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科学规划优质串联 突出特色融合发展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豫晋陕三省交界,它紧邻黄河,具有得天独厚、悠久丰富的黄河文化旅游资源。近年来,三门峡市认真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全力助推交通强省和文化旅游强省建设,以满足“快进慢游深体验”为目标,有效串联优质旅游资源,积极推动公路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高品质谋划项目、全方位打造精品旅游公路。

按照《河南省旅游公路网规划(2022—2030年)》,围绕“十百千万”发展目标,三门峡市积极推动“黄河古都”和“生态伏牛”一号旅游公路成品牌,先后实施沿黄生态廊道、S312交旅融合等项目,充分发挥公路与文旅融合,努力为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旅游公路品牌体系,提供积极服务和有力支撑。

科学规划 以路串链 绘就美丽画卷

三门峡市约980公里普通公路纳入河南省旅游公路路网,占比全省旅游公路网普通公路规模约9%,共涉及14条国省道与多条农村公路。三门峡公路部门科学规划、统筹资源优势,串联三门峡大坝、仰韶文化博物馆、庙底沟博物馆、虢国博物馆、天鹅湖、函谷关、地坑院、高阳山温泉、寺河山苹果小镇、黄河丹霞、仙门山,及双龙湾、豫西大峡谷、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等40余个风景名胜区以及数个传统村落,通过主线、支线、联络线,将网红粉黛草、紫薇园、梅园等浪漫花海、十里桃花、百年枣林、千亩荷塘、万亩采摘园、及主题公园、运动公园、游园乐园、示范乡村、研学基地、特色小镇等串珠成琏。

近年来,三门峡公路部门结合路网、自然资源和地方特色,融合乡村振兴、文化旅游、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建成了沿黄廊道、G344、S243、S244、S245、S246、S312,及仰韶文化博物馆、望家山万亩果药产业扶贫基地、开元大道至东寨观景台、Y019沿黄路至三门、X046吕家崖至地坑院、Y005义宜界至常村等旅游公路,打造了多个公路驿站、服务区停车区、游园与观景平台。旅游公路串珠成链,绘就了一幅“春赏花、夏纳凉、秋采摘、冬看天鹅”的美丽画卷。

突出特色 以路赋能 推动融合发展

近年来,三门峡市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入发掘黄河文化,集全市之力全方位打造复合型沿黄生态廊道,建成了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不仅实现了看得见黄河的绿色生态旅游,且有效推动了公路与旅游、文化、与产业、经济等融合发展。

沿黄廊道连接黄河南岸三门峡境全线6个县市区,建成了砥柱游园、大禹文化公园、万亩梯田、角古东商业街等,谋划了河南首个可在黄河主河道上举办龙舟赛事的水上运动公园,申办赛艇、冲浪等水上运动项目;引入5G智能配套设施,打造了黄河岸边规模最大、独具特色的房车露营基地,配套亲子游乐运动设施、湖畔星空露餐服务等项目,全国各地的露营爱好者慕名前来;开发了“婚旅之都”文化产业项目区,占地2300余亩的黄河婚旅摄影基地加上白天鹅这张爱情名片,吸引了无数新人留下最美记忆,创新“摄影+”黄河文化摄影艺术馆已投入使用;将函谷关景区与周边的东寨黄河观景台、老子文化养生园、薰衣草庄园、樱花园等串联。沿黄廊道通过项目赋能不断提升综合功能,有效推动融合发展,成为了一条造福群众的安澜廊道、生态廊道、节水廊道、富民廊道、幸福廊道。

拓展功能 以路融合 实现快进慢游

2021年10月,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在三门峡隆重举行。作为仰韶论坛的永久主办地,三门峡,将仰韶文化及同时期世界文化、黄河文化等元素融入省道312交旅融合项目,打造了27处特色生态文化景观节点、11个主题文化游园、3个服务区、42公里自行车道,增设充电设施、智慧终端、运动监测,占地210亩的虢都花海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该路线串联多个A级景区,连接高铁站和四个高速出入口及多条国省干线公路,可实现一年四季品美食、游山水、赏美景、研学历史文化、体验智慧生活。

