田灌溉   面积   灌区   水网   农田   水资源   我国   农业   国家   工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