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丨名家善举

河北日报客户端

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曾任山东潍县等地县令,政绩显著,官声良好。他为人宽容、体恤贫苦,受到了世人的广泛褒奖。

1693年,郑板桥生于江苏兴化的耕读世家,父亲是一名教书先生。他自小接受父亲的悉心教育,加之天资聪颖,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郑板桥为人处世不为名利,不计得失。后来,他留下了两句名言,一个是“难得糊涂”,一个是“吃亏是福”。他为人处世的信条,正是他的劝善之言。

一次,郑板桥路过一家画店,突然看到一幅《墨竹图》居然题着自己的落款。他感到十分奇怪,因为自己的画从未在这家店里出售过。显然,这是一张假画。店主还拿出很多同样的《墨竹图》。郑板桥什么都没说,只是掏出了自己的印章。店主一看是真的郑板桥来了,连忙磕头求饶。原来,店主是位老秀才,善于绘画,因老家遭灾逃荒到此。为了糊口,他便假冒郑板桥的画作赚钱。郑板桥非常讨厌别人打着自己的招牌行骗,可是,一想到这老秀才也不容易,并未加以指责,而是把所有的画都买了下来。

离开画店之后,郑板桥决定帮助这位不知名的老秀才。一天,他举办了一场宴会,请来许多社会名流参加。席间,他把这位老秀才向大家隆重介绍,并谦虚地称之为自己的启蒙老师。郑板桥还让老秀才当场作画,以展示精彩的画技。从那以后,人们争相购买这位老秀才的书画,他的名气与日俱增,家庭也很快摆脱了贫困。

还有一年秋季,郑板桥看见一位老太太,面前摆着一大堆扇子,可惜没有一个人购买。郑板桥拿起一把扇子打量,只见扇面素白如雪,无字无画。他十分关切地询问老太太情况,得知她家境贫困,只能靠卖扇子谋生。可正值秋季,天气凉爽,扇子很难卖出去。于是,郑板桥向一家商铺借来了笔墨纸砚,开始在扇上作画。不一会儿,挺拔翠竹、吐香幽兰、傲霜秋菊就出现在了扇面上,再配上对应的诗句,使整幅扇面相映成趣。

围观的人一看扇子上有这么好看的字画,觉得很有观赏价值,于是争相购买。很快,老太太的一大堆扇子都卖光了。郑板桥开心地笑了,毕竟,自己的热心帮助,解了老人的燃眉之急。(李云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秋菊   兴化   墨竹   扇面   善举   布谷   扇子   秀才   老太太   秋季   名家   店主   贫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