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恶的旧社会!1933-1946年,老百姓生活有多穷?

“人民跟着党,翻身把歌唱,苦日子不再有…”

新中国建立后,随着不断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民也摆脱了苦日子!

那以前的人究竟过着怎样的日子呢?

1933年到1946年,老百姓的生活究竟有多么贫困呢?

接下来就从吃、穿、住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饮食方面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

吃饭这件事对于老百姓来说算得上是一件大事!

那民国时期的老百姓都吃些什么呢?

南方靠海地区的老百姓几乎顿顿都离不开鱼、虾,上海等地区的老百姓餐桌上更是时常能见到大闸蟹这样的食材。

鱼和虾都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都是不错的餐桌佳肴,现在的大闸蟹更是卖出了极高的价格,成为了我们逢年过节才能端上餐桌的美食。

可这对于这些民国时期的基层百姓来说却是顿顿都可以吃到的食物,可见他们的生活条件应该不错!

但事实恰恰相反!

老百姓都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靠海地区的百姓也想顿顿都能够吃上白米饭,可事实是不允许的。白米饭只能够供给有钱人享用,他们只能依靠到海里面去打捞和虾这类水产品来填饱肚子。

按理来说,吃这些东西也可以算得上是美味,同时也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

但在当时,底层百姓手中的调味品并没有那样丰富。他们只能使用盐和醋这样简单的调味品对鱼和虾进行调味,很难去除鱼虾本身的腥味。这样做出来的鱼和虾味道并不好!

所以,这样烹饪出来的鱼虾不能称得上是美食,百姓们只是为了填饱肚子不得已而为之。

而生活在内地不靠海的底层群众日常吃的也都是一些粗粮,同样很少能够吃到白米饭!

尽管有一些农民会在自家的田地里面种上稻谷,但产出的白米也是要进行出售的,他们要靠这笔钱来维持家中其他的日常开销。

因为当时还没有杂交水稻这种产量高的稻谷,当时的稻谷产量并不高。他们是没办法享用这些白米饭的,他们只能用一些粗粮和农副产品来裹腹!

若是有些百姓靠山居住,能去山上打猎到一些野味开荤,尽管是用最原始的方法烤制,也算是美食了!

除了靠卖粮食赚钱外,民国时期底层的老百姓有些还会到路面上出摊做些小买卖。根据民国时期的老照片记录,这些小买卖中大部分都是和小吃相关的。

有的人会选择卖烤红薯,有的人会选择卖糖葫芦…

还会看见有人卖编织的长长的晒谷子的席子,这样的产品同样是为了粮食服务的。真正卖一些玩具和其他用品的小摊贩还在少数!

可见,民国时期的老百姓在饮食方面过得很艰苦!

穿衣方面

可以在相关的影视剧作品当中看到民国时期的穿衣风格,男人中有的人会穿着中山装,有的人也穿着小西服,还有一些像鲁迅一样穿着长袍马褂的人;女人中有的穿着色彩艳丽的小旗袍,有的穿着看起来十分洋气的小洋装…

可电视剧中的角色毕竟都是带着光环的,他们能够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证明他们都不是普通人,而现实当中的普通人却穿着和他们不一样的服装!

民国时期的老百姓一般都穿着自制的本地的衣衫,他们的衣服是用自家用织布机织成的粗布制作的。

粗布的色彩比较单一,用粗布做出来的衣服肯定是没有像成衣店那样卖的衣服更加的鲜艳。但织布机织出来的粗布却十分的柔软,穿在身上也很舒适。

可拥有舒适特点的同时也让这粗布做出来的衣服有着不可避免的缺点。这样的衣服比较沉重,平时不是很好清洗。所以在一些旧照片中,我们能看到的百姓身上穿着的衣服都是有一些脏脏的感觉。

除了它本身不太好清洗外,粗布制作的衣服遇到水洗后很容易缩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缩水”现象。

成年人的衣服一般是按照自身的体型量采制作的,而对于基层百姓来说制成一件衣服并不容易,若衣服发生缩小的现象不能够再穿,这样的情况是非常可惜的!

为了保护衣服,老百姓洗衣服也没有那么勤!

粗布做出来的衣服也比较脆弱,粗布并不耐磨,穿的时间长了难免会出现破损的现象。对于基层群众来说,尽管衣服破了他们也是舍不得扔的,他们会选择再找一块粗布在破损的地方缝上一个补丁,然后继续穿出去!

在一些老照片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老百姓身上穿着的同一件衣服上可能会打了很多个补丁,更有甚者可以形容是在补丁上面缝了一个衣服,尽管如此这些人还是舍不得扔掉这件衣服,仍然继续穿在身上!

而这些民国时基层民众的孩子也不像电视剧中饰演的富家少爷能够身穿打着领结的小小的帅气的西装。

因为孩子的身体长得比较快,所以这些孩子们都穿着并不合体的大大的粗布的衣裳,还有一些孩子只穿着开裆裤。

从穿衣上可以看出那个年代的贫富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但那个年代的贫富差距不仅仅体现在吃和穿上,在日常居住方面也有所体现。

住房方面

关于住房方面的贫富差距体现,用大都市上海来举例。

大部分的民国时期的影视作品都会讲到上海,十里洋场的上海滩,这里有有势力的帮派,有掌握军队的军阀,有身价不菲的富商…

他们在影视作品中的形象都是坐着小洋车来到上海的酒会上面举杯换盏,身边还有很多的美女环绕。他们居住的房子大部分都是豪华的多层小洋楼。

可这只是有钱人的生活,对于底层的穷人来说,富人豪宅里面的一件家具甚至都比他们居住的房子要更加的值钱。

那这些穷人都居住在什么地方呢?

他们大多居住在郊区的贫民窟的“滚地龙”里面。“滚地龙”就是用茅草搭建出来的棚子,穷人没有钱来建造房子,他们就只能住在茅草屋里面。

相应的,这些屋子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问题。

首先便是茅草搭建出来的屋子的牢固问题,虽说日常还可以维持稳定,但若是遇到大风大雨天气,茅草屋的弊端就显露出来。

刮大风很有可能将房屋表面的一些茅草给刮走,茅草屋的保暖效果大打折扣;遇上下雨天气茅草并不能起到防水的效果,这就有可能形成外面下大雨而屋子里面下小雨的情况。

为了节省成本,茅草屋修建的也特别的矮小。身高略高的人在屋子里面都不能完全的直立!矮小又狭窄的居住条件难免会带来压抑的感觉!

同时,棚户区的人都比较随意,垃圾被扔的到处都是,道路上还可能存在着粪便,环境问题也堪忧!

可面对这样的情况,穷苦百姓也没有选择!

住到这种地方的百姓生活必定是十分穷苦的,他们大部分都从事着高强度的体力工作,但却领着非常少的薪资,每天能够吃饱肚子已经是他们最开心的事情了,结束一天的劳作之后能有个安身的场所已经是很不错了,他们也不敢奢求我住在区的条件能有多么优渥了!

按照现在的情况,统一养殖家畜的棚圈甚至都比这些茅草屋更好。例如养猪的猪圈使用的砖房或水泥房还能够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但茅草制成的屋子却不能!

可见,当时的人们生活条件究竟有多么艰苦!

结语:

对于民国时期老百姓生活穷苦的内容,屏幕前的您有着怎样的看法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地龙   海地   老百姓   茅草屋   粗布   旧社会   茅草   万恶   穿着   民国时期   衣服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