除此之外,三门峡市依托旅游公路,已打造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39个、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19个,省级休闲观光园区5个、乡村康养示范村3个、研学旅行精品线路17条、民宿21家,“仰韶文化探奇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其中陕州区依托旅游公路,打造了以“甘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的自然山水游、以崤函古道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游、以地坑院、高阳山为代表的休闲度假游、以二仙坡苹果为代表的田园风光游”四大精品旅游线路,成功入选全国旅游发展最具潜力百强区。

今年“五一”假期期间三门峡各旅游公路车流剧增、景区景点游客如潮,旅游呈现火爆态势,万里黄河第一船——“天鹅号”接待游客2.4万人次,白天鹅途居野奢露营地约1000余人次就餐住宿,角古东小镇五一当天接待游客量突破4万人余次……真正实现了“快进慢游深体验”的交旅融合。

深度挖潜 以路兴业 发展路衍经济

三门峡市普通公路积极践行“公路+”发展模式,近几年建成一大批特色路、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规模约800公里,连接旅游区、产业园、各类经济项目近百个,沿黄廊道成为远近闻名网红旅游路,S312为入市第一风景大道,G344成为周边省市开展红色教育、“重走红军路”的热门线路。

三门峡市以沿黄廊道为轴规划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创建“千万工程”示范村108个,“美丽庭院”示范户1.9万户,沿黄90个行政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数的18%。开发区创新模式发展特色产业,以“高可靠集成电路芯片、婚旅摄影、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方向,为产业发展提级赋能。

一期投资5000万元建设的黄河婚旅摄影基地和摩安娜艺术中心,节假日日均游客量超过万人,吸引周边40余家摄影企业入驻,2022年接待新婚新人400余对,经济收益1200余万元。

示范区围绕沿黄廊道加强保护开发千年古枣林主题公园,积极申创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枣树种植面积近2万亩年产约2000万斤,推进25个农业项目提速增效,培育了5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32家专业合作社、51个家庭农场,2022年农民人均收入增长0.8%达2万余元。

湖滨区规划建设三门峡黄河砥柱景区总投资约16.2亿元,一期项目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基本落地,其中角古东小镇打造“白天角古东、夜晚老上海”的独特风情街,一开业便线上线下流量迅速攀升异常火爆。

陕州区受益浩吉铁路、豫晋高速南引线和新310国道建成通车,2022年果品总产6亿公斤、蔬菜产量4亿公斤、食用菌产量5100万公斤、收购烟叶160万公斤;农民人均收入增长5.6%,铁路、公路、物流等全面发展,有效推动了区域和路衍经济。

灵宝市对沿黄廊道周边特色产业进行整合,发展路衍经济提高产业附加值。培育“万亩油菜(油葵)、万亩彩色小麦、万亩古枣林、万亩荷塘、万亩优质蔬菜、万亩特色水果”6大万亩特色产业,其中苹果年产量达到14亿公斤,品牌价值达到196亿元,位居全国县级第一位。

渑池县渑池县拟分期建设旅游公路总规模约220公里,连接黄河丹霞、利津古渡、仙门山、仰韶大峡谷、赵沟古村等景区景点80处、驿站游园观景台36处,其中已建成约106公里,陆续开通高铁站、中心城区直达景区景点的客运专线,发挥了交通公路服务旅游、助力经济“先行官”作用。

义马市倾力打通市域旅游环线,“一镇一特色、一路一风景”,实现建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卢氏县连续三年举办中国连翘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伏牛山特色产品博览会等,有力带动了果品、食用菌、中药材、烟叶等产业发展,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三门峡市构建便捷高效、设施完善、特色鲜明、安全绿色的旅游公路蓝图已经绘就,一条条大美公路正在逐步建成,交旅融合发展及快进慢游深体验已初见成效。三门峡旅游公路正阔步新征程、奋发新作为,在加快推动旅游公路发展、全力服务交通强国、交通强省和文化旅游强省建设,及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谱写新篇章,发挥积极作用贡献强劲力量。

编辑:李家辉

审核:卫涛

本文来自【中国交通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仰韶文化   廊道   特色   黄河   景区   乡村   公路   科学   项目   文化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