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后,文盲越来越少的原因!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口约为6亿,其中有4亿多是文盲,占总人口的80%。农村地区的文盲率更是高达95%以上,有些地方甚至连一个识字的人都找不到。

当时,人们意识到文盲问题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在教育部负责成人教育事务的老干部李吉元表示:“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但如果不识字,做睁眼瞎,就不能在文化上翻身。”

例如,当年在高家柳沟村,全村只有9个人识字。为了解决记账问题,合作社选择了其中的7人作为记账员。然而,由于他们的识字水平有限,很多社员的名字、农具、肥料等都无法正确书写。于是,他们只能用画圈、画杠代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账目变得混乱不清,圈和杠满天飞,成为一份混乱的账目。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党中央迅速做出决策和部署。

1950年,第一次工农教育会议明确提出了推行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的任务。

1952年5月24日,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扫盲运动,此次运动一直持续到1950年代末。扫盲班在全国范围内遍布,包括工厂、农村、部队和城市街道。人们怀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文化学习中,政府开办了各类实习学校,扫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全国各地都开办起识字班。据统计,1951年仅工厂工人就有170多万人参加了识字班。1950年代,歌曲《夫妻识字》伴随着扫盲运动在全国各地识字班传唱一时,歌词是:“黑格隆冬天上,出呀出星星。黑板上写字,放呀么放光明。什么字,放光明?学习,学习二字我认得清。”1952年全国工农业余学校中,参加学习的工人达到230余万人

经过三次大规模的扫盲运动,到1950年代末,全国近三千多万人脱盲。这一数字令人瞩目,中国教育体系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文盲人口的减少不仅提高了人民的文化素养和认知能力,还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宝贵的人才储备。扫盲运动的成功也标志着中国在教育领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实现了教育的基本普及和文盲问题的根本解决。

此后,经过长达15年的艰苦奋斗,我国的扫盲工作终于在世纪之交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2001年初,中国向世界宣告已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全国成人文盲率降至9.08%,青壮年文盲率降至4%以下。

中国如期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这一宣布彰显了中国在教育领域的巨大成就。通过扫盲识字运动,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巨大改变,国家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文盲问题的解决使得更多人能够参与到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建设中,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文盲   识字班   文盲率   青壮年   账目   光明   中国   年代   原因   文化   全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